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債基金首季吸金370億元 創史上單季淨申購最大量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三月投信基金規模二月份下滑1.87%,來到1.93兆元,主要受到貨幣型基金單月淨流出431億元的影響,但已連續三個月站穩1.9兆元水位,逐漸走出2012年平均每月規模僅1.81兆元的枯水期。

以各類型基金來看,首季以高收益債最受資金追捧,流入370億元,創下單季淨申購的歷史新高量,吸金胃納驚人。反觀股票型基金仍在調節之列,臺股海外股票基金合計失血高達303億元。

摩根投信產品投資部副總劉玲君表示,股票基金雖呈現淨流出,但全球股市在第一季漲多跌少,MSCI全球指數漲幅超過7%,顯示投資人金融海嘯後停利迅速、「有賺就跑」的心態,不僅加重了股票型基金的調節壓力,也造就了具「落袋爲安」概念的月配型基金盛行,可說是近年來股債勢力消一長關鍵

以高收益債基金爲例,劉玲君分析,在低利環境下,反應景氣復甦且收益率較高的高收益債大受歡迎,國內高收益債基金規模不僅連10個月成長,更自2012年以來連5季淨申購。

尤以具配息機制債券基金最搶鋒頭,劉玲君指出,隨着全球貨幣環境日益寬鬆,債券基金除有資本利得的想像空間外,利息收入便成了最大賣點,且對每月固定有資金需求的投資人來說,月配息債券基金的確適時滿足部分需求。

目前可以選擇具配息機制的臺幣計價外債基金逐漸多元,也提供投資人更多樣化選擇。但劉玲君提醒,高收益債仍屬固定收益型基金中,波動度與風險較高的產品,因此投資人仍須衡量自身風險進行配置。另外,在選擇配息型產品的時候,不能只看配息率的高低,仍要以「總報酬」的概念作評估,也就是「資本利得」加「利息收入」,避免陷入高配息等於高報酬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