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漏水“涼”了鄰里情 城陽法院夏莊法庭解糾紛“暖”了羣衆心

來源: 信網 責編:王熠冉 2024-12-31 13:44:32

“藍法官,(賠償款)都收齊了,可以撤訴了。辛苦了!也感謝各位鄰居的理解!大家共同維護好共用管道吧!”在城陽法院夏莊法庭法官藍萌組建的微信羣裡,原告範某某向被告——該棟樓樓上的10戶鄰居說道。

通過微信羣,法官搭建了原告和被告溝通的橋樑,發佈情況說明、維修預算和現場照片等信息,樓上10戶住戶向一樓住戶轉賬近4000餘元,原告損失得以彌補,管道反水隱患得以消除,鄰里關係得以修復。在這起相鄰關係糾紛案件背後,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和睦相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現實生活中, 鄰里之間難免發生各種矛盾糾紛。在本案中,這11戶的糾紛起於廚房公共管道堵塞,導致二樓住戶廚房管道反水,進而使居住在一樓的範某某廚房漏水、櫥櫃浸泡受損。

“一直以來,我深受下水道反水問題的困擾,廚房天花板滲漏,家裡多次被淹,櫥櫃被泡壞了,日常做飯也受到了影響。”範某某向法官說道,“這一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家的正常生活,還導致我與樓上各位鄰居之間產生了矛盾糾紛。”

案件受理後,辦案法官意識到該案標的額雖僅爲4000餘元,但涉及被告人數較多,且此事與羣衆日常生活、整棟樓的鄰里關係聯繫密切,一旦處理不當,極易激化鄰里矛盾。

辦案法官在聯繫範某某時瞭解到,案件訴至法院之前,範某某曾通過物業公司聯繫2樓至11樓的住戶組織調解未果,無奈之下只能一紙訴狀告到法院。

本着化解糾紛、修復鄰里情的原則,書記員在電話送達過程中,向每一位當事人解析了案情、徵求了調解意見,並重點摸清了各方顧慮和“心頭結”。通過庭前送達及電話調解,一半住戶表示“如果大家都願意平攤損失,我也願意調解解決。”

基於此,辦案法官通知原被告11戶當事人到法庭調解,但在調解當天,僅有原告和4戶被告到庭。爲儘快化解糾紛,讓當事人“少跑腿”,辦案法官在審判庭給到庭當事人現場組織調解,書記員則電話聯繫未到庭的住戶,逐一詢問調解意見。

爲便於溝通,辦案法官通過物業工作人員將所有住戶拉到微信羣裡。“錢雖然不多,但是我們想花的明白。”“原告的這個損失金額是怎麼認定的?”“如果我們給了錢原告以後再跟我們要怎麼辦?”當法官調解時,部分住戶提出以上疑惑。面對此種情況,辦案法官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對原告的證據、法律依據等逐一進行釋法說理。對於因出差不方便接電話的住戶,辦案團隊利用晚上加班時間一一進行了電話溝通,經常溝通到深夜。經多次調解,全部住戶通過微信轉賬方式將賠償款轉賬支付給範某某,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數日後,藍萌法官收到了範某某寄來的感謝信,信中寫道:“如今,我家生活已恢復正常,鄰里之間也重拾往日的和睦。這一切都離不開貴院的領導有方和團隊齊心。你們的傾心付出和大力支持,讓第一次到法院的我切身感受到了法院確實是人民的法院,送達調解再麻煩都一一克服了,一心爲了大家好!……”字裡行間體現了羣衆對於法院工作的認可和肯定。

“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不因案小而懈怠,而是急羣衆之所急,真心實意地立足審判職能爲羣衆化解矛盾糾紛,解決所憂所盼,從而贏得老百姓的真心認可。”城陽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肖政表示。

下一步,城陽法院將一如既往地秉持“如我在訴”“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理念,持續打造“接地氣、有溫度”新時代人民法院,用心用情用力爲羣衆排憂解難,讓人民羣衆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文/王豐 趙彥閱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