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論球/德國十年臺灣要幾十年出頭天?
文/何長髮
德國用超過10年的青訓大工程改造下,終於再度攀上世界盃冠軍路,很多人在想德國能,臺灣就不能嗎?如果有人還在高喊也要用10年改造臺灣足球的大話,發哥現在即可點破那是騙選票騙錢的唬人話,既不負責任又未認清現實的外行話。德國可以用10年,臺灣加倍用20年都難成事,甚至30年也未必能圓夢。原因很簡單,就是大環境的差異。
▲臺灣男子足球要何時才能出頭天和職業化。(圖/中華足協提供)
要改變臺灣足球現狀,務必要改善臺灣的足球大環境。這句話,發哥從北到南巡迴足球演講不知講了多少回了。上世紀70年代前靠港華撐腰留下50年代兩屆亞運男足金牌,此後臺灣本土化自立自強起步已比很多亞洲國家推展足球的腳步都晚,四十幾年過去了,足球今天在臺灣仍然停在非職業化的發展階段,這樣的大環境,憑什麼與人家很多邁入職業足球開發的對手競爭?
看看臺灣的足球發展現況,不要說早就走在世界發展之巔的德國,看鄰近崛起的日本就好了,今天台灣和日本足球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成年隊,從青少年的培訓開始,我們就落後了很長一段。衆所周知,日本足球的基礎在校園,日本校園足球文化的盛行成爲日本足球快速發展的根基。
發哥曾在足球王者雜誌連續系列比較過我們與日本足球差好大的專題。就足球人口,日本方面,FIFA官網公告的足球人口480萬,而正式登記註冊球員已破百萬人,有超過2000個俱樂部,並有逾25萬人參與足球相關工作。
臺灣呢?FIFA官網公告的足球人口爲50萬,註冊球員有1萬人,並有60支登錄的註冊球隊,近500人蔘與足球工作,這份臺灣方面報給FIFA的資料,並不十分確實。而根據2010年中華民國足球協會所提報的另一份數據(未更新前),臺灣國內足球運動總隊伍數,其中國小隊伍有125 隊、國中隊伍有30隊、高中隊伍有22隊、大專一級隊伍有13隊、社會企業隊伍只有2隊,共計192隊;而足球運動的總人口數才5000人上下而已。
再看另一份2007年由行政院前體委會全民處所擬定的「少年足球推展計劃獎勵辦法」,主管者更誇張地對媒體說:「希望7年後臺灣的足球運動人口,能超越棒、籃球而成爲全臺第一位。」這種誇張緣於當時執行單位虛報總統盃少年足賽有3500多隊參加預賽,事實上那是虛空的臨時湊隊數量的假象。連後來的「樂樂足球」也缺乏實質的推展效益,浪費國家不少的公帑。
再看教練人口,日本足協擁有持證教練的人數爲6萬3000名,其中5萬8000名是專門從事青少年培養工作的D級和C級教練員,這一數字已經超過德國5萬1000名D級與C級教練員的規模。而臺灣呢?根據中華足協網站所登錄的資料(未更新前),不分指導成人或青少年基層球隊的教練人員,A級教練有248人,B級教練有115人,而C級教練有321人,總教練人數爲684人。
我們這樣的教練人數,與日本上萬以上的基層教練人口,顯然是小巫見大巫,有待好好地再努力培養教練人才。還好這幾年接受國際足總與亞足聯的金援與協助下,在臺灣每年都辦了幾次教練研習的專業授課,就是要加強基層教練人員的再開發。
搞足球的皆知,校園足球是基礎,既然這樣,必須積極投入開發校園最根本的基礎札根推廣工程才行。唯有落實札根後,有了足球人口與教練人才,才能爲日後開展職業足球發展提供基本的人才需求。此刻已沒有時間再去探討該是先雞生蛋或蛋生雞的無聊議論了。
世界盃結束了,教育部體育署長何卓飛強調,足球在臺灣看得到潛在市場,不希望是四年喊一次口號式做法,而是很務實從學校紮根、全民社區、廣增標準球場,再到各級代表隊競技水準提升,最後目的是男足往職業化發展,至少有SBL的等級規模,但何卓飛估計要達到這個階段,至少還要努力推10年,如要全職業化應該要20年。他認爲在臺灣推動職業,必須像棒球一樣,一定要有文化,成爲人民生活中一部分,標準球場及運動人口增多,纔有職業化的本錢,不要夢想很快就能職業化,過去日本和南韓也花20年的努力,纔有今天的成果。
發哥認同署長何卓飛有這樣正確的思維,只是臺灣邁入足球職業化還要20年,老實說似乎腳步拖得太久了。想想,現在從小學大力投入人才養成,10年後正值青春踢職業足球的歲月,卻還得等下去,這時間點確實太拖後了,腳步永遠跟不上世足的潮流。總之,札根與職業化是同等重要。
▲學校足球是發展根本。(圖/中華足協提供)
臺灣的體育政策要追隨世界主流而走,現在連中國大陸也已在呼籲取消傳統的奧運戰略、全運戰略考覈方式,從針對世界盃足球出線的考覈改爲先對擴大足球人口、培養青少年人才、完善競賽體系等基礎性工作的考覈。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人家對國家隊建設和聯賽不重視,而是要有所傾斜、重視基礎。
源源不斷的足球人才,讓足球世界的強者恆強,也讓後來者居上。當我們在爲足球強國源源不斷的優秀球員而羨慕不已時,更應探究他們在草根足球、校園足球以及青訓方面的發展方式和成功經驗。
今天在歐洲很多國家,從少年兒童到18歲、一直到90歲他們都可以喜歡足球,更享受足球的快樂,可見足球已札根到歐洲國民的生活當中了,也就是說他們很自然地在享受着足球生活。
對於體育運動來講,這是一個社會價值,當年日本足球教父川淵三郎就想這是「體育興國」的一個理念。要讓體育運動成爲日本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國民享受到體育運動中的樂趣。就是堅持着這份信念,日本推廣足球運動啓發了,二十多年過去,日本正在享受現有令人羨慕的成果。
這些年來,相信已有很多體育領導階層不時赴日本考察學習,體會到了各方的差距。其實,日本足球的成功也沒什麼秘笈,就是認真做事的踏實態度。日本足球規劃已經制訂到了2050年,而我們的領導階層也應深知落後在基層札根差太多,但只會感嘆臺灣大環境不好,卻理不出一套說服政府與企業支持足球的可行良策,當然最根本的是,無法讓足球深入每個家庭中,像日本一樣成功逐漸成爲人們生活的部分,這點與署長何卓飛的理念也相吻合。
▲體育署長何卓飛很務實推動臺灣足球發展。(圖/記者張克銘攝)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