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8年前三季度就校園欺凌逮捕38人

校園欺凌案件是近年來家長乃至全社會關心熱點問題。對於發生在未成年人之間的這些特殊案件,如何既讓受害者得到撫慰,又讓施暴者走上正道,司法機關要把握懲戒、預防和保護之間的關係。

今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已經就校園欺凌案件批捕38人、起訴49人。這個數字的背後,反映了相關部門應對校園欺凌的哪些新變化?懲治和保護之間如何平衡?

校園欺凌案件,受害者往往不敢提起,因此首先面臨的是發現難。福建福鼎市的初中生小李在被幾名同學強行索要現金,多次毆打併拍下視頻,造成創傷性顱腦損傷、腦震盪及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之後,家長才在一次普法活動中向檢察院反映。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張力琳:爲什麼會被同學毆打,他自己也講不清楚情況,他覺得沒有得罪對方。像這種校園欺凌案件中,很多都是發生於很瑣碎很小的同學之間的摩擦。第二個特點就是反覆性,毆打、侮辱,這些事情一旦沒有被制止,就會反覆地發生。

檢方介入之初,施暴者的家長並不重視這個問題:

他認爲孩子小,沒事。所以我們就把各方召集到一起,跟他們釋法說理,一方面施暴者肯定對被害者要有所表態,這對他心理的恢復是一個促進的作用,另一方面施暴者也必須明白自己的行爲是要承擔代價的。

這起案件中,施暴的學生都不到14歲,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檢察院支持受害者家庭提起民事訴訟:

這也是我們今年工作的一個創新,就是未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除了辦理刑事案件,也綜合運用民事手段來保護受害未成年人的利益,最後法院支持了我們的訴求,被害人獲得了2萬元的賠償。

但要在懲戒的同時做到預防和保護,工作並不能到此爲止。在校園欺凌案件中,受害者除了身體創傷,更有精神創傷。福建福鼎的案件導致小李精神抑鬱,被診斷爲“創傷後應激障礙”:

我們的關注點主要就在於對被害人的心理恢復,以及對施暴者的後期的跟蹤,來矯治他已經出現的不良行爲。比如說另一個校園欺凌的案件,受害的孩子本來說話就不太順暢,被同學們毆打侮辱以後基本上就不能開口說話了,精神上的抑鬱導致了他封閉,不愛跟外界交流,我們檢察機關組織的心理諮詢力量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跟蹤幫扶,這個孩子後來能夠開口說話,也願意去上學了。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介紹,他們在辦理校園欺凌的案件中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於罪行輕微,屬於初犯偶犯涉罪學生依法從寬處理,爲他們迴歸學校預留通道。

他們雖然犯了錯,但是不能說就這樣把他推到社會的對立面,你就是個壞人,你被關起來了,然後服完刑出來之後,大家又對你很排斥,你可能沒有辦法,又繼續犯罪,不能夠走這條道路,因爲他們還年輕,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所以我們在整個辦案的過程中始終貫徹的就是教育爲主,懲罰爲輔的原則。

福建全省有32個縣市檢察機關通過與司法社工社區矯正工作人員配合,對涉罪未成年學生開展幫教,依法降低羈押率,避免他們在看守所的環境內受到更多不良因素影響,轉而通過觀護基地等社會專業力量開展教育矯正:

比如說廈門翔安區,曾經幫教過的一個孩子,檢方決定對他不起訴,並且做了很長期的後續跟蹤,這個孩子現在對社會有貢獻,獲得了六項專利

而對於應當追究刑責的案件,檢察機關也依法起訴:

比如說在閩侯,也是校園欺凌導致把一個孩子打成了植物人,那肯定是必須要讓他們承擔一定的刑事處罰。不只是爲了懲罰,懲罰它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懲罰的同時也是對他們進行了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教育。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的統計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校園欺凌案件的犯罪嫌疑人38人,起訴49人。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專題報告顯示,近三年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校園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

(原題爲《福建就校園欺凌案件前三季度逮捕38人起訴49人,數字背後折射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