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校長程紅兵的“未來學校”開高中了,牛劍雲集的教師團隊,竟直接把“大學”搬進了高中

看點“國際化教育能不能讓孩子學得開心又紮實?能不能爲未來鋪平道路?”這是近來許多家長的焦慮。而在這樣的氛圍中,由上海傳奇校長程紅兵創辦的上海金瑞學校卻悄然走紅。這所致力於成爲“未來學校”的學校高中部即將開學,還說要成爲“四年大學的延伸”,讓已經攀上名校“高峰”的老師們引領孩子們登山。教育要爲孩子想象不到的未來做準備,金瑞學校又探索了怎樣的新可能性?

文丨Luna 編丨袁梓曦

最近,陸續有家長來問,上海金瑞學校的高中部怎麼樣?

說實話有點意外,學校剛創辦兩年,之前僅有小學和初中學部,今年剛開設高中部,還沒有畢業生這樣的“硬”數據,就讓一向高標準、嚴要求的魔都家長們時刻關注,看得出來學校真的辦出了水平。

一方面,這離不開總校長程紅兵,他是上海灘出了名的傳奇校長,曾任上海建平中學校長、上海浦東教育局副局長,也曾帶領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探索出學校治理和教育改革的“明德模式”。

另一方面,金瑞學校也是真的切中了家長的痛點。特別是這兩年,家長們在選擇國際化教育時,思考得越來越深入——

國際化教育能不能真的讓孩子逃離無效內卷,又真的學到東西?

能不能讓孩子被完整地看見,發展潛能,進入心儀的大學?

能不能讓孩子活出自我,而不是做“洋高考”下的考試機器?

有媽媽說,金瑞學校有一段話一下戳中了她的心:“在金瑞,大學的高峰從來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到達目的地最快的方式就是已經在這。”

學校能說出這句話確實有底氣。從創校之初,程紅兵總校長就致 力於把金瑞學校辦成滬上第一所未來學校。

未來,聽起來很玄,如何才能在學校教育中落地?

不僅課程要改變,學習過程也要改變,不能讓學生削足適履地遷就學校,而要換一種方式,讓學校來適應每一個學生。

在程紅兵看來,未來學校既不是傳統的公立學校,也不是傳統的國際化學校,而是基於教育思想、課程系統、教學範式、學校文化的全面創新。追根溯源,學校目標不在於培育優秀的“記憶者”,而在於培育出色的“思考者與探究者”。

而備受關注的金瑞學校高中部,也繼續貫徹了“未來學校”這一理念。那麼,作爲孩子們步入大學前的最後一個階段,又是怎樣實現“到達目的地最快的方式就是已經在這”的呢?

在走進金瑞高中部之後,外灘君也終於見到了實證。

拆掉孩子腦海裡的“牆”,

從學科破壁開始

在關於金瑞高中部教育理念的諸多闡述中,有一句話很打動外灘君——

與其把高中理解成爲四年大學所做的三年準備,不如把這段時間看作是四年大學時光的三年延伸。

怎麼做?金瑞的方法很直接——首先集結一支高學歷、多經驗的教師和管理團隊,讓一批已經攀上“高峰”的人引領孩子們登山。幾個數字一下擊中了許多家長的心尖兒:

90%的教師獲得碩士或以上學位,近30%教師本科畢業於劍橋和牛津大學;

過去三年指導80+學生獲得牛劍本科offer,已有千名學子進入世界知名院校;

輔導400+學生在各大國際學科競賽斬獲大獎,具有一流國際競賽輔導經驗;

小班化教學的師生比能達到1:4,甚至更低……

如此強力的師資,又是怎樣讓孩子們掌握能在未來立足的能力的呢?數學及化學老師張葉彬的話,給外灘君解了惑——通過學科破壁,以高度的整合性,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

張葉彬本人曾就讀英高,本碩皆畢業於牛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擁有多年國際課程與國際競賽一線教學經驗。注重學生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他留英多年的感受。

那究竟什麼是學科破壁?張葉彬解釋,每個學科的知識點除了在自己領域中的應用,還和其他學科產生聯繫。

比如2022劍橋大學STEP考試第10題,就考察運動學中平拋運動的數學模型在三維空間中的情況。看似是數學題,但實際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需要學生對數學方程和物理過程的結合有更深刻的理解。

“把知識點講透並不容易,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爲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鍛鍊跨學科思維的廣度,金瑞把衆多科目囊括在了大數學、大科學、大外語、大語文、大藝體幾個跨學科組之下。

高度整合、學科破壁的“大學科”概念

像數學、物理、計算數學、計算機科學、經濟等幾門相互關聯的科目,就都在“大數學”這個組別下。像數學代數中的知識點,老師還會講解它在幾何等其他數學方向中的體現,還會介紹如何在物理或其他學科中的應用,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舉個例子, 當我們接觸到圓的⽅程的時候,我們不能只去講公式,更要講原理,解釋代數與⼏何的相互聯繫。我們還要講應⽤,最後還要通過題⽬去驗證學習成果,我經常⾃⼰出題考學⽣,針對學⽣的具體問題進⾏專項訓練。”

除了打通學科,老師們還打通了教材。張葉彬在爲數學課做課程設計時,發現某些知識點,愛德思、牛津AQA、CAIE三家考試局教材的解釋各不相同,他就會採用更好版本的解釋,有時甚至還會參考OCR等英國本土考試局的教材,就爲了讓孩子學得更加明白。

而且,金瑞已經建立了一套科學的數學分級體系。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不同班型,每學期末,老師還會根據孩子的表現和意願進行調整。

此外,金瑞還提供了數量繁多的競賽課程,特別是已經分年級構建了一套系統的、有序的數學競賽體系框架,以適應孩子們不同的學習需求。

數學競賽並不是目的,而是檢測全體學生思維深度和創新能力的手段。作爲曾經的數學競賽和化學競賽選手,張葉彬認爲,“競賽絕不是專屬於能力強的孩子的舞臺,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並反哺到日常的學習中。”

張葉彬曾指導過一位學生,數學成績中等偏上,不是大衆印象中的“競賽生”。但他從初級的競賽開始,一步步摸到了美國數學競賽AMC12的門檻,最終達到了AMC12前2.5%的水平。AMC12再往上就是美國奧數國家隊的選拔賽AIME了,一開始張葉彬也沒想到孩子能走這麼遠。

這之後,這孩子還特別提到,學習競賽課程的過程,讓他對幾何方面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大增強了他課內的數學學習。“國際課程的數學往往對深度和技巧的要求不如國內課程高,而競賽則很好地補充了這一點。”

所以,競賽並不是單純追求學生的“上限”,但種類豐富的國際類競賽,其實給了不同能力的學生更多選擇。

“就說數學競賽,澳洲的Math Kangaroo、澳洲AMC、加拿大歐幾里得數學競賽,都適合初級入門,培養孩子的興趣。能力強,想衝擊高含金量獎盃的,適合參加英國UKMT系列挑戰賽中的SMC和美國的AMC12等賽事。”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金瑞的學生也已經在包括美國AMC、澳洲AMC、耶魯數學邀請賽、美國聯合杯、Math Kangaroo等數學競賽中獲得了超過400個獎項。英語、科學、體育、藝術等其他領域的國內外賽事中累計也獲得了超過200個獎項。

就像程紅兵總校長之前提到的,未來學校是開放的,不僅是課堂、師資隊伍的開放性,更是要拆掉孩子腦海裡的“牆”,來打開眼界和思維。

學貫中西,

給孩子厚重的人文底色

“面向未來的教育,一定是高人文性的。”這是程紅兵長對於未來社會的另一個預判。高人文性的教育,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每個孩子安身立命之所在。

因此,金瑞非常注重科學精神與人文思想的和諧統一。以高人文性的多板塊多角度的高質量人文體系,帶給孩子們博雅發展,向着學貫中西前進。

外灘君也注意到一個突出的特點:即使是走海外升學路線的學生,也有一套豐富的語文課程。除了要參加國際類中文考試的課程,還有很多偏重語文素養、文化探究的課程。

在金瑞高中部語文老師陳濤看來,對走海外升學路線的學生來說,教育的人文性並不侷限於語文,更強調廣泛閱讀和跨文化視野。

就拿“19-20世紀西方文學專題探究”來說,不僅選擇的閱讀材料橫貫中西,更是通過不同形式的人文體驗,讓孩子去理解、去思考、去感悟:

從海明威《老人與海》的導讀活動,帶孩子們思考美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悲劇式英雄主義;

以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多維孤獨書寫爲切入點,主題研討“孤獨和現代生活的意義”;

對比閱讀蒲松齡的《促織》和卡夫卡的《變形記》,探究中西方的“異化”形象;

以托爾斯泰的《復活》爲主題,辯論托爾斯泰的“得與失”;

甚至還有劇場演繹,把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搬上舞臺,也是解讀英國現代主義文學的體驗……

六年級學生就把《城南舊事》搬上舞臺

還有一項貫穿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的精讀計劃,全校每個年級精讀100本名著,不僅是文學名著,還包括商業、經濟、心理學等各個領域的著作。目的就是希望幫孩子們打破單一學科的限制,從多角度思辨。

不得不說,在當下,人文學科似乎正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其“無用之用”很難直接在升學、就業方面顯示出優勢。但陳濤認爲,教育中的人文性不是替學生做選擇,而是“給他們的未來開一扇窗”。

即使以後不走人文專業的道路,把它當作學習生活中的調劑,保留天然的興趣,說不定哪天,孩子還能因爲這些鋪墊而多一種可能性。

除了課堂教學和閱讀計劃,陳濤還非常看重社會實踐的體驗。這個暑假,學校就將帶隊新進高中的學生去寶山寺進行宗教哲學主題的人文行走。在高中學期,這種形式也將保留,每週都會有半天時間留給孩子們走出校門體驗。

特別驚喜的是,金瑞還有一個“全球學術基地”項目,會在全球選擇與金瑞教育理念和課程相近,並具有良好國際交流基礎的學校建立合作關係。讓學貫中西和實踐體驗更上一層樓。

美國伍德沃德學院(Woodward Academy)就是金瑞的合作學校之一。兩所學校不僅英語課程學分互認,初中、高中各有一年制學生交換,雙方還相互引入對方優質校本課程內容。

更爲難得的是,金瑞的目光並不侷限於主流留學地區,比如英國、美國。近一些的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泰國,遠一些的澳大利亞、瑞士,甚至還有阿根廷,都有合作伙伴,真正體現了教育的全球視野。

就在今年5月,阿根廷國立聖胡安大學三所附屬中學的師生代表親自來到金瑞訪學。訪學伊始,每一位阿根廷學生都與一名金瑞學生結對,阿根廷同學住在結對同伴的家中,兩人同玩、同學、同成長。

除了學習中國歷史,體會中國茶道、武術文化,阿根廷的同學們也變身“小老師”,給金瑞的學生上西班牙語課,還精心準備了“阿根廷文化習俗系列講座”。還有學生送給阿根廷同學一幅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家長的反饋

能對一個人真正產生影響的,一定是人本身。學習也是如此,激發一個孩子去探索的,不是冷冰冰的知識本身,而是人,是文化,是某種精神、情感、意志。

這是程紅兵對教育人文性的解讀。在金瑞海納百川的人文體系中,我們也能夠看到跨文化交流、國際理解、全球視野……這些原本抽象的詞如何變得清晰可辨,又如何給予孩子厚重的人文底色。

面向未來,

高中是大學的延伸

除了整合性、人文性,一所未來學校當然還要有未來性。

環顧如今的許多國際化學校,高大上的校園環境、引入國外課程和老師,已成“標配”,但是程紅兵所追求的,始終是人的成長,是培養“高未來性的人才”。

這羣孩子不僅努力、自律、規劃能力強,而且思想和能力永遠在與時俱進,不僅立足中國,對話世界;還能立足當下,走向未來。

“高中是大學的延伸”,這句話在金瑞高中部還有很多更具象的體現,能看到很多大學的學習模式。

如果說學科破壁,從廣度上打通了單個學科不同知識點、不同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那麼大學科的探究課程則是拓展了學習的深度。幾個大學科課題,一眼就能看出來水平不普通:

數學組有課題研究“羣論在解魔方中的應用利用”“期權定價模型和BlackScholes Model的應用”;

物理/工程組的課題涉及了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機器人和微電子學、機器學習基礎;

社會科學組的課題來源包括高階世界史、西方哲學史、宏觀/圍觀經濟學、高階心理學……

這些課題都超過了教材課本的深度,會由資深老師作爲導師,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最終以論文的形式產出結果。而這樣的經歷放在申請文書裡,也是孩子追求自己所熱愛專業的直觀體現。就像那句話說的,你的時間流向哪裡,熱愛就在哪裡。

經歷過國內普高和英高的張葉彬老師對這種學習方式感觸很深。

在普高學習物理、化學等理科科目時,條件所限,能親自上手做實驗的機會很少,這讓他此後大量做實驗、寫實驗報告時,感受到明顯吃力。而金瑞的探究項目,相當於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大學需要的學習技能,讓他們之後能絲滑銜接。

除了學習能力,探究學習也是鍛鍊抗壓能力的機會。在牛津大學就讀時,張葉彬在理科學習上也經常遇到特別難的章節,“這非常常見,上課時幾乎聽不懂,需要每次聽完講座後,回去複習、自學”,不斷從“聽不懂”的挫折中成長、前進。而且,這也能讓孩子在大學之後的工作、生活中更有遊刃有餘。

而所有這些又都依託於金瑞強大的個性化教育。

在優秀的大學裡,不管學生想學什麼,總能找到相應的平臺,而金瑞通過“一生四導師”“一生一羣組”“一生一課表”“一生一規劃”,致力於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在學校裡,能強烈感受到孩子們是站在“舞臺”中央的:

孩子們在設計課上的創意,立刻能用3D打印機呈現;

四年級的孩子就能在學校舉辦個人畫展,作品還被美術館收錄;

發現孩子有射箭天賦,老師帶着參加各項比賽,一年拿下10多枚獎牌……

在學術上,從三年級到十二年級,學校還有一個“金鷹計劃”,用於選拔在數學課程或數學競賽中有突出表現的孩子,首期已有21名優秀學生入選。除了給孩子單獨設置教育規劃外,還會帶他們衝擊學科競賽、學術挑戰,利用學校廣闊的教育資源和交流平臺,充分發展他們的優勢。

而且,爲了讓更多有天資有能力的孩子能完成學業,金瑞高中部還設置了一系列豐厚的獎助學金體系。其中,金鷹獎學金是學校設立的最高榮譽,能在品德、學習、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

總校長程紅兵親自 爲 入選“金鷹計劃”的學員佩戴“金翼徽章”

外灘君能感受到,金瑞在雕琢的遠不止一個高中部,而是在搭建一個真正能夠對話世界,連接未來的平臺,學校看重的也不是複製另一個“牛娃”,而是培育真正能夠做到正心、求義、語理、行道的人。

當很多家長站在國際化教育的路口,爲孩子的未來感到焦慮、迷茫的時候,金瑞學校正不遺餘力地爲孩子們打造多一種可能性。

程紅兵校長的一段話更點睛:

教育不是爲了今天,而是要爲了學生們想象不到的未來做準備。

活動報名

想進一步瞭解金瑞高中部

登記諮詢

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和最新活動

添加招生老師諮詢

高中董老師 小初龔老師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