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國產化面臨廢除 本外風電商籲汰弱留強、規模經濟取代

中能離岸風場今宣佈31支風機全數安裝完成,年底可以並聯發電。中能董事長王錫欽(中)、CIP區域總裁許乃文(右2)金也對政府國產化政策提出建言。(中能發電提供)

政府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被歐盟狀告到WTO,如今面臨廢除抉擇。本土與風電外商今天認爲,政府國產化應該走向「汰弱留強」,沒有優勢的就退場不用強推。而後續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之3期,應該開放1GW以上更大風場,維持規模經濟,自然就可以扶植出有能力的本土供應鏈廠商。

中能發電公司今日舉辦完工感恩典禮,宣佈中能離岸風場的31支風機已於日前全數安裝,後續調適與試俥,就可以於2024年底前併網發電。

但政府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踢到鐵板,不但規模與當初宣稱1.2兆產值相差甚遠,今年還被歐盟狀告臺灣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反WTO規定,讓經濟部不得不務實退讓,認真研議之後區塊開發3之3期選商撤除國產化項目。

中能董事長,也是中鋼代理董事長的王錫欽,支持國產化有其需要,說畢竟有風電也要有風電產業,長遠來看,本來就要有在地資源能量,以便後續運維所需,只是步調上可以更有彈性。

像是中鋼子公司興達海基,嚴格堅守百分百國產化項目,結果水下基礎只接了沃旭、中能二家專案,就大虧30餘億元,現在面臨沒有新單可接窘境。對此王錫欽表示,興達就是很守規矩,至今沒進口過一顆零組件,卻也造成成本增加。

他強調,未來興達會竭盡所能降低成本,但政府推國產在地化,也要有彈性,比如有些零組件,應該允許興達可以進口,降低成本。

王錫欽認爲,國產化經過幾波洗禮後,應走向「汰弱留強」。如果本土零組件有優勢的,可以繼續維持,反之沒有的就可以退場,政府推在地化,應該開放保持彈性。

CIP區域總裁許乃文補充,像是兩風機商西門子歌美颯、維特斯的風機葉片,做不到就不用硬要國產化。還有機艙零組件等也可以不要,就換做其他項目。

對於臺灣風電國產化政策未來可能取消,許乃文認爲,推國產化或不推都可以,但是區段開發3之3期一定要開放更大風場,不能像3之2期,只給到600MW容量。應該是一次就要釋出1GW到1.5GW容量,如此纔有「規模經濟」。

她強調,這樣有助開發商財務優化,即使不用國產化政策,也能扶植本土供應鏈更強。就像現在的世紀鋼,就已表達有興趣跟着CIP去澳洲、菲律賓,做離岸大市場的生意。

至於CIP在離岸3之2期競標到的渢妙風場,11月就要與政府籤行政契約。許乃文說要不要簽約,要看3之1渢妙一期9月中公股銀行的融資結果,「這是很好的試金石」。

假設連本銀也不挺,許乃文直說,那就很丟臉,表示政府政策也不獲支持。畢渢妙採購該買的都買了,目前財務曝險超過90億,如最後不能取得融資,並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