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鋒:存量房貸利率調降既有可行性又具必要性

中新經緯10月14日電 題:存量房貸利率調降既有可行性又具必要性

作者 戴志鋒 中泰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

近日,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均已發佈公告,將於10月25日批量調整存量房貸利率。從當下的經濟環境來看,這既有可行性又具必要性。

目前,存量房貸利率和新發房貸利率之間仍存在調降空間。央行披露,2023年末存量房貸利率約爲4.27%,而到2024年6月,新發房貸利率已降到3.45%,這一利率差爲房貸利率調整提供了可行性。

此次房貸利率調整細則的落實,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直接影響。從需求端來看,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將全國層面的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調到15%,加強了對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平等對待剛性需求和改善需求,有助於降低購房門檻和釋放改善型購房需求。

此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能夠減輕居民債務壓力,釋放購房資金。對於購房者來說,房貸成本的變化將影響其購房決策。央行此前預計,存量房貸利率平均下降約0.5個百分點,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總計約1500億元。結合去年9月存量房貸的調整,存量房貸利率已經整體下調了超過1個百分點。並且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持續下調,年初房貸的重定價也會自然導致房貸成本下降。在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原本因房貸壓力較大而猶豫不決的購房者更有可能入市,有助於房市平穩升溫。

從供給端來看,首先,5月份央行創設的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中央銀行資金的支持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了100%。其次,央行還將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在將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基礎上,研究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貸款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市場化收購房企土地,這將盤活存量用地,緩解房企資金壓力。

與此同時,將年底前到期的經營性物業貸款和“金融16條”這兩項政策文件延期到2026年底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整體從供給端發力,持續支持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紓解房企壓力,並加快去庫存力度。

從金融市場的角度來看,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對銀行業既有挑戰又有機遇。短期看,銀行利潤可能受到一定影響;長期看,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有助於銀行業穩規模、降風險。

一方面,按揭貸款作爲銀行零售資產的壓艙石,提高的早償率影響規模增長,若調降存量房貸利率,銀行按揭貸款規模將企穩,有助於緩解銀行零售資產端增長壓力,穩住未來長期的個貸收入基本盤。另一方面,通過下調存量房貸,減少當前居民還款壓力,進而降低個人貸款不良率,有助於穩定銀行零售資產質量。

對於未來房貸利率的走勢,央行降息週期並未結束,預計明年仍有降息空間,這也符合央行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持續下降的基調。伴隨着未來LPR的持續下行,房貸利率或仍會繼續下行。

筆者建議,對於銀行來講,個人按揭貸款期限長,收益穩定,抵押物優質,仍是優選的投放選擇。對購房者和房地產市場參與者來說,應該做好家庭資產負債表、個人的現金流管理,從服務自身的真實需求出發,穩健參與房地產市場。(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謝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