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求取消調休, 爲什麼有人不高興了!

五一馬上要到了!

而這周,至少又是上六天班,有些單休的,甚至沒有假期了,而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

給大家多放幾天假,天塌不下來。

二關於五一調休這事,到現在熱度不減,也引發大討論,許多人就是不喜歡調休。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居然還真的有幾個調休愛好者不高興了,會不斷的的說調休好,不能不調休。

原因是如果沒調休,就不能湊個長假出去玩了,也不能回老家看看了。

這…...

其實大家反對調休,主要是爲了多放幾天假。

沒想到居然也能引起誤會。

可見人們的悲歡果然並不相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了,而現實中也確實有很多人可能在五一是無休或者單休的,對他們來說,能給幾天調休,已經是非常大的利好了。

那麼這樣的話,其實就更應該多放假了。

回到我們的正題:

多放幾天假,到底可不可以啊?

有些人認爲這是不可行的,原因就是對經濟有損失。

首先這些人屁股就沒坐在打工人這一邊,滿腦子的宏大敘事,自動把身份放在了塔那邊。

如果你是上岸的,那也就算了,偏偏許多和咱們一樣,都是打工人,那這就未免有點腦臀分離了!

然後我們就從單純的經濟角度來分析。

算一筆賬:

2023年雞的屁總額是126萬個小目標,平均到250個工作日中,等於5042個小目標。

相當於一天的產值是5000個小目標。

那麼休假多增加帶來的消費是多少呢?

以清明那幾天爲例,文旅的消費,其實單日只有539億,這個也太不成比例了。

但問題是:

不考慮對比口徑不一致的問題,因爲現在的經濟情況變了。

而我們今天就算站在塔的角度來看,這事也有兩種情景:

第一種,是需求旺盛,不管是內需還是外需都是供不應求的。

在這個時候,當然要多調休,不能隨便放假。

比如00黃金年代的前些年,接到聖誕和黑五的訂單,沿海和包郵區那邊製造業的工廠,那都是無休加上三班倒的,再多東西都不愁銷路。

那麼打工人自然也不願意放假,畢竟乾的多掙得多,錯過這一波還要等一年,當然是不願意放假,那就只能調休了。

第二種,需求不旺,外需受阻,內需不振,消費的場景和意願受抑制。

就是現在的現狀。

外需在產業轉移下,不斷下滑,內需在房D和就業低迷的擠壓下,持續萎縮。

消費場景也被壓制:

被要求上學內卷沒時間消費,被要求婚戀後要娃,被栓住沒時間消費,被就業拉了,收入不穩沒信心消費,被996加班沒時間去消費。

那麼還擴什麼內需?

最主要是就都裡沒什麼錢,怎麼敢去消費?

宏大敘事涼了,企業和商戶不願意花,D產又一泄千里居民打工人表現出來的就是不消費,三駕馬車都熄火了。

各行各業都被重錘,大方面看,從去年開始揍了學區F,重錘了教培,摁住了遊戲,搞出了雙減,各大風口的互聯網大廠都在C員保命,一邊是收入減少降低,一邊是生活成本還在上升,兜裡沒錢,也掙不來,誰還敢消費啊。

有點錢都存起來了,儲蓄上去了,自然沒消費!

你說爲啥沒消費?自己看看各行各業吧:

首先就是就業市場不穩,除了G企和上岸,沒有什麼行業還有高利潤,沒有高利潤自然沒有高工資,那麼大家都不喜歡去。

現在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上岸。

收入下行,就業不好,到處C員,對比之下,上岸了只是降薪,但是保險和基本收入還是能保障的,區別很大的,誰都不傻。

更年輕的,覺得普通學歷考上岸太捲了。你看現在985/211的碩士博士畢業生,乃至海龜們,都捲到貧困縣去了,爲了一個上岸的位置,名校生打破頭的搶。

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已經達到15.9%了,今年有1076萬人畢業,數據顯示青年失Y都打到20.4%,這些新畢業的和失Y轉而考研上岸的人,狹路相逢,競爭激烈,卷的更狠。

看看這個情況,都掙不到了,還要調休,情緒上更難受,誰還願意花啊!

但而且大家想過沒有:

生產過剩以及內需不足,其實恰好可以通過多放幾天假來緩解。

放假可以減少生產的過剩,然後促進一下文旅啊、生活服務啊等第三產業消費消化產能。

而且未來,大概率也是要通過製造業向服務業來轉移的,多放假才能催生更多需求,壯大第三產業服務業,不然天天去上班,兩點一線,情緒也不好,只要滿足吃住行剛需就夠了,誰還去花錢啊,服務業也無從談起啊。

減少調休,改爲放假,其實是皆大歡喜的啊。

希望可以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