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錦囊·出海季丨中國製造業,如何輕裝出海?
當下全球經濟格局複雜多變,中國不再只是 “世界工廠”。面對“不出海就出局”的現實,中國製造業紛紛選擇去世界開工廠。企業出海該如何找準方向?作爲後來者,怎麼在國際市場上打破信任壁壘建立品牌影響力?針對廣告投放難評估效果的問題,有哪些工具、方法能助力企業實現投入產出比最大化?
帶着這些問題,36氪《CEO錦囊》出海季邀請到中企集團兼中企跨境CTO胡廣斌、優順激光CEO李兆軍,一起來探尋中國製造業出海破局之路。
本次直播主要聚焦以下問題:
以下爲兩位嘉賓和36氪的對談,部分內容經過整理編輯:
36氪:“不出海就出局”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出國內市場的卷,兩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出海業務的?
胡廣斌:中企作爲集團,出海業務其實挺早的。早在06年,谷歌進入中國時,我們就成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海外廣告代理商,那時起就開始接觸出海企業,通過獨立站和營銷手段拓展海外市場。但真正重視這塊業務,是從2018、2019年開始,特別是中國先進製造業的生產製造能力大幅提升後,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競爭力顯著增強。以前我們出海主要靠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競爭,但現在已全面轉向新質生產力,像優順激光這樣的高端製造企業,開始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競爭力。所以,後來我們把跨境電商或出海營銷作爲關鍵業務,獨立運營,陸續建立起了這個體系。這也是隨着大環境和中國製造業、生產力升級逐步走到今天的。
李兆軍:早期我們在國內就開始着手打造自主品牌,品牌建立後,在2017年就開始做出海這件事情。第一步就進軍歐美中高端市場,隨着市場競爭加劇,我們第二站轉向中東地區,採用價格策略支撐。公司整體採用雙軌制、兩條腿發展,一是中高端路線,二是中低端路線,以快速出貨。高端市場量有一點限制性,但產品必須有,就好像國內的消費體系一樣。因此,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保持原有的競爭優勢,同時注重量化生產。此外,畢竟我們是製造商,針對國外售後服務可能因地區限制導致的不及時問題,我們採取反向策略:讓經銷商來公司培訓,實現本地化服務,即將異國他鄉的服務做成本地化。
36氪:我們的出海探索經歷了外貿代工、產品輸出,到現在是第三輪出海潮。請問這一輪出海,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胡廣斌:這個問題很好,它觸及了中國製造業產業升級的核心。就像我們之前討論的,中國製造業已從早期的OEM(原始設備製造),逐步發展到ODM(原始設計製造),最終目標是OBM(原始品牌製造),就是建立自有品牌,這是中國製造業升級的必經之路。在面向海外市場時,僅憑價格戰很難走到最後。建立品牌力是很多中國製造業面臨的關鍵問題,而品牌力的建立並非短期能完成,它需要我們常說的長期主義營銷。品牌力的建設與產品競爭力息息相關,兩者並行發展。那麼,中國企業如何走向品牌建設?
結合我們服務客戶的經驗,早期的中國外貿企業出海多以獲取訂單爲主。但製造業的B2B生意與個人消費購買不同,它涉及企業經營行爲購買,其中一個重要特點是復購。只要生產經營持續,無論是原材料、設備還是配件,都會有後續的復購行爲。因此,我們不需要爲每次訂單都投入大量廣告和營銷預算,建立品牌力和客戶忠誠度後,就能擁有忠實的客戶羣體,他們會持續復購,也會更願意接受後續的產品升級。這樣,生意就能持續增長,而不是每次拿訂單都依賴大量廣告預算。我們今天的營銷不僅要幫助企業獲取訂單,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建立品牌力,構建自己的私域。有了自己的海外客戶和私域後,通過持續經營私域,降低營銷預算,最終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增長,這纔是健康的出海營銷。
李兆軍: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復購率都至關重要。客戶一旦認可你,復購就很自然。但企業要爲此付出很多,包括售前售後以及產品品質。特別是本地化服務,這實際上是當地品牌影響力的關鍵一環,也決定客戶是否復購。如果本地售後服務做得更好、更方便,客戶就更願意及時復購。對製造業來說,真正的服務從產品遞交給客戶那一刻纔開始,前期只是未知的產品。當產品到達客戶現場,如果前端和後端都做得很好,那產品就更有價值。
36氪:以往出海是主打大規模鋪貨策略,進入注重品牌力建設階段後,出海策略是否應該調整?應該往哪些關鍵的方向發力?
胡廣斌:從我們服務的客戶來看,前幾年我們主要服務於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這些產品需要規模化生產,甚至有些只是代工訂單,與品牌無關,那時候我們被稱爲OEM。但大家都知道,整個產品的價值曲線是從品牌開始的,生產製造在最底端,因此獲得的價值最低,而品牌、設計、營銷等利潤都被他人拿走。現在,很多勞動力密集型代工業務正在向海外轉移,比如越南、印尼等地。這迫使中國企業要升級,要有更多附加值,往品牌方向發展。
過去,企業可能通過平臺拿訂單就行,但現在要建立品牌影響力,獲取更多附加值,平臺就不夠了。在海外,尤其是企業客戶,他們瞭解一家企業時,首先會找這家企業的官網。因此,對中國企業來說,要想建立海外品牌力,獨立站是必經之路。有了海外品牌形象官網後,就要推廣,通過各種搜索或社交媒體擴散品牌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官網就變成了企業在海外的私域運營陣地。全球市場非常分散,每個市場的消費者習慣、接觸的媒介、信息傳遞方式都不同,所以我們建立了全渠道營銷,儘可能聚合海外市場主流的營銷渠道。不同企業、不同產品,面向不同市場和人羣時,可以選擇更精準的營銷通道,更精準地觸達目標客戶羣體。
我們希望每個製造業企業,尤其是剛開始出海的,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因爲出海市場選擇不同,目標客戶羣體就差異很大,面向這些客戶羣體的營銷通路、方法、觸達手段都不同。只有分析清楚這些,幫企業知道每個渠道、每個營銷方法觸達的目標客戶羣體什麼樣纔是最有效的,我們才能用最好的ROI營銷效果方式,幫助企業用最符合的營銷預算拿到最好的效果。
李兆軍:我們使用中企跨境平臺已有七八年時間,通過平臺上的市場洞察工具,如谷歌分析,我們可以預判市場需求。企業只需輸入產品的海關編碼,就能看到該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售佈局和每年銷售情況,再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決定進入哪個市場。對於想要走出去的企業來說,這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之後再根據各地的文化來定義產品。
提到海外市場,早期我們面臨的最大卡點是貿易壁壘和技術傳輸。爲什麼我們公司在2017年後才正式走出去,因爲在這幾年裡,我們首先要對市場進行定位,明確去哪裡、做什麼、帶什麼東西過去。產品定位好後,才能更精準地進入市場。我們早期選擇歐美市場,是因爲公司定位爲中高端市場。技術偏差也是問題,產品到了國外,如何教當地人使用,這相當於國內的技術傳輸。現在歐美市場的激光行業與中國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工藝、技術到整體裝備的要求,中國的高端產品走出去後,市場定位和客戶認可度都非常高。我們在東南亞也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東南亞市場產品定位是中低端,以價格爲導向,追求性價比。
36氪:當企業剛萌生出海想法時,會做很多前期調研工作,但最後可能還是很難確定該往哪發力。兩位有沒有一些起步彎路案例可給大夥提個醒?
李兆軍:從製造業角度來看,企業首先要根據產品定位來選擇市場。各企業的市場定位不同,跟風進入熱門市場可能只會發現那裡已飽和。這還要求企業瞭解本土文化,比如,如果不瞭解當地的工作和休息時間,企業可能無法順利運營。我之前在越南就遇到過,開會開一半他就要下班,第二天是週末也要休息,事情就一直擱置,到星期一才繼續做。這些與國內的差異很大,國內工人通常更有責任心和勤勞致富的觀念。
我們一開始走高端路線,進入東南亞市場時遇到很多困難。我們曾試圖通過產品品質來改變當地人的觀念,但發現很難。經過半年碰壁後,我們重新定義了該區域的產品定位,並制定了新的方案,很快就得到了接受。因此,每家公司都應根據產品定位來定義市場。如果企業只有一種產品,無論是低端、中端還是高端,都必須瞄準目標市場,否則可能會走彎路。
胡廣斌:今天有些剛出海的企業客戶,對出海業務的認知相對淺顯。比如,他們投放廣告後,往往忽視了後續的跟進工作。要知道,投放廣告後只是線索,當有海外客戶通過廣告詢問產品相關問題時,企業應立即安排專業的業務人員跟進諮詢。但我們發現,有些企業誤以爲投放廣告後,生意就會自己找上門來。甚至在投放廣告前,都沒有招聘業務人員。而我們在投放廣告的過程中,優化師會發現有些客戶線索好幾天都無人跟進。當優化師去找客戶時,客戶表示完全不知道有人在詢問產品資料。很多企業把出海想得太簡單了,出海業務需要一個完整的配套體系,除了投放廣告和建立獨立站外,企業還需要有專門的出海業務團隊來承接後續工作。因此,我認爲剛出海的企業,在做出決定前,要先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人和資源都需要考慮清楚。
36氪:針對製造業的特點,如何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差異化營銷?特別是在如何將潛在客戶從瀏覽者轉化爲實際購買者。
胡廣斌:ToB和ToC在社交媒體上的策略確實有所不同。ToB最重要的通道仍然是搜索引擎,因爲ToB的採購行爲通常是主動的,有需求時纔會去搜索,搜索營銷對ToB的製造業來說依然是非常重要。但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如今已深入人心,不能忽視,因爲社媒覆蓋的人羣非常廣泛,包括企業決策者。對於ToB企業,我們的社交媒體策略是首先要確保在社交媒體上能找到企業,這是全域營銷概念的一部分。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專業的社羣,如討論專業設備、芯片等的社羣,企業可以加入進去,瞭解精準信息和商機。雖然社交媒體對ToB的影響力還沒有像ToC那麼大,但它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做。
在選擇社交媒體平臺時,要考慮不同平臺的特點和覆蓋人羣。例如,領英是一個在ToB領域非常專業的社交媒體,以企業身份進入,可以接觸到關鍵的企業決策人員,但可能會被一些中國企業忽略。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覆蓋的用戶人羣最廣,因此一定要有。另外,中國的TK在歐美和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也非常大。在建立起這些社交媒體陣地後,要觀察它們對目標人羣的轉化效果,再根據轉化情況決定在不同渠道上的投入預算。
36氪:營銷大師說過:“廣告上的投資可能有一半都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並不知道他無用的到底在哪。”在多渠道營銷環境下,如何幫助企業找到最精準、有效的渠道?
胡廣斌:在營銷投放,特別是廣告投放方面,首先要具備的能力是集中獲取各個投放渠道的所有營銷推廣數據。因爲所有的投放決策、預算分配都是基於數據。我們的邏輯是先建立一個全渠道的營銷數據中臺,客戶在谷歌、Facebook、TK等不同平臺上的投放數據都會集中到這個中臺。我們會針對這些數據,包括每次曝光、點擊到後續的轉化,進行全面分析。客戶在我們的系統裡能直觀地看到在不同平臺的消耗和轉化效果。
以往,客戶可能需要自己登錄各個系統,甚至通過特殊手段才能看到這些數據,但他們往往缺乏分析能力。比如,曝光多並不一定好,因爲曝光多但人羣不精準,就沒有轉化。做好多個渠道的投放效果歸因非常關鍵,但這依賴於所有多平臺的數據,結合投放側的不同算法,幫助客戶把多平臺的投放效果放在一箇中心進行分析和比對,從而做出投放預算決策。我們甚至可以做到根據效果實時調整不同廣告渠道的預算。對客戶來說,幾個平臺整合在一起,全部打通,非常方便。而最重要的是有足夠強大的數據,我們會把同行業中效果好的投放策略沉澱下來,賦能給優化師,讓他們按照更精準的策略和模板提升優化效果。
36氪:對於即將“輕裝出海”的製造業企業,哪三點最重要?
胡廣斌:
首先,出海前的市場洞察非常關鍵。這包括產品的定位、目標人羣以及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價格等因素。通過精準定位目標市場,可以爲後續營銷、本地化和配套建設提供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出海。進行市場洞察時,最好藉助數據工具。比如,我們整合了全球各國,包括中國海關、谷歌、Facebook等數據,幫助客戶定位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格局,找到定位和目標人羣。
其次,決定出海後,要做好後續安排和準備。比如,廣告投放後需要有專人接聽諮詢,機械設備等需要本地化服務。在目標市場,要建設專業的服務體系,確保設備售出後有後續服務。同時,還要關注當地市場的合規性、安全環境等要求,可能需要對產品進行檢測、認證甚至改造,以適應市場。
最後,對於企業來說,出海一定是一個長期戰略。不應只追求短期訂單,而應建立長期主義的出海戰略。這樣,企業的品牌、產品升級等才能持續堅定推進。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來,並享有ToB業務的後續復購和客戶忠誠度。
李兆軍:
第一,樹立自主品牌,這是關鍵一步。
第二,要佈局好國外渠道,確保產品能順利進入目標市場。
第三,後期設備進入其他國家後,我們要做好技術輸出和本土化服務,不只是派人過去,還要傳授技術。
如果這三點都能做好,企業出海會更穩固。因爲解決了客戶的後顧之憂,特別是售後服務,它直接影響復購率。就像製造設備一樣,售後服務好,復購率才高。互聯網產品也一樣,如果只有合作,沒有後續服務,也不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