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1.4萬人,2200億灰飛煙滅!特斯拉“崩”了?
4月15日,美媒報道稱,特斯拉正在進行史上最大幅度的裁員,幅度超過10%以上。
消息一出,當天股價就大跌,單股由170跌到了157,下跌了超過6%。
網圖
4月16日最新消息,多名特斯拉員工講述,公司是在週日晚上將裁員的消息發送給他們的。
有被裁員的員工透露,他在週日晚上收到的通知:“很遺憾,您的職位被取消了。”
本次裁員,僅內華達州工廠人數就超過3000人。
媒體稱,特斯拉的這次裁員是以“降本增效”爲目標的調整性戰略,削減10%左右的正式工崗位的同時,將增加小時工人數。
早在2022年特斯拉就已經進入下行通道,股價下跌65%,2023年以價換量,加入了價格戰,整體效果並不是很好。
進入2024年後,銷量更是不增反降,股價進一步下跌,累計蒸發了超7000億美元市值。
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特斯拉也難免舉步維艱,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戰略。
遙想當年,特斯拉曾是新能源汽車的霸主,股價一路狂飆,穩坐神壇,猶如呂布戰三英,他單挑11家傳統車企巨頭,也不落下風。
特斯拉創辦於2003年,是一家美國電動汽車及能源公司,其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也曾多次面臨危機。
2007年,特斯拉首款車型Roadster上市,爲了追求完美,馬斯克對設計進行了反覆的修改,以致生產成本一度上漲,甚至危及到了特斯拉的財務底線。
當時,外界集體看衰特斯拉,甚至有媒體專門爲它開啓了“末日計時”。
這是特斯拉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直到2008年底特斯拉才勉強度過危機,這還得益於拿到了政府的貸款。
網圖
創建10年後,特斯拉宣佈盈利了,股價立時上漲了約80%,市值突破100億美元,並因此成爲了行業龍頭。
然而,新的危機又來了,這就是人們熟知的“產能地獄”。
馬斯克的思想比較激進,他積極地推進工廠的自動化率,要求用機器人取代工人,通過對成本、管理費用和現金流的計算,他定下了最低目標:每週5000輛Model 3的生產量。
然而,截至2017年年底,這個目標也只能達到50%,於是特斯拉不斷地刷新着單季虧損的紀錄,深陷泥潭。
爲了解決這一困境,馬斯克只能違背初衷,停止了自動化的進程,這才使得情況有所好轉。
而真正把特斯拉從“產能地獄”里拉出來的,還是“中國速度”。
網圖
2019年年初,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建成後,產能大幅提升,周產能達到3000輛,瞬間就走上了巔峰之路,股價開始一路狂飆。
2021年10月25日,對於特斯拉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一夜之間股價大漲12.33%,這是連續兩年暴漲的質變,總市值突破也有了重大突破,達到1.03萬億美元。
至此,特斯拉成了世界上第五個進入萬億級別的企業,而領頭羊馬斯克也成爲了世界首富,有更多的財富可以去做他那些“瘋狂的夢”。
最輝煌的時候,特斯位的市值達到1.235萬億美元,超越了11家傳統汽車巨頭的總和,創造下行業內神話。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也在迅速崛起,比如蔚來、小鵬,還有比亞迪和小米......
至此,世界電動汽車徹底內捲了起來。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給這個世界巨無霸特斯拉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確實面臨着來自中國車企不小的競爭壓力,但這種競爭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曾經的馬斯克這樣評價中國車企給他們帶去的競爭壓力,如今,不知道他還會不會依舊這麼認爲,畢竟這個競爭已經讓他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網圖
特斯拉的銷量一度在全球主要市場遙遙當先,但現在也不得不加入價格,甚至是裁員應對。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已經佔到了全球銷量的50%,且佔據着價格優勢,比如小米的新車定價就對標了特斯拉最便宜的車型Model 3,比之低了3萬元。
網圖
中國的傳統車企比亞迪,這兩年發展勢頭也非常迅猛,僅2023年的銷量就已經排名全球車企第九,創下了中國車企的最佳排名。
其中,比亞迪的純電動車佔銷量的不到一半,約160萬輛,也比同期銷量飆升了70%。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早非藍海,目前除了比亞迪這個老品牌,新興的埃安、理想、小鵬、問界等諸多新勢力也都各具特色,且發展速度不容小覷。
尤其是小米的雷軍也參與了進來,讓競爭形勢更加的嚴峻。
新勢力的崛起使得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同時中國又是全球電動汽車最大的市場,這就使得中國市場的地位尤爲特殊,而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機遇。
僅去年一年,中國乘用車出口增長了近2/3,其中有1/4以上都是電動車貢獻的成績,且電動車的增長達到了70%以上。
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的財報讓馬斯克看後都忍不住感慨,反觀特斯拉的財報就不太樂觀了。
中美兩國是全球電動汽車的兩個市場,中國市場對特斯拉來講就是羣狼環伺,而在美國市場它則是面對着混動汽車的巨大壓力。
早在2022年,特斯拉就開始進入下行通道,面臨着新一輪的危機。
在上海建廠後,特斯拉的產能問題解決了,2021年熱銷近百萬輛,連續四年銷量第一。
這時的馬斯克應該想不到,接下來他要應對的卻是中國同類產品的巨大競爭壓、以及消費者對其產品需求的疲軟。
僅2022年、2023年兩年裡,比亞迪的銷售量分別爲186萬、302萬輛,而特斯拉雖比同期有所增長,卻也只有131萬、181萬輛,已被比亞迪甩在了身後。
今年開年形勢就更加不好了,第一季度銷量還不到39萬輛,較自己的同期都下跌了8.5%,更別說早已爆賣了63萬輛的比亞迪。
網圖
此外,今年比亞迪秦的降價和火爆,也讓特斯拉有點不適應。
特斯拉第一季度產量超過43.3萬輛,但銷量才38.7萬輛,產能大於銷量也許是這次特斯拉裁員的一大原因。
畢竟當初也是因爲產能跟不上,馬斯克才放棄了繼續推進工廠的自動化,不排除裁員後將繼續推進自動化的進程。
馬斯克表示精簡、創新是使公司進入下一個增長週期的策略,換句話講也是擺脫當下危機的策略。
早在今年2月,特斯拉高管們就被要求找出團隊中“最重要的角色”,這也許就是在爲裁員做準備。
這次裁員涉及的人員非常廣泛,其中就有高級副總裁德魯,他在特斯拉已經工作了18個年頭,這次也沒能逃掉裁員的命運。
網圖
據馬斯克透露,這次裁員後將在技術領域加大研發力度,同時他還宣佈將於今年8月8日發佈一款新車:無人駕駛出租車。
這也許會讓特斯拉的股價爲之一振,但有汽車分析師表示,相較於中國新能源車企來說,特斯拉在研發方面的速度還是太慢。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除了沒有別的牌子更新快之外,它的設計也讓人如梗在喉。
相較於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和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來說,特斯拉經常被吐槽:老司機上車都會蒙圈。
最受詬病的是司機找不到換檔位,乘客連車門都不會開,當然,更多的細節都是因爲不習慣,而這個不習慣就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誤產生事故,這也是特斯拉的車型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大的原因。
近日,老牌跨國車企很默契地做了同一動作,在電動汽車的發展上踩下了剎車鍵。
福特、奔馳、通用等衆多製造商都傳達了同一意願:暫停或放緩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投入。
除了和特斯拉一樣,他們面臨着銷售不及預期的情況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一是製造成本過高,參與價格戰不划算;
二是充電沒有加油便捷,基礎充電設施建設不到位。
網圖
蔚藍這幾年也是花了大力氣在研發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所以換個角度來講,這二者是目前電動汽車經營贏利低的原因,也是現在搶佔市場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國外車企腳步放緩,也正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的機會。
雖說前期投入會很大,一旦佔領市場,鋪設好自己的充電網絡,這一塊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業內人士認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是機遇與挑戰並重,“由大到強”還要經過3大挑戰。
網圖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僅用了4年,就已經從5%到30%以上,據預測2024年,這個數字將達到40%以上。
機遇巨大,挑戰也不小,首先是世界上多國調整了電動汽車的政策,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門檻不斷擡高。
其次是在技術領域還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其中包括車用芯片、基礎軟件等。
最後一點就是市場集聚度有待提升。
3月底,小米汽車的發佈會極其亮眼,也拉開了今年價格戰的帷幕,比亞迪、吉利、小鵬等新能源汽車也紛紛下調售價。
業內人士稱,這次集體降價除了市場競爭的因素外,還有技術進步的驅動,這就是發展向好的表現。
網圖
雖說有人戲稱小米SU7爲“米時捷”,但雷軍說的也沒錯,要做就要對標業內最佳,這也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的膽氣和銳氣。
保時捷中國CEO迴應“米時捷”時說:“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表現了保時捷的態度與胸懷。
當然,這說明了特斯拉總想標新立意並非就是好事,畢竟習慣決定喜好,產品還是要如消費者的意,纔有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特斯拉的裁員事件中,網友熱議的點卻是特斯拉的員工福利和裁員政策。
據特斯拉中國區的內部員工透露,一線普通員工月薪在5千元以上,此外還有獎金、津貼、加班費等其他收入,一年17薪,比中國公務員的13薪更驚人。
公司還提供薪資7%的五險一金,5%的住房公積金,以及誘人的工作餐、免費的接送班車,還有全家商業保險等,不僅員工有各種保障,就連家人都有醫療費用的報銷。
而針對這次被裁的員工,公司也根據不同的工作表現,給予了N+1到N+3的辭退補償。
很多網友都表示,這纔是國內企業應該學會的地方,相比特斯拉的裁員,一些公司常見的“勸退”實在是太沒底線了。
網圖
而這次特斯拉的裁員應該也是考慮到人力成本,應對當下危機的策略性調整,下一步馬斯克應該會在自動化的推進和新技術的研發上加大力度。
馬斯克認爲中國未來可能成爲特斯拉最大的市場,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據4月17日的最新消息,在中國銷售遇挫後,馬斯克下週要訪問印度,有意在印度建設新工廠,預計投資20-30億美元,這也是對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的應對吧。
這一消息讓特斯拉的股價有所上升,同時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在墨西哥也有建廠設計。
馬斯克的還是那個馬斯克,步大邁得很大,這也註定了特斯拉發展上會有較大的起伏,而有失平穩,存在很大的隱患。
參考資料:
證券時報:《暴跌2200億!特斯拉崩了,18年高管離職!馬斯克發文感謝》
三聯生活週刊:《特斯拉銷量崩盤,大家爲啥不愛買特斯拉了?》
每日經濟新聞:《特斯拉大動作!計劃投資高達145億元》
作者:孫妮兒
編輯: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