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安全才是關鍵!飛凡整車託底測試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相信不少朋友應該都有所耳聞,某一款網絡上熱度極高的車型,多次在賽道中出現制動問題,引發部分消費者對其制動性能的質疑,畢竟這關乎到車主的生命安全。
而隨着夏天到來,也有不少平臺、機構開啓了夏測,也將制動成績單獨列了出來。
但是對於一款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車來說,除了從燃油車時代就傳承下來的制動安全,更重要的還是電池安全。
尤其是對於那些準備從燃油車轉向純電車的用戶來說,電池安全甚至是決定其是否購買的最關鍵一項。
那麼作爲普通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去判斷一款車的電池到底安不安全?除了聽廠商在發佈會上天花亂墜地講述、講解各種黑科技,列舉各種詳細參數之外。更值得相信、更直觀地展現肯定還是要看車輛在真實場景下的測試表現。
而爲了更直接地驗證自身電池的極致安全性,飛凡汽車沒有選擇類似“槍擊”這種噱頭十足的方式,而是針對用戶實際用車環境下的三大高頻託底場景進行了測試,且測試標準設定非常高。
這三大場景有多極限呢?我們一一來展開看看。
三個地錨依次剮蹭到底盤的三個位置,這對底部電池來說考驗很大,也非常貼近我們行車時突遇路面異物底盤撞擊的場景,考驗的是電池安全防護以及熱管理,畢竟大家都知道摩擦生熱甚至會產生火花。
這項測試就像我們平時開車上下一些馬路牙子,對於轎車來說難度本來就很大,更別說是純電轎車,一不小心下臺階時候就容易被路沿最尖銳的位置撞擊電池,產生短路、漏液的情況,危及安全,而實心半球地樁模擬的是路邊正巧還有大石頭威脅的複雜場景。
這其實是業內輕越野SUV的行業試驗標準,對於轎車底盤來說是地獄難度,任何一個蹦起的石頭都可能讓電池起火漏電。
大概瞭解了三個挑戰的極限設置和其對應的實際託底場景後,我們來分析下飛凡F7未漏液、未冒煙、未着火表現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硬核技術實力。飛凡F7的車身骨架結構採用了“三橫三縱”的傳力路徑設計,所以在第一個正向刮底測試中,就用到了其中的縱向侵蝕引導技術,位於前副車架的高強度鋁合金動力電池擋塊,率先吸收了大部分金屬地錨的衝擊,避免了動力電池被擠壓。從結果圖示看,基本只有剮蹭痕跡。
第二個整車正向負坎挑戰,則是因爲電池擁有360度的高規格物理防護,特別是上下磕碰防護設計,擁有高強度鋁合金電池殼體,加上高強度鋼和抗石擊膠構成的底盤護板,抵禦了在下臺階時由於引力和慣性帶來的衝擊力。再加上電池包離地高度高於雙側車門門框與副車架高度,所以對臺階的撞擊也進行了隔擋和緩衝。
最後的巨石陣,因爲同時面臨正向衝撞和尖銳石頭或彈起石子向上的穿刺和衝擊,所以是依靠“三橫三縱”結構和底盤護板和電池殼體整體的堅固防護,而從結果看,只有一個明顯凹凸形變,要知道這項測試其實是輕越野SUV的測試標準,轎車挑戰實在有點超綱,但因爲日常我們確實也會面臨轎車穿越碎石施工路,所以這項測試很能看出飛凡測試的本心。
實際上,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外在安全防護,飛凡電池的安全核心,還來自於內在雙層躺式電芯佈局設計,這是上汽攜手寧德時代行業首創的。躺式電芯佈局的最大好處在於,直接減少了電芯間70%的接觸面積,在如上圖多重結構的組合以及軟件熱失控管控系統的配合下,上汽躺式電芯電池已經實現全球超30萬塊零熱失控、零自燃。
當然,作爲傳統大廠出身,飛凡不僅僅是對電池在內的三電系統安全擁有嚴格的把控,對於最基本的制動乃至整車安全同樣駕輕就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做更多瞭解。這裡想跟大家說的是,如果購車時更重視安全性和品質保障,選擇上汽飛凡顯然更穩妥、更安全。
其實不僅我們消費者關注電池安全,國家同樣關注。國家工信部於5月底發佈《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徵求意見稿),將熱擴散要求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
雖然相關要求還未落地,但飛凡汽車已然走在了前面,躺式電芯電池0熱失控、0自燃的安全紀錄還在累積。
都說新能源車的下半場,是智能化的比拼,但不要忘了,任何時候,安全都是汽車行業的絕對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