觀念平臺-強化風險管理 提升企業永續價值

新冠疫情從2020年初引爆,肆虐到年尾。臺灣因邊境管控得宜,及全民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幸運地到目前爲止疫情穩定控制;但是,國際間疫情卻仍然持續蔓延中,甚至英國傳出因爲變種病毒而再度封城。疫情再起、鎖國封城,是否可能影響消費、重創經濟,造成信用風險大幅提高?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日前發佈的報告指出,有六大面向會成爲新冠疫情後的「新常態」,其中第六面向爲:隨着信用相關性的提高,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的風險將更加受到關注;如果企業不以爲意,因而產生的經營風險將會成爲另類的「新常態」。

近來發生一些風險事件值得企業深思,當跨國大企業越來越重視ESG之際,臺灣企業勢必要加緊腳步迎頭趕上。首先是近日兩則蘋果代工廠案例,根據媒體報導和碩公司旗下大陸代工廠因違反勞動條件,被勒令限期改善、否則將暫停新業務合作。接着有緯創印度廠,因勞資爭議引發暴動。據媒體報導,緯創工廠受大規模破壞,並有成千上萬支iPhone成品被偷走,損失數百萬美元。而此勞資爭議可能起因於廠方支付薪水勞工承包商,承包商卻延遲發放薪資給員工所致。蘋果聲明指出,初步調查該廠違反「供應商行爲準則」,未能落實合宜的工時管理流程導致延遲發放部分勞工薪資,將暫停下單給該公司。

針對上述兩事件,其他公司要哀矜勿喜,應認真檢視人力資源管理委外等的各項風險管理,也要慎選及嚴格要求下游供應商遵守相關規範。臺灣產業是全球永續供應鏈的一環,客戶要求代工廠保障勞工權益,採用綠能等,都是邁向永續經營規範的要求。

公司治理是一種指導及管理的機制,並落實公司經營者責任的過程,藉由加強公司績效且兼顧其他利害關係人利益,以保障股東權益。金融保險業的存款、放款、保險、投資等資金,都涉及衆多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因此不但是高度監理的產業,公司治理更被高度重視及強調。大部分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評鑑都在前段班,但在2020年卻有多起重罰案例,值得關注。某壽險公司多項內部控制嚴重缺失,遭金管會重罰2,760萬、董事長停職;某產險公司未與集團關係企業間建立適當的防火牆,違反公司治理、遭重罰1,140萬元。

另外,過去10年有超過五成本國銀行涉及理專盜領客戶資金,2020年金管會重罰金融業金額創新高,達6,000萬元,並停止某銀行兩名高層職務三個月。

金管會未來將以祭出重罰、高層連坐、從公司治理評鑑中除名等嚴懲涉及理專盜領弊案的銀行。金融機構如何更加強化內部控制及落實公司治理,以獲取大衆的信任,考驗着經營者的決心,包括績效掛帥的企業文化是否加以檢討調整,各項作業風險管理如何持續強化。

然而,金融業是否尚有未爆彈?是否應全面清查?若是由銀行內部輪調或稽覈查覈發現,並向金管會及司法機關檢舉,是否視爲自首減輕裁罰?否則可能造成銀行不願積極去清查?另外,應努力對民衆宣導,嚴禁將存摺、印鑑密碼交理專保管,否則將自負部分責任?

風險事件發生,可能造成客戶終止合作往來而導致業務損失、資產毀壞影響生產及及財物損失,更可能因爲違法的懲戒罰款,影響客戶的信任,進而可能重創公司聲譽。當各公司甫完成2021年度營運計劃之際,建議董事會督導經營團隊,認真評估2021年最可能存在或潛在的3~5項重大風險爲何,並提出風險整體因應對策及迴應分析,透過前瞻部署,及早因應,才能化險爲夷,達成企業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