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數位轉型 沒你想得簡單

說到產業轉型,「工業4.0」已經是聽起來耳熟能詳的概念,就連AI、大數據也都是這兩三年響徹雲霄的口號,隨着後疫情時代的來臨,「數位轉型」已經變成無法避免的趨勢,但實際上,數位轉型可能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簡單。

數位轉型說起來應該是一個「過程」,要先從「數位化」進步到「數位優化」,最後纔會進入到「數位轉型」。有錢有能力企業可能進入數位時代的腳步很快,但更多的是還如嬰兒學步的中小企業,這其中的數位能力其實有極大落差。

根據資策會實際執行的案例來看,臺灣很多中小型製造業單是從動輒三、四十年以上的老舊機臺、再外掛上一臺感測器,把實際操作內容「數據化」,就要花很多時間,更別說這還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功」,要讓所有數據資料能在雲端進行對接、創造更好的品質、更多的產能,才能讓整體產業真的達成數位轉型,而這樣的時間要多久?起碼15~20年!

而從人才角度來看,臺灣人才培育也還無法滿足這個龐大的需求,再加上隔行如隔山,如何把老師傅腦裡的知識、轉換成新一代的數位語言,這其中找「對的人」就非常重要(通常可能是企業的二代或專業經理人,他們比較能夠理解從傳統過渡到數位的重要性),所以光是要把一段製程資料數據化、導入一個所謂的AI系統都至少半年起跳,導入完成還必須教會第一線的工作者,這纔算是真正達成數位化。

隨着企業持續將以前製造業老匠師的「手感」轉化爲數字,還要知道如何預防駭客攻擊、泄漏核心資訊,這將會促成新一波工控資安」人才的超大需求。他們需要懂得工控,又要能有資安的知識背景,其實是非常難養成的專家

現在大多企業都是直接外包,但在數據即黃金的雲世代,就算現在開始養人、急起直追,恐怕都還得「快馬再加一鞭」才趕得上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