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這幾種遠見,孩子的命運,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父母之愛子,爲之計深遠。
真正疼愛孩子的父母,都會爲了孩子而謀劃深遠。畢竟,父母是孩子的起點。父母的起點越高,孩子的前途就越順暢。
特別是在階層逐漸固化的今天,父母是否可以助力孩子,基本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下限。在某些情況下,還會決定孩子的人生上限。
A家庭的父母,給孩子鋪好了道路,引導孩子往正確的道路前進。B家庭的父母,啥都沒做,孩子也不讀書。那你認爲,是A家庭的孩子有前途,還是B家庭的孩子有前途呢?
肯定是A家庭的孩子有前途。至於說B家庭的孩子,啥都沒有,也不讀書,說得難聽一點,就是社會的最底層,很難翻身的。
父母有這幾種遠見,孩子的命運,始終不會差到哪裡去。
遠見一:要引導孩子去讀書。
近些年,由於學歷大幅度貶值,所以很多人都提出了“讀書無用論”。他們認爲,讀書已經沒有意義,爲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去讀書?
從經濟層面來說,讀書確實無法讓人大富大貴。不過,從認知的角度來說,讀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認知, 不至於糊里糊塗一輩子。
一個孩子,讀過書,有一定的學歷,基本上是可以找到工作,養活自己的。反之,沒讀過書,也沒有學歷,有可能連自己都養不活。
當下,以及未來,註定是知識爆炸的年代,整體的學歷平均水平,只會越來越高。有個大學學歷,好過沒有大學學歷。
對於中產來說,引導孩子去讀書,有助於守住階層;對於底層來說,引導孩子去讀書,有利於“託底”,不至於餓死。
那些提出讀書無用論的,要麼是沒讀過書的人,要麼是已經上岸的人。聽他們的,終究是有問題的。
遠見二:專注於長板效應。
有兩個效應,短板效應、長板效應。
短板效應,指的是一個系統的整體效能不是由其中表現最好的部分決定,而是由表現最差的部分決定。鼓勵人們裨補缺漏。
長板效應,指的是在提升個體或團隊的綜合能力時,通過強化其優勢領域,以帶動其他相對較弱領域的發展,取得整體效能的最大化。鼓勵人們拔高長處。
一般家長,都會選擇短板效應培養孩子,希望孩子成爲“六邊形戰士”。培養了多年,這些家長會發現,孩子沒有任何的長處,愈發平庸。這,就是一個大坑。
對於天才級別的人物來說,短板效應絕對是有用的。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文武雙全,六邊形戰士一個。問題是,千古以來,有幾個天才級別的人物呢?鳳毛麟角。
對於普通人來說,堅持短板效應,只會導致毫無優勢,愈發平庸。唯有堅持長板效應,拔高長處,形成自我的競爭優勢,基本就能吃遍天下。
遠見三:讓孩子去吃賺錢的苦。
有的父母認爲,只要我有錢,就能讓子女後代,富貴、安穩、幸福一輩子。
真有那麼簡單嗎?一切都存在變數。而人的本身,就是最大的變數。孩子是否守得住家產,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假設,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在溫室當中長大,是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吃過賺錢的苦,那他大概率就會驕奢成性,花錢如流水。
賺一千萬,很難。可花光一千萬,很簡單。如果孩子不懂事,哪怕父母把千萬身家傳給了孩子,孩子也會輕鬆敗光。
讓孩子去吃賺錢的苦,目的只有一個,讓他們知道賺錢的不易,以及錢財的重要性。唯有痛過,苦過,被生活毒打過,纔會愈發清醒,逐漸走向成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並非鼓勵盲目吃苦,而是鼓勵體驗生活。懂生活的人,纔有可能守住所擁有的一切,笑到最後。
遠見四:在關鍵問題上,讓孩子自由選擇。
建議孩子選擇什麼,去做什麼,這是沒問題的。可要是控制孩子選擇什麼,去做什麼,就容易激發孩子的反抗心理。
基本上,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都只會培養出叛逆、極端、脾氣暴躁、性格憂鬱的孩子。所謂“過猶不及”便是如此。
孩子身處人生的關鍵路口,比如說選專業,找工作,父母該做什麼呢?
要是父母是領導級別的人物,孩子最好聽從父母的安排。要是父母是平常的打工人,孩子最好自由發揮,自由選擇,正確率會更高。
如何理解呢?父母是有一定級別的人物,眼光自然是獨到的,那孩子聽父母的,準沒錯。反之,父母是一般人,連自己都混不好,要是讓孩子走了老路,註定孩子也混不好。
所以說,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三觀,尊重孩子的主見,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