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億,寧德「新賭王」曾毓羣

訂閱 快刀財經 ▲ 做您的私人商學院

作者:邱處機

來源:邱處機(ID:qiuchuji1993)

“動力電池大王”、“賭王”、“新晉香港首富”,一系列亮眼的頭銜圍繞着最近這個出圈的男人,他就是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羣。

短短十年,曾毓羣將寧德時代從一家初創企業打造成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

截止目前,寧德時代的市值已經突破萬億。按照曾毓羣24.5%的持股比例,他的身價接近2500億。

從一個農村少年到千億富豪,曾毓羣的人生經歷堪稱傳奇。

作爲當下創業板市值最高公司的掌門人,曾毓羣爲人低調,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如果不是這次超越李嘉誠成爲香港首富,他的名字可能還只是被業界所知。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試圖從公開資料和曾毓羣身邊人士訪談中找到一些細節,逐漸勾勒出曾毓羣的人生軌跡。

美團王興曾在飯否上透露,一位寧德時代早期投資人第一次去曾毓羣辦公室時,被牆上“賭性更堅強”的字畫所震驚。

這位投資人問爲什麼不掛“愛拼纔會贏”,曾毓羣正色回答道,“光拼是不夠的,那是體力活;賭,纔是腦力活”。

一位寧德時代內部人士在接受《棱鏡》採訪時表示,曾毓羣的鄉土情結非常強烈,想爲家鄉做點事,但不願只是捐錢捐物,只有搞出一個產業,才能真正造福家鄉。

另一位熟悉曾毓羣的朋友還透露,曾毓羣喜歡看武俠小說,是一個十足的金庸迷。

他不喜歡喬峰,也不喜歡張無忌和郭靖,認爲他們太正派和霸氣外露。但惟獨喜歡令狐沖,喜歡他的亦正亦邪,不走尋常路。

回看曾毓羣過往的經歷,“亦正亦邪”一詞同樣也能用在他的身上。

不斷學習、專研技術、俠肝義膽、造福家鄉,是他的正。

不甘平庸、嗅覺靈敏、劍走偏鋒、賭性堅強,是他的邪。

如此亦正亦邪,方纔成就今日之曾毓羣。

01

鯉魚龍門

在福建省寧德市區南20公里處,有一座海拔1048米的鳳凰山,因山頂尖聳如鳳而得名。山前有一個小村莊,因處於鳳凰山口,被叫做嵐口村。

村子雖然不是很大,但依山面海,花草叢林,不勝美麗。村內外景點衆多,有嵐口教堂、聖水洞、通天洞、炊雲寺,還有一個陳家洋山頂水庫。

嵐口,曾姓的村民居多,且多是清朝初期從毗鄰的羅源縣遷入。現在這裡只有幾百戶人家,村裡多是基督教徒。

1968年3月,曾毓羣便是出生在這個小山村。

曾毓羣小時候家境貧寒,兄弟姐妹衆多,他的父母是當地的普通農民,沒有什麼文化,也就父親曾慶長當過村裡的會計。

有一次,曾父讓曾毓羣下地幹活,結果沒多久,他的手掌就被磨出了手泡。曾父問他,是想讀書還是種地,他回答說,想讀書。

家境的貧寒,勞動的辛苦,無一不督促着年少的曾毓羣奮發圖強,寒窗苦讀。

“他很聰明的,又刻苦,中學考試成績一般都是班裡的前五名”。曾毓羣的親戚這樣描述他的學習。

就這樣,皇天不負苦心人,初中畢業的曾毓羣考上了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的寧德一中,日後寧德時代的副董事長兼總裁黃世霖便是他在寧德一中的同班同學。

上了高中的曾毓羣也沒有鬆懈,更是提前在1985年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工程系。

這一年,他17歲。

那個年代,從偏遠的小山村走到名校讀書,曾毓羣跨過了人生第一道龍門。

令人唏噓的是,紅杉資本全球合夥人沈南鵬也在同年考入了交大數學系。但可惜的是,兩人在大學四年從未謀面。

曾毓羣在今年4月交大建校125週年活動上回憶到,他很感謝母校的培養,交大自由的氛圍讓他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

雖然日後曾毓羣從事的行業和船舶專業無關,但是交大工程思維的訓練奠定了他未來技術研發的基礎。

大學時的曾毓羣雖然是個理工生,但他的興趣愛好也很廣泛。不但喜歡詩詞歌賦,還經常去隔壁的華師大參加舞會,諸多校園活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據曾毓羣回憶,大學四年雖然經歷了很多,但讓他印象最深的,是1986年大二時參加的一次活動。

在那次活動上,剛從寧德小城步入上海沒多久的曾毓羣,見到了很多優秀的校友學長。這些學長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看着他們在臺上侃侃而談,臺下的曾毓羣備受震撼。

也許在那個時候,一顆事業的種子便在他的心裡深深埋下。

02

苦練內功

在武俠小說裡,很多門派的精英弟子在經過武功考覈後,才能被允許闖蕩江湖。再經過一番歷練和成長後,纔有機會成爲門派的掌門人。

認真觀察曾毓羣的成長路線,我們能看到相似的影子。

1989年,曾毓羣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被學校分配到福州的一家國企工作。在當時,這可是許多人豔羨的金飯碗。

可能是不習慣國企的工作氛圍,可能是提前嗅到了改革的春風,也可能是想學習更加先進的技術和工程管理。

在福州工作三個月後,曾毓羣做出了人生第一次“賭博”,辭職南下東莞,進入一家外資工廠當技術員。

這個消息當時在曾毓羣的家鄉引起了軒然大波,村民們不太理解曾毓羣爲什麼放棄這麼體面和穩定的工作,跑到外地打工。

但曾毓羣就像自己喜歡的令狐沖一樣,笑看他人,不走尋常路。內心篤定的他,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

儘管家人再三反對,在買了一張南下火車票後,曾毓羣毅然決然地背起行囊,隻身一人前往東莞。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兩年後,他的老同學黃世霖也辭去寧德市的公務員工作,追隨曾毓羣去了同一個公司。

曾毓羣去的這家公司叫新科電磁廠,其母公司SAE是日本TDK設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新科專門爲電腦硬盤生產磁頭,當時全球70%以上的硬盤磁頭都是由它供應,年營收高達10億美元。

這樣看來,曾毓羣當時的選擇也不是一時衝動,新科電磁廠多年的製造積累給了曾毓羣很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在外界的印象中,曾毓羣極不安分。但是一旦他選定方向,便有了水滴石穿的堅持和勇氣。曾毓羣就是這樣,進入新科電磁廠後,一呆便是十年。

工作期間,曾毓羣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他的直屬上司陳棠華。陳棠華是一位美籍華人,早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系,曾在IBM工作多年,他的專長是開發磁盤片用的磁性材料。

曾毓羣出色的專業技能和埋頭苦幹的精神都被陳棠華看在眼裡,他決心重點培養這個年輕人。

於是,在陳棠華的悉心栽培下,曾毓羣先後多次前往國外考察,並在考察期間還接觸了世界最先進的電池生產技術,爲他日後電池創業埋下了伏筆。

就這樣,在上司的提拔和自己的努力下,曾毓羣在1999年被提拔爲新科電磁廠的工程總監,也是這家外資公司第一位大陸籍的總監。

這一年,他31歲。

在交大建校125週年活動上,當一名化學分子專業學弟向他發問,畢業是該堅持自己專業投身製造業,還是從事金融工作時,曾毓羣這樣回答:

“我們常說要做英雄豪傑,“英”是十人選一個,“雄”是百人選一個,“豪”是千人選一個,而“傑“是萬人選一個。在我個人看來,你還是應該先在某個領域成爲一個拔尖的人才,然後纔有更多選擇的可能。”

是的,曾毓羣就是這樣踐行自己的理念。他用10年的時間,在硬盤磁頭領域做到了真正的英雄豪傑。

紮實的技術功底,先進的工程管理經驗,國際化的視野,優秀的同事,上司的賞識,在新科的10年,曾毓羣收穫了太多東西。

可以說,十年外企路,苦練基本功的曾毓羣有了一飛沖天的梟雄之資。

03

辭職創業

真正的武癡,窮其一生都在尋找武功突破的方法。每每遇到突破的契機,他們都會努力抓住,絕不錯過。

雖然在新科做到了總監的位置,但曾毓羣慢慢發現了自己的瓶頸。在這家外資公司裡,大陸籍身份的他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天花板。

再加上十年如一日的硬盤磁頭製造,曾毓羣逐漸生起了厭煩之心。

就在曾毓羣感到迷茫的時候,他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悄然出現,那個人就是時任新科電磁廠母公司SAE的CEO樑少康。

SAE原是一家港資企業,全稱“香港新科實業”。從港大畢業並取得工業工程碩士學位的樑少康,受聘於這家公司。

後來,SAE被日本TDK集團收購,樑少康也跟着轉入,1999年榮升爲SAE總裁。正是在他帶領下,SAE才穩佔全球最大的硬盤讀寫磁頭獨立供貨商的地位,併成爲TDK集團旗艦子公司。

1997年,當全球第一臺MP3問世之際,樑少康就敏銳地發覺到新的機會,一場電池技術革命即將來到,公司應該開發新的產品生產線。

於是,樑少康讓曾毓羣負責考察一個電池項目。

隨後,曾毓羣深圳與電池專家會談後寫了一份報告,論證了電池製造的可行性。但報告送到總公司後沒有得到批准,樑少康便心生退意,決定自己涉足電池行業。

可是想在電池行業闖出一片天地,必須要有優秀的團隊。於是,樑少康找到工程總監曾毓羣,表明自己非常看重他的技術和能力,邀請曾毓羣和他一起創辦一個電池企業。

但曾毓羣沒有立刻答應,因爲當時一家獵頭公司正挖他去深圳一家大型公司擔任總經理,薪酬待遇都很不錯,曾毓羣很是心動。他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必須再“賭”一次。

而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樑少康,怎麼能眼睜睜看着未來的手下大將就此離去?這時他想到了曾毓羣的老上司陳棠華。

樑少康找到陳棠華,希望當時還身在美國的陳棠華能夠留住這個即將出走的技術骨幹。

不知道陳棠華向曾毓羣灌了什麼“迷魂藥”,在那通越洋電話後,曾毓羣放棄了深圳的高薪Offer,決定加入樑少康和陳棠華,三人一起創業做電池。

於是,1999年的秋天,三人組建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簡稱ATL)在香港註冊成立。

04

初試身手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筆下的武林高手,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少年成名。

ATL成立初期,電池行業的競爭已是一片紅海,日系巨頭早已站穩腳跟。它們生產的硬殼圓形和方形電池自動化程度高、品質可靠、性能出衆,佔據市場主流,初創企業在這塊很難與其相爭。

所以想要殺出重圍,就必須找到差異化路線。

彼時消費電子浪潮正在席捲全球,ATL團隊從一款市場熱銷的諾基亞翻蓋式手機裡發現了索尼的一種聚合物鋰電池。

這種聚合物鋰電池輕薄、短小、便於攜帶,還能靈活封裝成不同的尺寸,滿足不同電子產品的創新設計。曾毓羣判斷,這很有可能成爲未來電池的發展方向。

就這樣,這款聚合物軟包鋰電池成爲ATL最初選擇的方向。

當得知聚合物鋰電池的專利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持有時,曾毓羣毫不猶豫地帶着100多萬美金飛往美國,取得了聚合物鋰電池的專利授權。

這是一份代價沉重的授權。除了要繳納鉅額的專利授權費之外,合同還規定ATL每賣出一個電池,還要支付固定比例的專利使用費。

然而回來後,當曾毓羣按照貝爾實驗室的專利配方試製電池時,發現產品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充放電循環後,電池會發生鼓氣變形,存在爆炸的風險,因而不能繼續使用。

曾毓羣找貝爾實驗室討說法,結果對方卻告訴他:電池鼓氣是電池本質問題,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還有其他二十幾家被貝爾實驗室授權的企業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此時,ATL從漢鼎亞太融到的A輪250萬美元已經花了一大半,製造的電池卻變成了“雷池”。眼看賬面上的錢所剩無幾,公司卻沒有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前景一片迷茫。

好強的曾毓羣不甘心自己的精力與資金付諸東流,他將自己關在實驗室整整兩週,苦苦思索。

而後,又經過兩週技術攻關,嘗試了數十種電解液配方之後,曾毓羣和團隊排除了低沸點的物質成分,終於解決了電池脹氣問題。

緊接着,ATL整個創業團隊鼓足幹勁,重新研發了大部分的生產工藝路線,實現了軟包鋰電池的量產。在全球20餘家購買貝爾實驗室授權的企業中,ATL成爲了唯一實現產品量產的公司。

從此以後,專注技術成爲ATL成功的不二法寶。

多年後,曾毓羣回憶自己的創業經歷時說到:“創業就第一次的時候感覺好玩,因爲每天都充滿着新鮮和挑戰,你連東西生產出來賣給誰、怎麼賣都不知道”。

在成功解決電池的鼓氣難題後,ATL在中國衆多電池廠商中一鳴驚人。

經過一番調研和內部討論,ATL把首批客戶瞄準手機廠商。憑藉靈活的封裝工藝,ATL與手機廠商談判中,產品報價是韓國電池的一半,容量卻又能增加一倍。沒有哪個手機廠商能抵擋這個吸引,電池訂單紛沓而來。

靠着極高的產品性價比,ATL迅速地佔領了手機行業的電池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01年,ATL就實現了累計出貨100萬顆電芯的驚人成績。

2002年6月,ATL首次實現了單月盈利,最終全年盈利超過500萬美元。但爲了繼續擴充產能,ATL開始尋求風險投資。

在強力的業績支撐下,ATL順利獲得了美國凱雷資本和英國3i集團合計2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不得不注意的是,經過多輪融資稀釋,此時創始團隊持有的股權已所剩無幾。

有意思的是,曾毓羣和校友沈南鵬創辦的攜程都在同一年獲得凱雷資本的投資。沈南鵬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感慨萬分,“當時覺得很神奇,一家沒有什麼技術的公司(攜程)和一家技術很強的公司(ATL)同時獲得一家資本投資,最後竟然都做成了”。

曾毓羣也在一次活動上調侃沈南鵬,笑稱沈南鵬看不起他們這些搞製造的,只投互聯網。

2003年,正爲iPod續航發愁的蘋果找到了ATL,希望後者爲其定製一款能用於新一代iPod的高性能電池。電池既要能安置在小巧的iPod中,又要有提升續航的高容量,還得保證安全。這些需求,統統正中ATL技術的下懷。

在成功爲iPod開發出異形聚合物鋰電池後,ATL拿到了蘋果1800萬臺iPod電池訂單。

經此一役,ATL順利打入蘋果的供應鏈,兩者一合作就是15年。這層關係,也成爲了ATL日後撬動更多資源與訂單的有力背書。

雖然ATL已經展現出冉冉升起的趨勢,但就在2004年,ATL一位凱雷資本的董事去比克電池參觀回來後感慨:“我們完了,ATL便宜,要知道人家能更便宜了。”

面臨競爭對手的價格優勢,有兩條路擺在投資人面前:要麼上市收回資金,要麼賣掉股份回籠資金,然後投入下一輪的產業投資。

2005年,三大投資機構一同提出撤出資金的要求,ATL不得不尋找新的投資人。最終,曾毓羣的老東家日本TDK集團以一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ATL的100%股權。

ATL由中國企業變成了一個100%日資控股的企業。

但股權變化對ATL的飛速發展沒有影響,ATL客戶名單越來越多,其中包括了三星、華爲、VIVO、大疆等行業巨頭與明星企業。

曾毓羣在某次採訪中表示:“全球一些著名的數碼品牌幾乎都採用過ATL的電池”。從2012年到2020年,ATL連續9年聚合物電池出貨量佔全球第一。

諷刺的是,最早進行聚合物鋰電池開發的索尼,現在一直在喊超越ATL的口號。

初出江湖的曾毓羣在電池行業本是半路出家,可爲何能夠迅速嶄露頭角,並帶領ATL一舉成爲行業黑馬?我想跟這幾點密切相關。

一、差異化的競爭。ATL創業之初,沒有選擇和傳統廠商的主流電池產品正面競爭,而是選擇符合未來消費電池發展方向的聚合物鋰電池。

二、科學的工程管理方法。雖然曾毓羣在新科電磁廠做的不是電池,但十年工作教會了他很多測量和試錯的方法,這使得他在電池領域創業時能夠迅速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方向。

三、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解決聚合物鋰電池鼓氣的問題,還是爲蘋果Ipod 開發出異形電池,都彰顯了ATL在業界的技術實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繼而拿到各大公司的訂單。

四、不斷學習的精神。即使從1999年開始創業,但曾毓羣一直保持學習的習慣。他在2001年拿到了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碩士學位,2006年又獲得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學博士學位。

正是這種幹中學、學中乾的精神,使得曾毓羣和ATL能夠厚積薄發,傲視羣雄。

05

造福鄉梓

大多學武之人有成以後,或則鋤強扶弱,匡扶正義;或則榮歸故里,造福鄉梓。

2004年12月,一羣神秘人士驅車來到東莞,拜訪了當時聲名鵲起的ATL。帶隊的是鍾家堯,時任寧德市蕉城區政協主席。

蕉城區當時雖然是寧德首府之地,但經濟總量很小,一直徘徊在全市老三老四的位置。

區裡一直在做些招商引資的工作,也邀請了不少客商前來考察。但由於落後的交通條件和整體環境,沒有大的工業項目肯留在這裡。

鍾家堯在2004年3月上任區政協主席,廣泛團結包括工商聯在內的各界人士是他的主要工作內容,他也在爲招商工作暗暗着急。

就在苦惱之時,一個重要的消息傳入他的耳中。

“有一個寧德人在外創辦的高科技企業正在冉冉升起”,區政協委員吳培昆有一次和他聊天時提到。

這家企業就是ATL,吳培昆的兒子吳應明就在裡面工作,還有包括曾毓羣、黃世霖、左允文、陳元太、林慶森在內的團隊重要骨幹都是寧德人。

鍾家堯得知後一陣唏噓。他曾經在嵐口村所屬飛鸞鎮工作過,對曾毓羣當過村會計的父親還有所印象,沒想到那個破落的小山村出了這等人物。

不久,鍾家堯便在廈門的一次企業家聯誼會上遇到了左允文,留下了他的聯繫方式,並表達了想去東莞拜訪他們的意願,希望曾毓羣他們能夠回家鄉投資興業。

經過幾番溝通,到了12月,鍾家堯率領一批區政府官員來到東莞考察,曾毓羣領着ATL在東莞所有的寧德籍員工接待了他們。

在瞭解鍾家堯一行的來意後,曾毓羣雖然很想回報家鄉,但時機還不成熟。

當時的寧德實在太落後,不但交通不便,而且教育、醫療條件不足,連外文報紙和電視都沒有。再者,ATL的技術團隊多爲外籍專家,曾毓羣怕他們在寧德呆不下去。

所以那次寧德官員的拜訪無疾而終。

但鍾家堯沒有放棄,隨後幾年多次組織區領導去東莞參觀訪問,下定決心要把ATL這麼優質的高新技術企業引回蕉城,從高層次拉動蕉城經濟跨越式發展。

一次次的走訪,一次次的真情邀約,讓曾毓羣更加了解家鄉,也點燃了他回報桑梓的熱情。此後,曾毓羣和團隊多次返回寧德考察,爲後續投資做決策參考。

剛好這個時候,閩粵高速通車,寧德又迎來動車時代,“地利”條件不斷加分。於是,曾毓羣婉拒其他省份優沃條件的邀請,力排衆議,下定了把ATL落戶寧德的決心。

“Robin(曾毓羣)是以辭職來要挾,把公司‘綁’回來的。”一位寧德時代內部人士透露,曾毓羣希望通過搞出一個產業,真正造福家鄉。

於是,在多方合力的條件下,2008年3月,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全資子公司)在寧德市正式成立。

2011年,曾毓羣更是抓住機遇,成立專攻動力電池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

如今十幾年過去,兩家企業相繼成爲行業的龍頭企業,給寧德市帶來了諸多變化。

一、打造千億產業集羣。從2011年開始,寧德市政府以寧德時代爲核心,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了將近70家配套企業入駐寧德,形成了一個近千億產值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羣。2018年,由於寧德時代的關係,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上汽集團乘用車項目落戶在寧德,該項目是福建省設計產能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項目。

二、助力當地經濟騰飛。從2021年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寧德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750億元,同比增長13%,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產值60億元,年產量達6.6萬輛。兩者貢獻財政收入接近100億元。

三、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寧德時代成立之前,寧德連個像樣的五星級酒店都沒有。由於大量的供應商前來考察,現在已經建了兩家五星級酒店。另外,據寧德時代2020年財報,他們目前共有研發技術人才5592名,包括127名博士,1382名碩士,其中大多都在寧德工作和生活。這直接推高了當地房價,前些年房價才5000元/平米左右,現在一些好的樓盤已經超過了2萬元。

四、改變人們就業觀念。現在本地人一提起寧德時代,那是滿滿的自豪感。以前寧德經濟比較落後,在閩商文化薰陶下,當地人更傾向“當老闆”,就算跑出租、擺地攤也不願意打工。現在,很多人願意去寧德時代打工,並且爲了適應公司要求,都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06

再戰乾坤

善戰之人,能夠在取得一場勝利後,不驕不躁,轉頭繼續奔赴下一個戰場。

早在2004年,ATL的另外一個元老黃世霖便參與了一個粵港招標項目,進行汽車用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

但在消費電子電池兇猛出貨、全球沒幾輛新能源車的年代,這項工作的性質更像是科研。

直到四年後,一切發生了變化。

2008年,中國政府借奧運會的機會,開始用政策綁定財政的方式推廣新能源車。而新能源車無論是插電混動還是純電動車,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電池。

風口剛剛有了苗頭,靈敏的曾毓羣就嗅到了機會,新能源車將給鋰電池行業帶來巨大商機。

在曾毓羣的主導下,ATL在2008年成立了動力電池部門,由黃世霖負責,進行車載動力電池及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究。

雖然一直在研究,但直到2010年黃世霖回到ATL寧德工廠時,他依然有些不確定。

此前接受《福建日報》採訪時他說到,“剛開始時心裡很矛盾,這個東西該不該做、怎麼做,需要有自己的想法。”爲此他幾乎跑遍全國每個做新能源汽車的車廠。

彼時也是中國開始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的當口。2010年全國試點城市從原來的15個增加至20個,上海等5個城市啓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

風向表明,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正在到來。黃世霖也堅定了要立即着手動力電池研發的想法,而且“刻不容緩”。

到了2011年,新能源客車市場規模已經初現端倪,新能源汽車廠商也在時刻準備着。

美國的特斯拉,中國的比亞迪,各自都在準備發佈自己最新的產品。奔馳、寶馬、豐田、現代,這些老牌車企自然也沒閒着。在歐洲、日本、韓國的實驗室裡,各家的電動汽車團隊也都在秣馬厲兵。

但這個時候的中國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企業剛剛起步,還不成熟。爲了保護它們,國家出臺了限制政策,凡是國內註冊的外商獨資企業,一律不得踏足動力電池行業。

而此時的ATL是100%日資控股。

在經過內部一番爭論和妥協後,曾毓羣決定再“賭”一次,與時任ATL研發副總的黃世霖一起將動力電池團隊完全獨立出去。

於是2011年年底,由兩人牽頭成立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hina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簡稱CATL)在寧德成立。

同年,最終總投資超過2億美元,佔地面積500畝的鋰離子電池工廠也在寧德市蕉城區落戶。

一個嶄新的帝國即將崛起。

07

一騎絕塵

兩軍交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得一,便是幸事;三者皆得,猶如天助。

寧德時代剛成立時,銷售規模不大,唯一的大單還是經由福建省工信廳介紹纔拿到,就是後來成爲寧德時代前五大客戶的廈門金龍客車。

雖然早早拿到訂單,但新能源車市場真正迎來爆發還需要幾年,這時候的寧德時代仍是以技術研發和積蓄力量爲主。

2012年初,華晨寶馬想爲旗下首款電動車品牌“之諾”找一家中方的電池供應商。挑來挑去,最終選中了寧德時代。

在寶馬看來,ATL是蘋果手機電池供應商,脫胎其中的CATL也就具有成爲合格供應商的技術儲備和潛力。

而對於寧德時代來說,創業之初就有這樣的機會,簡直就是天上掉了餡餅。

寶馬汽車一位高層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回憶,當時寶馬提供了一份約800頁的全德文動力電池生產標準,這讓寧德時代“有些猶豫”,擔心太過複雜,但最終還是選擇咬牙克服這個難關。

同時爲了幫助寧德時代生產出寶馬想要的電池,寶馬一位高級別工程師在寧德時代整整待了兩年。

與寶馬的合作,讓寧德時代收益匪淺。不但了提升自身電池的生產及檢測水平,還成爲了國內首家打入合資車企的動力電池廠商。

2013年底,寧德時代與寶馬的合作公佈後,國內的車廠接踵而來。不僅客車企業的新能源訂單增多,北汽、吉利、長安等乘用車企業也相繼選擇寧德時代作爲電池供應商。

到了2015年,寧德時代就超過兩家韓國電池企業,裝機量做到了全球第三。自此,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站穩了腳跟。

同年,寧德時代開啓了A輪融資,募資30億,投後估值200億。

據君聯資本執行董事葛新宇回憶,他早在2012年時就發現了寧德時代,但一直沒投。等到寧德時代A輪融資時,已經很難進了,君聯資本那次才參投了2億元。

這邊還有一個小插曲,寧德時代剛成立時還是合資公司,寧德新能源(ATL全資子公司)佔15%的股份,但在2015年便轉讓給了寧波聯創,寧德時代變成了一家100%中資企業。

到了2016年下半年,寧德時代開啓第二輪對外融資,募資80億,投後估值800億。公開報道稱,這輪融資最終超募,鴻海集團子公司富泰華、中國平安、雲鋒基金等多家機構入股。

2017年,寧德時代便以12GWH(億瓦時)的裝機量超越了日本松下,奪得行業全球第一。

可喜可賀的是,這是過去100多年來,中國首次在汽車領域關鍵零部件中成爲全球領導者。

而2018年6月,寧德時代再次創造奇蹟,以24天的閃電過會速度登陸創業板,募集資金達53.5億,之後更是連漲幾個漲停板。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從2018年到2020年,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基本上維持在一半左右。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以52.45%的市場份額位列全國第一。

亮眼的業績繼續體現在市值上,寧德時代從2018年上市至今,市值翻了十倍,目前已經超過1萬億。

從一個初創企業做到行業全球第一,市值破萬億,寧德時代僅用了10年。

回顧寧德時代的成長曆程,我們可以發現,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造就了今日的寧德時代。

首先是天時。

寧德時代趕上了新能源汽車的大風口。據美國智庫CSIS估計,從2009年到2020年,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直接投資超過4000億元。

同樣,天風證券的研究數據也指出,在中國政府的鉅額財政補貼下,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160萬輛,而2012年全年這一數字才1萬輛。

其次是地利。

爲了保護當時技術實力薄弱的中國鋰電行業,爲它們贏得寶貴的發展時間,中國政府在2011年出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明確限制了外商獨資企業生產汽車動力電池。

另外,工信部在2015年發佈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規定新能源車要想獲得補貼,必須使用進入白名單企業所生產的電池。三星、LG、松下等日韓電池巨頭並沒有進入這一目錄,這讓國產動力電池企業走在有政策保護的快車道,也讓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寧德時代迎來彎道超車的時機。

最後是人和。

這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自身的技術實力。寧德時代注重技術研發,截至2020年,寧德時代擁有技術研發人員5592名,佔員工總數22%,整體研發團隊規模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二是頂尖的客戶案例。汽車的供應鏈世界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鄙視鏈:豪車的供應商>合資車型供應商>自主品牌供應商。寧德時代初入行業,便一舉拿下寶馬這個制高點,從此勢如破竹。

三是競爭對手的失策。早些年,寧德時代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比亞迪犯了兩大錯誤。爲了壓制國內其他電動車廠商,比亞迪的電池不對外開放。另外在技術路線上,比亞迪堅持自己的磷酸鐵鋰電池,錯失了採用三元鋰的很多中高端乘用車市場。

08

暗藏危機

盛世之下,必有危卵。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早在2017年,曾毓羣就通過一封題爲《颱風來了,豬真的會飛嗎》內部信,告誡員工不要躺在政策的溫牀上睡大覺,努力思考未來纔有出路,風總會有走的那天。

曾毓羣的憂患意識是對的。經過十年的狂奔,現在無論從政策、技術還是市場來看,寧德時代面臨的未知風險都在快速膨脹。

先說說政策。

自2019年6月“電池白名單”取消後,寧德時代不再受到政策保護,不得不與松下、LG化學、三星SDI、SK創新等全球巨頭短兵相接。

另外寧德時代潛在的關鍵市場歐洲,一直對來自東方的電池供應商存有頗多疑慮,它們在要求本地化的同時,也組建了自己的電池創新聯盟,以增加供應鏈的安全性。

而技術方面最大的詬病依然是電池自燃的安全問題。

寧德時代憑藉三元鋰電技術帶來的高續航特點,在過去幾年迅速成爲中高端電動車市場的主流配置。但與此同時,三元鋰電能量密度高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安全層面的擔憂。

而隨着電動車的迅速普及,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此前一度備受冷落的磷酸鐵鋰技術路線因爲有着更好的安全性能,已經出現了重回舞臺中央的跡象,尤其是在去年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推出之後。

還有就是市場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在一次採訪中告訴記者,車企想與寧德時代合作的話,往往是董事長排隊到他們那裡要電池。還有報道稱,爲了從寧德時代順利拿貨,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不得不親自趕往寧德。

所以有的車企覺得寧德時代太強勢,開始扶持別的電池廠來平衡。像大衆投資了國軒高科,奔馳入股孚能,而特斯拉則選定LG化學爲國產Model Y的電池供應商。

另外一些國外車企則更直接,爲了進一步降低成產成本,開始自己生產電池。而國內已有電池生產能力的車企也開始開放起來,比亞迪的電池事業部獨立爲弗迪電池,蜂巢能源的前身則是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

它們正在威脅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

09

路在何方

樂觀主義者從每次危險中看到機遇,而悲觀主義者都從每次機遇中看到危險。

如今,曾毓羣辦公室掛着的“賭性更堅強”字畫早已被撤下,換上的是“溥博淵泉”。

這四個字出自《中庸》“溥博如淵,而時出之”,寓意是指一個人的智慧像泉水和深淵那樣深不可測,時時涌出。

這是一種至聖狀態,也展現了曾毓羣在現階段的人生信條:只要你有足夠的積累和穿透,任何事情都可以解決。

在交大建校125週年活動上,紅杉資本沈南鵬提問曾毓羣:三四年後,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將會各佔多少比例?

曾毓羣沒有給出具體數值。但他表示,隨着充電樁的愈發普及,未來續航里程需求降低,磷酸鐵鋰電池的增長速度會非常快,三元鋰電池的佔比則會逐步減少,而一些需要長續航的高端車依然會需要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所以我們基本上是不能偏科的,全部產業鏈都做。

事實上也是如此,寧德時代早有自己的磷酸鐵鋰電池,這些電池主要供應給對續航里程要求不高,但對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商用車。如今,他們也必須考慮磷酸鐵鋰在乘用車上的推廣。

在產品創新上,2021年5月21日,寧德時代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公司將於7月發佈新一代鈉離子電池,繼續探索新的可能。

另外,寧德時代不滿足於只是供應商的身份,試圖用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從產能供給、增強產業鏈協同等方面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在上游,寧德時代成立專項資金,主要投資佈局電池原材料、動力電池系統解決方案、動力電池材料回收、電池再利用等領域。

在下游,寧德時代投資了儲能、充電基礎設施、換電、自動駕駛,甚至出行業務等領域。2020年,寧德時代還投資了上汽集團旗下的網約車平臺享道出行、自動駕駛公司嬴徹科技以及地平線。

寧德時代正在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未來的威脅。

10

未來可期

有夢想的人,誰都了不起,更何況是曾毓羣。

創業20多年的曾毓羣老而彌堅。雖然已經先後兩次在電池領域做到世界第一,但他心中有一個更大的綠色能源夢。

在談及對寧德時代未來的暢想時,曾毓羣不想把它純粹定義爲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而是在這基礎上探索更多可能。

比如:

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電池)和儲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

用動力電池替代移動式化石能源;

打造以電動化+智能化爲核心的特殊應用場景。(例如礦山:挖礦→碎礦→運礦全過程自動化)

當被問到寧德時代在2030年的市場份額時,曾毓羣在交大125週年活動上透露了寧德時代和上海交通大學正在合作的一個項目。

他笑稱,這個項目如果合作好,寧德時代可能佔據未來50%-60%的份額;合作不好,可能寧德時代都不存在了。

我們難以推斷這個項目到底具有什麼劃時代的價值,但不禁讓人想到曾毓羣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假如我們不是世界第一,我們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可以看出,曾毓羣對未來再一次下了“賭注”。

新十年伊始,寧德時代雖然已經邁上萬億臺階,但全球新能源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壯志豪情的曾毓羣是否能夠帶領寧德時代繼續問鼎江湖,我們拭目以待。

寫在最後:各位朋友,囿於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快刀財經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現在我們做了另一個有特色的公號,會將不少深度原創分流過去。爲防失聯,可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備用號,篇篇也都是精品。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王、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新聞、一點資訊、本站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雲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羣 | 內容 | 連接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於爲用戶提供營銷策劃、社羣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投稿、轉載、內容合作,請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