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ICIS首席內容官Ashley Byford-Bates:特朗普2.0影響有限,中國石化企業或加速出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特朗普2.0等不確定性下,能源市場面臨重重挑戰。
當地時間12月10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佈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計明年全球石油市場將會出現小幅供不應求,2025年美國石油產量將達到1352萬桶/日,2023年和2024年分別爲1293萬桶/日和1324萬桶/日。
明年特朗普政府大概率將進一步增加美國在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市場的份額,特朗普提名石油大亨克里斯·賴特(Chris Wright)擔任能源部長,並提名頁岩油生產大州北達科他州州長道格·伯古姆(Doug Burgum)擔任內政部部長,未來或大幅削減監管。
美國能源產量預計會增加,但或難大幅增加。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信息服務商ICIS首席內容官阿什利·拜福德-貝茨(Ashley Byford-Bates)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預計特朗普上任將對油市和石化行業產生微妙的影響。在石油行業,企業可能會保持嚴格的資本支出策略,專注於股息、債務削減和股票回購。雖然美國政府可能主張增加鑽探,但私營和上市公司沒有義務遵守,這限制了對石油產量水平的潛在影響。
在Ashley看來,油市基本面也對石化行業影響巨大。中東仍是關鍵因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重大風險。這些緊張局勢可能會擾亂供應鏈,影響全球石化市場。
展望2025年,Ashley對石化行業持謹慎樂觀態度,預計需求將有所改善,尤其是在下半年。石化行業從2021年底開始長期低迷,面臨經濟放緩和人口挑戰等影響,在供應充足而需求增長低迷的背景下,2025年石化行業不太可能全面復甦,恢復健康的市場平衡可能需要三到九年時間。
面對重重挑戰,中國石化企業正紛紛出海,挖掘全球市場的廣闊機遇。Ashley發現,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投資或收購其他地區的公司,以在新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面對產能過剩和需求增長疲軟的挑戰,出海這一趨勢預計將加速。中國企業的規模、競爭力以及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和化學品方面的進步將意味着,儘管存在關稅挑戰,它們仍將繼續擁有強大的出口地位,與中國做生意對歐洲甚至美國都很重要。
另一方面,外資企業也在繼續投資中國,挖掘中國市場機遇。Ashley表示,巴斯夫等外商仍繼續在中國投資,中國能夠快速建設項目,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大規模、高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投資提升了競爭力,遠遠領先於歐洲,中國還擁有高技能的勞動力隊伍。
《21世紀》:2024年即將過去,過去一年行業裡有哪些關鍵事件讓你印象深刻?你對2025年有哪些期待?
Ashley:2024年,石化行業面臨持續挑戰,需求穩定在次優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幾家公司早早決定關閉老化資產,例如意大利最近宣佈關閉布林迪西工廠。這一趨勢凸顯了在利潤率下降的情況下,行業更廣泛地朝着合理化運營的方向發展。
展望2025年,預期是謹慎樂觀的。預計需求將有所改善,尤其是在下半年。然而,石化行業可能會繼續就工廠關閉做出艱難的決定,尤其是一些完全整合的公司經歷勘探和生產、煉油利潤率下降,限制了其補貼化學業務的能力,這種情況可能會加速競爭力較弱設施的永久關閉。
石化行業從2021年底開始長期低迷,面臨經濟放緩和人口挑戰等影響,在供應充足而需求增長低迷的背景下,2025年石化行業不太可能全面復甦,恢復健康的市場平衡可能需要三到九年時間。
《21世紀》:各個行業都在熱議特朗普2.0的影響,你覺得對油市和石化行業會有哪些影響?
Ashley:預計特朗普上任將對油市和石化行業產生微妙的影響。在石油行業,企業可能會保持嚴格的資本支出策略,專注於股息、債務削減和股票回購。雖然美國政府可能主張增加鑽探,但私營和上市公司沒有義務遵守,這限制了對石油產量水平的潛在影響。
在石化行業,徵收關稅可能會導致貿易模式發生變化,並可能導致價格上漲,從而抑制需求增長。當前的全球經濟格局不同,新關稅的影響仍不確定。中國深度融入全球製造業供應鏈表明,不太可能出現實質性的脫節。雖然由於關稅談判,石化產品價格和貿易流量可能會出現波動,但市場預計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適應。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遷移到土耳其、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家可能會使這些發展中地區受益,但通常仍由中國企業所有。
《21世紀》:石油市場基本面會如何影響化工行業?明年化工行業的供應和需求前景如何?
Ashley:油市基本面對石化行業影響巨大。中東仍是關鍵因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如伊朗和以色列的潛在衝突,帶來重大風險。這些緊張局勢可能會擾亂供應鏈,影響全球石化市場。
2025年,石化行業預計將繼續面臨供應過剩和激烈競爭的困境。雖然需求可能會略有改善,但巨大的產能過剩表明,實現健康的市場平衡將具有挑戰性。企業可能需要就資產利用率和市場重點做出戰略決策,以有效應對這些情況。有觀點認爲,部分供應過剩狀況可能意味着需要進行重組。
《21世紀》:供過於求的局面或持續存在,在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企業如何深耕細分市場?如何尋找“藍海”?
Ashley:在供應過剩和競爭加劇的環境中,識別新的細分市場或“藍海”需要大量的研發和創新。然而,許多公司目前正在減少資本支出,這可能會減緩創新的步伐。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一些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地區仍存在機遇。
公司應該採取戰略方針,專注於瞭解市場需求並相應地調整其產品。這可能涉及探索利基市場、開發專業產品或利用技術進步來創造差異化的價值主張。此外,採用可持續性和循環經濟原則可以爲市場的增長和差異化開闢新的途徑。
《21世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背景下,你如何看待中國石化企業出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Ashley: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投資或收購其他地區的公司,以在新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面對產能過剩和國內需求增長疲軟的挑戰,出海這一趨勢預計將加速。萬華化學對歐洲的併購和綠地項目持開放態度,並且一直在這樣做。其他中國企業也有興趣在海外投資,例如中石化正尋找在哈薩克斯坦的投資機會。
除了對海外投資活動的開放之外,中國企業的規模、競爭力以及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和化學品方面的進步將意味着,儘管存在關稅挑戰,他們仍將繼續擁有強大的出口地位,與中國做生意對歐洲甚至美國都很重要。
《21世紀》:巴斯夫等外資企業繼續在投資中國。隨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外資企業在中國主要關注哪些機遇?
Ashley: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巴斯夫等外商仍繼續在中國投資,認識到其中的機遇。這些投資通常側重於通過替代進口和提升價值鏈,從而提高自給自足能力,特別是在生產高價值化學品和聚合物方面。挑戰方面,需要關注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各公司正在仔細評估投資的風險和收益,考慮市場潛力、監管環境和地緣政治動態等因素。
與其他行業相比,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化工項目的門檻較低,這將鼓勵歐洲和中東專業人士進一步投資並進入龐大的能源和化學品市場。中國生物技術、綠色化學發展步伐很快,在塑料回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進展。
中國能夠快速建設項目,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大規模、高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投資提升了競爭力,遠遠領先於歐洲。中國還擁有高技能的勞動力隊伍,無論是從工程角度(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大學而言,中國大學的化學工程系排名更高,由此產生了高素質的勞動力)還是從設計角度(例如,最新的寶馬7系在歐洲製造,但是在中國設計的)。
《21世紀》:近年來,沙特阿美加大了與中國公司的合作力度。如何看待這股合作熱潮?中國和中東地區的合作未來會進一步加深嗎?
Ashley:沙特阿美加強了與中國公司的合作,主要是爲了確保其石油出口的穩定市場。其中許多投資旨在保證石油吞吐量,確保對沙特石油的持續需求。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如果化工企業的估值進一步下降,此類投資可能會變得更具吸引力。
沙特阿拉伯發現了更多的天然氣凝析液,爲石化生產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中東在地緣政治上也向中國靠攏,促使產能增加以彌補中國的缺口。沙特阿拉伯正在中國建設更多產能,可能向其合資項目出口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