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羣,不下賭桌

2月17日,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人物,齊聚北京。在這場最高規格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赫然在列。

作爲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龍頭企業,時隔七年,曾毓羣再次出現在了這場重量級的會議當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寧德時代的裝機量也達到了23.4GWh,佔據全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的41%,龍頭地位初露端倪。

也正是在這一年,寧德時代實現A股創業板上市。伴隨着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整個產業鏈也搭上了順風車,尤其是身爲"關鍵角色"的動力電池。

2020年,寧德時代曾大筆定向增發200億元,用於產能擴張。當時的曾毓羣,賭的便是動力電池市場會迎來高速增長。

事實證明了曾毓羣的眼光。2021年,寧德時代裝機量同比增長167.13%,以96.7GWh的裝機量位居全球動力電池市場TOP1,在資本市場最高股價更是漲至692元(除權前),造就了萬億市值的神話,也成就了不少投資者的傳說。

今時今日,寧德時代的資本神話,或將再次上演。

自2024年12月26日披露港股上市計劃後,2025年2月11日,寧德時代提交招股書,擬於港股二次上市。

有業內傳聞,這次上市,寧德時代將募集至少50億美元的資金。而對於這筆資金的用途,業界也早有預判:優化資本結構的同時,藉助港交所開拓全球市場。

沒有哪家企業會嫌錢多。即便是頭部如寧德時代,也在近幾年頻繁落子海外建廠,投資產能的過程中耗費大筆的資金,更何況還有持續不斷的大筆研發投入。

如今,鋰電池產業的競爭還是一貫的激烈。面對國內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海外市場的本土企業在政策扶持下崛起,寧德時代和曾毓羣,再次坐在了賭桌之上。

1最大規模交易,50億美元怎麼花?

2月11日,寧德時代正式遞交上市申請,計劃發行不超過總股本5%的新股,並保留15%超額配售權,目標募資至少50億美元(約合364億元人民幣)。

不出意外,寧德時代的港股上市將成爲近三年來港股最大規模的IPO。

不愧是"寧王"。

中國消費者給予寧德時代這一稱號,不僅僅是基於其龐大的市佔率,更是對其資本市場號召力的肯定。

據悉,寧德時代在中國香港二次上市所募集的資金重點用於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爲公司長期國際化戰略提供資金支持。

根據其招股書中披露的消息,此次港股上市所募集資金,計劃用於推進匈牙利電池工廠一期及二期項目建設,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用途。

招股書顯示,寧德時代保持着不錯的盈利。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前九個月,分別收入約爲3285.94億元、4009.17億元、2590.4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分別爲334.57億元、473.42億元、388.06億元。

今年1月,寧德時代發佈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營收3560億元-3660億元,比2023年的4009億元同比減少11.2%-8.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0億元-530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1%-20%。

而對比於淨利的增長,寧德時代的現金流並不樂觀,尤其是外匯儲備上。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6月,公司的美元及歐元儲備分別爲67.35億美元和38.58億歐元。

而據此前寧德時代公佈的匈牙利工廠計劃,項目投資預計金額爲73.4億歐元。顯然,海外工廠是筆不小的支出,也或將是此次募資的最大去處。

此前,就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上市可以籌措可觀的外匯資金,打通一個穩定的融資平臺,另一方面則是藉助中國香港面向全球市場的窗口效應,助力寧德時代的全球佈局。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也對「界面新聞·子彈財經」表示,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將吸引更多優質投資者爲其在融資、國際化、風險分散、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帶來全面助益。"通過吸引國際投資者,寧德時代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用於研發、生產擴張以及全球化佈局。"

2全球市場的跳板

事實上,寧德時代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已經成爲明牌。

根據其招股書的信息,寧德時代早在2018年就在德國圖林根地區建立電池生產基地。該基地投資約18億歐元,初始規劃產能爲14GWh。這一工廠已經成爲寧德時代歐洲佈局的前哨戰,爲當地的寶馬、戴姆勒和博世等廠商提供電芯。

2022年,寧德時代再度宣佈匈牙利工廠項目,位於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工廠是其在歐洲佈局的重要項目之一,該工廠計劃總投資不超過73.4億歐元(約合555億元人民幣),佔地221公頃。項目將分兩期建設,總產能規劃爲100GWh。工廠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投產。

截至2024年底,該工廠已投入約7億歐元,一期和二期的總投資額約爲49億歐元。本次赴港上市的一大目的,便是爲該工廠的一期二期項目募集充足的資金。

據悉,該工廠靠近奔馳、寶馬、Stellantis、大衆等客戶的整車廠,能夠更好地響應歐洲市場需求。奔馳將成爲匈牙利工廠的首家客戶。

海外建廠的速度越來越快。2024年底,寧德時代再度宣佈與Stellantis合資在西班牙建設一座電池工廠,雙方各持有50%的股份,總投資預計達到40.3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0億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寧德時代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13個電池生產基地,這些基地遍佈中國、德國、匈牙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而在這種加速擴張的腳步背後,寧德時代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2024年,寧德時代以339.3GWh的裝機量和37.9%的市場佔比,繼續穩坐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第一位,但這一市佔率,相比於去年僅微增不到2%。

縱觀整個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榜單,排在寧德時代之後的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競爭對手們的位次,也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相對穩定與平衡,已經成爲如今動力電池競爭格局的主題。

但這種情況更大程度上體現在國內市場。相比於國內新能源品牌已經進階到智能化爲主旋律的產品競爭,海外市場的電動化纔剛剛開始。

這也成爲寧德時代將目光轉向海外的關鍵所在。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境外收入爲505.29億,佔比30.3%;作爲對比,2022年和2023年海外市場收入佔比分別爲23.41%和32.7%。海外市場的增長空間可以想見。

3開始"不務正業"

對於寧德時代來說,海外這片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市場,並非一成不變。

不比於國內市場的衆星捧月,在海外市場紮根更久的LG化學、三星SDI等廠商更具備地緣優勢。與此同時,歐洲以及美國市場也極大程度上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寧德時代的海外建廠和市場擴張之路挑戰重重。

這或許就是身爲行業第一的痛楚,始終處於危機感中:不僅要時刻提升自己,更要提防身後人的趕超。

無論是各種原因,寧德時代需要正視的,都是如今動力電池市場的飽和度漸增。

在不確定性的累加之下,寧德時代也變得"不務正業"起來。換電、人型機器人等業務的涉足,都足夠吸引外界的目光。

早在2022年初,曾毓羣以一句"來一塊?",正式宣佈寧德時代下場換電賽道。

根據計劃,寧德時代2025年目標建設1000座巧克力換電站,同時進軍港澳地區,中期目標爲10000座,最終目標是30000座至40000座。

2月18日,寧德時代與滴滴共同投資的換電合資公司"時代小桔"正式落地廈門,註冊資本3.3億元,寧德時代持股69.7%,滴滴持股30.3%。

有分析人士指出,寧德時代押寶換電賽道能夠有效綁定車企的需求,提升產能利用率。"對於寧德時代這樣的大廠來說,公共換電背後是一整個動力電池生產、維護、回收的生意。"

不止於此,據晚點報道,寧德時代去年底開始增加對機器人領域的投入,目前已在上海成立數十人的團隊自研機器人本體、控制和人機交互算法,計劃製造機械臂、AGV(自動導向車)等工業機器人整機。

據悉,寧德時代已接觸過銀河通用等公司,並計劃投資一家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公司。

這種看似不相關領域的佈局,一定程度上是寧德時代分散佈局賽道,提升抗風險能力的表現。

在此之前,寧德時代也曾多次通過合資、併購等方式投資業務協同性較高的企業,包括主機廠,也包括汽車底盤等產業鏈企業。

實際上,自從車企自研電池成爲主流後,寧德時代就不僅僅侷限於動力電池廠商,而是活躍在整個工業產業鏈之中。

這也正是寧德時代的野心所在。

美團CEO王興曾評價曾毓羣是堪比任正非的企業家。其用了十年時間"豪賭"出來的千億龍頭企業和萬億市值,確實需要過硬的實力與膽識。

但是如今的寧德時代,似乎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行業從熱衷三元鋰到磷酸鐵鋰的趨勢、車企自研電池、市場市佔率的僵持、資本市場的起落,這些都考驗着曾毓羣的耐心和選擇。

曾經,曾毓羣賭對了動力電池的燎原式增長;如今,曾毓羣面對寧德時代自身的天花板,又該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