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廢稅行情看好 臺股先攻馬英九防線
文/編輯部
前言:一旦停徵證所稅,9成專家認爲有利臺股上攻,然而,如何沙盤推演臺股後勢,搶先一步擬定投資策略呢?且看《財訊》調查30位專家的意見。 大華投顧杜金龍認爲有望挑戰馬英九任內高點9200點。
停徵證所稅是馬政府救內需的一顆活棋,一旦掀開臺股大悶鍋,行情還能夠回到從前嗎?美股道瓊指數創歷史新高之際,臺股有機會跟上嗎?投資人重回市場又該如何操作呢?
《財訊》特地訪查了30位臺股專家,從壽險、投信、外資操盤人、金控高層,到外資、證券、投顧主管、超級營業員、分析師及多位資深投資人等等,提問「如果停徵證所稅,臺股會怎麼走?」
30位專家中,有11位(37%)認爲加權指數會衝破8千5百點,上看9千、甚至1萬點;6位(20%)覺得有機會挑戰8千5百點;10位(33%)贊同指數會漲,但基本面不一定能支持攻上8千5百點;總計有27位、高達9成的專家認爲,停徵證所稅有利臺股指數衝高,尤其有利量能回升。另有3位(10%),認爲不易判斷、或者證所稅對投資決策不具重要性。
挑戰馬英九任內高點 九千二百點有機會跨越
證所稅復徵後,很多人問「臺灣本地的資金哪裡去了?」一位富邦證券的第一級業務員觀察,當初要開徵證所稅,預期心理都知道股市上不去了,錢也都跑去買保險公司的長約保單,現在就算取消,錢也鎖在保單裡,漲勢可能有限,主要得看經濟發展。
一位金控高層直指,臺灣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缺乏貨幣供應,而是貨幣缺乏流動速度,市場沒有人要交易、借錢、消費,正是日本大蕭條的原因,臺灣要活絡經濟,當務之急就要「創造貨幣流動速度」,才能脫離大悶鍋。
他不客氣地批評,「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是英雄;錯的時間做對的事,是失敗者;錯的時間還做錯的事,就成了笨蛋。今年經濟大環境很不好,證所稅如果拖到年底還不改,政府還要被多罵7個月。」
另一位投顧資深經理認爲,很多大戶及散戶都將資金轉進強勢的日本及東協基金,大幅降低臺股部位。如果停徵證所稅,海外基金的資金迴流,臺股將有機會上漲至8千8百點至9千點,成交量也可望大幅擴增。
「臺灣50年來共開徵3次證所稅,真正開徵的2次都無疾而終,若停徵證所稅,臺股至少9千點。」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目前國際股市創新高、日股反彈,臺股漲幅相對國際落後,若停徵證所稅,臺股回到原有軌道,成交量升溫,可望挑戰馬英九任內、2011年2月8日所創的高點9千2百點。
「馬英九防線」的確具有政治指標意義,資深投資人、前大衆證券副總經理黃嘉斌表示,如果停徵證所稅,臺股有機會突破馬英九防線,但短期內要攻上1萬點很難,其中半導體、面板產業的表現會相對較佳。
此外,資金一旦回籠,產業龍頭股和權值股,甚至一些中小型績優股都會獲得青睞;金融股的表現就要看獲利能否持續高成長。 即使臺股的表現受制於產業景氣以及企業的競爭力,但「量能回升」有利於市場及就業,則是許多行家的共識,財經觀察家許啓智說,停徵證所稅,大戶、散戶重回股市,日成交量可望擴增至1千億元以上,就已是股市大利多。
一位曾經風光出書的投資暢銷書作者說,交易量是活水,是投機的源頭,有交易量起碼能阻止資金外流,本益比不再下滑,增加就業機會。
寶碩財務科技副總張榮顯以日本爲例,野村證券最近公佈截至今年3月底的13年會計年度稅後純益,從2012年度的1百多億日圓大增至近1千1百億日圓,而且2014年度預估還會進一步成長,臺灣如果停徵證所稅,任督二脈打通、資金迴流,指數長線有機會上看一萬點,證券及金融股將因股市成交量放大而受惠,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買臺股,光是搬開證所稅大石頭還不夠,終究離不開基本面。
今年4月,IMF(國際貨幣基金)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預測,由3.5%降至3.3%,美國、中國都在調降之列,臺灣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只有1.54%,出口不強、內需太弱引發「保三」疑慮。
即使只是投機氣氛回升,也有更深層的意涵,一位投信總經理補充,以目前的資金及籌碼,8千5百點本來就會過,停徵證所稅意義在於「政府願意改過」,令投資人更有信心進場,資金量纔是改變臺股結構的重心。(本文節錄自424期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