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真·智能家居”任督二脈,美的開啓智能生活新時代

(原標題:打通“真•智能家居”任督二脈,美的開啓智能生活時代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安全、便捷、智能化產品不斷涌現,消費電子行業多年來的傳統主場正在迎來“闖入者”。

前不久,“美的第25屆科技月”活動打響。美的一方面展出了一系列自家最新的智能家電和智能工業設備,以及和華爲合作鴻蒙智能家電,與比亞迪合作的能遠程控制家電的汽車“漢”。另一方面,衆多未來生活變成了現 實——看似“硬核”的科技展會,在美的一系列科技加持之下,儼然有了黑科技網紅打卡點的氣象。

這一場科技創新的“造星運動”已經辦了25年。它不僅將“成爲一家科技企業定義爲美的底色,更伴隨着美的市場地位不斷上升,成爲了觀察科技行業風向的切口。

如今的美的,已經成爲了一家可以將“WOW”作爲代名詞的科技企業。

如今的美的到底有多“WOW”

用戶是否會對產品發出一聲由衷地——“WOW”,是“家電企業”和“科技企業”之間一道鴻溝。後者必須從無到有,不斷髮掘並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定義行業發展方向——蘋果、華爲無一不是,美的也不例外:

以展會場景爲例,下班回家,操着一口家鄉話語音就能操控茶吧機準備一杯溫度剛好的紅茶;坐在沙發上就能通過美居App 完成從食材採購,雲食譜再到一鍵開啓烹飪。

作爲一家科技企業,美的承擔起了智能家居標杆的打造。

而基於這一條早已架設起來的實驗室到市場之間高效的產品化路徑,美的作爲一家科技企業所體現出的價值已經受到市場認可。

日前,《2020胡潤中國10強家電企業》發佈。胡潤表示榜單主要看的是價值,不是銷售額:“比如做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去年銷售額只有42億,卻創造了400億的價值;長虹美菱去年銷售額達到160億,但價值只有32億”。

而位列榜單首位的,正是市值高達5100億的美的。

美的憑什麼能在這份榜單上力壓羣雄?不妨將其拆解爲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市場表現,它決定了企業的造血能力,決定了企業的能否基業長青

以今年八月底的半年報爲例;美的、格力、海爾集體下滑,但其中格力下滑最慘,營收同比下降28.57%,淨利潤同比下降53.73%;而美的受衝擊最小,營收同比下降僅爲9.56%,淨利潤同比下降僅8.29%;美的市值領先格力已達1900億。

根源在於,美的一方面有更完善的產品佈局,有更強的溢價能力;更重要的是,市場對其估值已經早已脫離家電企業的框架,轉而以科技企業評估。

第二個維度則是破圈的明星產品,它決定了企業是否掌握打造在接棒成爲社會消費主力的年輕人們喜愛的產品的方法論。

一方面,美的先後發佈了“搗蛋鬼系列”、“西遊電飯煲系列”等聯名IP套系產品,擊中了對於顏值認同感的追求;另一方面,瞄準痛點推出首款多功能可拆泡可水洗破壁機;切中由於疫情而備受關注的飲食衛生安全,推出刀筷砧板菌機,重塑着中國人的廚房空間。

如今的美的,已經早已具備了“左手研發,右手市場”的科技企業的身段。

低調務實卻又頻頻破圈,美的是如何做到的?

一家真正的科技企業,上游,需要有深厚的技術儲備,以應對創新邊際成本的不斷上升;橫向,必須建立起強大的“生態朋友圈”,爲用戶體驗打牢地基;下游,則必須在市場擁有足夠強大的基本盤不斷反哺技術創新。

而美的早已已經在每一個環節有了紮實的佈局。

其一,成功智能化轉型,美的築牢 M.IoT生態地基:

切入智能家居至少有三道坎:一是,芯片底層技術,IoT 的自然語言識別、語音喚醒、高效組網都有賴於此。二是統一解決方案,標準無法統一,便會“重複發明輪子”。其三,則是友好的交互與應用生態;

早在2019年中,美的就發佈了專爲智能家電量身定製的 HolaCon 芯片——其不僅能適用於多個品類,還把整個模組成本降到了不足9元,比行業平均水平低30%,智能從此不再意味着溢價。

不只底層芯片層面,美的還進一步推動了智能家居的體驗升級與生態開放。

比如,行業首創的“一碰連接”——最快4.62秒便能配網。甚至在音箱之外,美的還爲空調、冰箱、熱水器都植入了智能語音能力。這一切,都基於美的2014年便開始建設全開放的技術標準和生態策略,推動了其能順暢地BAT、谷歌、亞馬遜、蘋果,以及 AI 企業、做生活服務的企業展開全面合作。

軟硬結合的打法,最大程度上發揮了美的多個品類的矩陣優勢,更使其智能家居場景不至於成爲空中樓閣

其二,“數智美的”的核心定位,最大程度上放大了用戶思維:

在2011年第一輪轉型後,美的今年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數字化和全面智能化”的第二輪戰略核心轉型,全面強調“科技賦能”——推進從前端的營銷到研發,到供應鏈的製造、品質、物流倉儲以及後端的服務的全面覆蓋。

比如佈局直播僅2年的生活電器事業部,今年已經能創下一天內讓總裁帶貨, KOL 現場賣貨,主播線上雲成團直播的記錄—完善的後端能力,使其能夠在面對前端的營銷風向、用戶需求、消費趨勢發生變化時,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這不僅使得美的能在銷售端能“任性”地閃轉騰,更進一步打通“真·智能家居”的任督二脈。

區別在於:互聯網玩家做智能家居,更像是進行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概念性改造。

比如某知名互聯網品牌進入空調時,就因爲缺乏後端全面的數字化能力而有所妥協找來了海信、TCL、長虹三家工廠進行代工。但不少細心的用戶發現,幾乎同一規格、同一方案的產品,在貼着各家代工廠自己的品牌時,就能便宜好幾百。

顯然,互聯網跨界玩家不具備整個製造和供應鏈的規模優勢,不得不在成熟方案上“修修補補”,機械地加裝智能模塊。

相較而言,美的相關的只能家居產品並不只是噱頭,而是在內容驅動上做了更多文章。

比如,美的早在2017年就打造出能夠掃碼識米匹配烹飪曲線的電飯煲,其採用了大量人工智能技術——一方面,中國大米品種豐富,對電飯煲要求千差萬別;其次,中國海拔差異大,氣壓直接影響米飯口感;甚至連各地電網電壓的不同,也會影響口感。

這背後,既有2年煮2噸米的“美的煮夫”的黃兵團隊,更有中國首次推出“大米地圖及烹飪系統研究”的“煮飯達人”李晶;美的甚至建立了專門的智能研究院,既負責解決上述智能化問題,更作爲一箇中樞打通各個部門間的協作壁壘。

換言之,互聯網玩家,可能只幫你省去了用手打開開關的環節,而美的之所以“更智能,真智能”,在於其不僅真正解放了用戶雙手,更真正爲用戶的學習成本“減負”。

結語

增量不足,以AIoT走出同質化已經是行業主旋律。但科技的本質,是讓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尤其是智能家居。要實現這一場景,正是需要從研發、供應、製造底層出發,處處融入科技與創新。

站在這一角度來看,是時候換上科技企業的觀察思維來看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