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已死?在社羣時代已無意義

姚南宏

報紙副刊兼具兩大特性,第一,編輯們在有限紙張所能展示的絕對權力;第二,漂流在孤獨宇宙航道的無主之物。

我是一名網路新聞編輯,同時也是一名社羣編輯,因此這篇文章不免有職業上的媒介侷限性。但是,此文對於紙張媒體省思,亦是本人工作幾年下所看到的現象,一種堅信不移的強烈心得。

臺灣的網路作者都得承認一件事情:無論是在哪個位置,從事內容行銷或是技術層面的工作,我們在玩「別人」的遊戲,因此得遵守「別人」的規則。臺灣已經無力制訂任何網路上的規則,例如原生影音網站

有了YouTube與剛剛合體土豆網+優酷網,臺灣已經沒有什麼空間與必要性搞純影音網站,美國有最強大的資本主義規模,而中國則是找到僞社會主義下的資本主義道路,他們的80後就像我們這羣臺灣七年級生的父母一樣,正踩在一個遍地黃金經濟起飛時代

▲克立瑪咖啡館小熊。(圖/姚南宏拍攝)

NOW.in的例子代表什麼?沒人罩也要有政府罩(土豆網),沒人罩也要有比國家強勢企業罩(YouTube)。

看來我在酷新聞果然有學到離題,拉回正題

臉書出現之後,被「網路殖民」的臺灣網路媒體工作者們,卻找到一條新的分享大道。社羣網路世代平均了不透明的權威感,也讓名人素人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紙本媒介的絕對權威已經被打散了,個人品牌與社羣品牌早就崛起,而讓人欣喜地是,內容變得更重要了,而讀者不再是「獨者」,除了潛水之外更兼具了評論者與擴散者的角色

編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無臉人,而是一個有名字傢伙,正如同我=GO=姚南宏。副刊就算死了,文學仍舊以其他形式蓬勃,內容一直是本質上的光芒

知名度很高的撰文者不等於一篇好文章,我也認爲社羣媒體應該去發掘出好文章,不能像紙張媒體一樣,過度迷信撰文者的知名度。而身爲社羣時代的編輯得更加用功,因爲你能使用的素材更加廣泛且多到爆炸。

而且身爲一名網路時代的編輯,更不應該逃避數據羣衆,因爲自己爽的時代已經過了。

(除非你能一邊自己爽,還能選出嚇死大家的好內容。)

●作者姚南宏,ETtoday新聞雲社羣編輯、酷新聞社羣編輯,花名GO。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