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服務業提升薪資之我見

政府2018年提出十大政策提升薪資政策。包含5個短期政策:公部門主動解決低薪、薪資水準列入政府採購及頒發獎項之加分項目、鼓勵企業加資、薪資透明化、提高時薪;5箇中長期政策:增加投資、加速產業升級、降低受薪階級負擔、提升人力素質、降低學用落差。

管理學上有一個V型曲線理論,以餐飲業爲例,餐飲業如果是規模大者,擁有規模經濟、經驗曲線、範疇經濟或擁有數位經濟,基本上他的獲利會是比較高的。另一種就是維持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有特色、或者是米其林星級餐廳,但家數不多,維持高品味、高單價、高評價的餐廳。這兩種纔是會賺錢的餐飲業,如果你的規模是不上不下企業,則明顯會有「卡死在中間」的狀況。這種現象在很多產業裡面都看得到。

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幾家成功的餐飲業,都是以「會員制」爲核心目標,如果會員制建得完整,顧客消費行爲掌握得非常精準。在疫情期間,透過自己的網路,讓會員到網路上點選中午與晚上的用餐需求,將所有會員需求統計後,找出會員需求的產品組合,餐飲業就可以加以調配,並透過Uber等外送平臺外送、到店取貨或利用自家員工外送的OMO方式。這樣的策略模式改變,在面臨在疫情也都能夠支撐30%的業績,立於不敗之地。平常時更可增加顧客數、購買量、回購率等。

過去以來餐飲業的選點,都是根據人口數、車流數、人流數、競爭對手數、未來人口預測等商圈的狀況來選擇。現在的餐廳選點,應該是根據「會員制」所有的會員居住的地址,在地圖中對應位置,根據每一個會員所住的地方,發現是否有很多會員居任地方,我們沒有設點,到這些地方設點是最有根據的,精準數據分析設立新的點,成功的機率是比較高的。

臺灣的餐飲業國內市場並不大,服務業如何國際化,進入國際市場是擴大營業的重點。在進入國際市場需先做國際市場的實地考察,再分析當地消費者的偏好需求,並籌組供應鏈,例如設備商、資訊廠商、原物料來源、及最重要的合夥廠商。選擇合夥廠商,其中授權金計算,是重中之重。且當地商圈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綜合上述因素均可以之後,纔可能具體落地。

爲提高營收及獲利率,餐飲業應該提高服務人員訓練及服務的流程精進,此外,在實體環境強化的部分,應該重視顏色、香味、聲音、燈光、裝璜、空間、動線、廣告、設計、人員解說、體驗、產品豐富、銷售訊息等,強化消費者體驗,從而在良好的氛圍下,創造價值,獲得較高的單價與利潤。在疫情之後雖然有通貨膨脹的壓力,但如何精實的控制成本,回饋給消費者,切勿驟然提高價格,造成消費者的損失,激發消費者的下次不來購買的危機。

餐飲業要提升員工的利潤,理論上應該採取員工分紅入股。筆者所瞭解的一家公司,當升到副店長、店長、區督導的時候,均能分紅入股。尤其開新品牌是更是很大的激勵。此外,對員工進行多樣化訓練,聘請知名上市公司退休顧問教育同仁,所看到的是員工團隊的表現積極爭進取、態度熱忱、及投入此行業的熱情,如此形成良好企業文化,價值觀凝聚,形成良性循環。

也有公司開辦員工持股信託的方式,鼓勵自願參加的員工,在公司獎助金的協助下,員工投資自家公司股票,成本降低,有助於提高員工向心力。

總之,沒有上市公司(規模大者、採連鎖加盟者、小而美者或星級餐廳)採取員工分紅,員工受激勵將充滿了企圖心,並充滿熱情與努力讓公司獲利。如果是上市公司採加盟制度,應強化管理制度,協助加盟者維持品質、讓加盟者有利可圖,創造雙贏。對已經上市的公司,未採加盟者,採取員工持股信託,產生加薪效果,提高公司向心力。都是對員工薪資有提升的作用。對於股東權益與員工褔利也值得思索如何分配。

本文論述以提升業者營收與利潤爲焦點,提高利潤後平衡股東(業主權益)與員工獲益爲重點,以提升員工全年度收益爲議題,期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