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田到餐桌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國常會研究加強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相關工作

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上研究加強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相關工作。會議指出,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加強日常監管,切實提高全鏈條監管能力水平,堅決守牢食品安全底線。

從解決溫飽到追求品質,再到注重營養與健康、確保食品的安全性,民衆對食物的需求變化映射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是關乎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問題。

早在201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舉行的全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上提出,着力構建從生產到消費、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體系,確保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鏈條不斷、銜接無縫。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的工作意見》提出,建立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在今年12月22日至23日召開的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中,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羅文表示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提高“三品一特”(食品、藥品、重點工業產品和特種設備)全鏈條監管能力水平。其中,加強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能力建設被放在第一位。

直到今天,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一直進行着不懈努力,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法律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各項監管制度措施不斷建立健全,監管工作力度不斷加大。

但食品安全監管點多、線長、面廣,食品從田間地頭到餐飲消費的整個過程,經歷環節多、情況較爲複雜。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還時不時以“意想不到”的形式暴露在公衆面前。

今年以來,部分食品安全事件衝上熱搜。海報新聞關注到的某大型商超篡改生肉生產日期、全國一連鎖餐飲品牌被曝吃出蚯蚓等情況,以及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的對於當地食品安全問題的各項處罰。每一個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都會引發社會和公衆的高度關注。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監管需做到零容忍。

一直以來,我國關於食品安全有“四個最嚴”遵循,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此次國常會強調要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加強日常監管。

放眼全國各地,食品安全永遠都是擺在民生福祉的首位。如2023年4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食安山東”建設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23—2025年)》,確定了8項重點行動,內容涵蓋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全鏈條工作,深化“食安山東”品牌引領。2023年以來,重慶市堅持數字化變革推動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重構、流程再造、能力提升。以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爲主線,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突出整體智治、量化閉環,開展食品安全治理“關鍵控制點”定位行動。

農田到餐桌,線上到線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不斷強化監管措施,加大執法力度,確保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這不僅是對公民健康的保障,也是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

在2023年11月底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柳軍表示,全國食品安全形勢保持總體穩中向好的態勢。今年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中,羅文表示“三品一特”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其中,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爲99.2%,畜禽肉、水產品、蔬菜等品類合格率進一步提升。

(大衆新聞·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