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陽光?黑箱?社羣媒體的自律機制傻傻分不清楚(紀和均)
蔡總統悼念拜登愛犬的諷刺梗圖在網路社羣傳播,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些諷刺梗圖,竟然被臉書的網路不當或違法言論審查機制鎖定,而被自動刪除。(圖/本報系資料照)
今年六月下旬美國總統拜登的愛犬死了,拜登出於愛護自己家人的本意,在社羣媒體推特上追憶自己的愛犬;原本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因爲世界上很多愛狗者,都把狗兒當成是家人,狗兒離開外,也常見他們用各種方式去回憶自己與狗兒互動的種種過往,令人感動。
不過,這件事在臺灣引發一系列意外的效應,首先是蔡英文總統看到拜登悼念愛犬的推文,立即回覆推文,表達同樣身爲愛狗人士,可能同理心瞭解拜登的難過。這樣的迴文,若是在平日,可能只是一則小小的花邊新聞,但是蔡總統與他的小編忘記目前的國家情況。我們自五月中旬以來,由於邊境防疫政策失敗且執行不徹底,導致疫情不斷擴大,全國進行「強化三級警戒」,大家都「自主關在家裡」不敢亂跑;同時,我們的疫苗採購政策失當與醫療設備準備不足,六月下旬已經有超過600位民衆染疫往生,蔡總統與執政團隊則是連一絲絲的歉意都沒有;民衆看到蔡總統連人命喪生沒有反應,卻對於拜登的狗死了,立即迴文哀悼,不由生出「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的哀慼與憤慨。
網路鄉民們不滿蔡總統這樣的「本末倒置」,紛紛發揮各種創意,製作「梗圖」,諷刺與揶揄蔡總統悼念拜登的愛犬,最常見的「梗圖」是將蔡總統與拜登愛犬同制於一張圖表中,但是下方標示臺灣人傳疫往生600人,他們怎麼都沒得到蔡政府的一點點抱歉呢?事實上,這種諷刺梗圖與過往常見的諷刺漫畫與揶揄海報,本質相同,一脈相承。不同點僅在於,過去的漫畫與海報是在實體世界出現,諷刺梗圖則是在網路社羣傳播。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些諷刺蔡總統悼念拜登愛犬的諷刺梗圖,竟然被臉書的網路不當或違法言論審查機制鎖定,而被自動刪除。
追本溯源臉書的網路言論審查機制,其授權基礎是臉書的社羣守則,主要是避免臉書使用者傳播暴力與犯罪行爲、維護網路安全、減少令人反感的內容、強調(使用者)誠信與(臉書資訊)真實性、尊重智慧財產權。最特別的是,臉書的網路言論審查機制俗稱的「浸水桶」中,特別設計使用者檢舉機制,讓使用者可以檢舉違反社羣守則的臉書內容,以儘速刪除這些讓檢舉者「不舒服」的言論與圖文。當使用者被認定違反社羣守則時,輕則禁止使用3-7天,重則從根本刪除使用帳號,不得再使用。臉書也有成立「監察委員會」,共4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委員,他們負責審覈遭處罰的使用者的申訴,並且做出最終裁決。
原本社羣守則屬於自律性的規範,再加上,臉書是一間私人公司,本來不需要公佈其社羣守則的制定原則與處理爭議程序。不過,臉書現今發展爲全球最大的網路社羣媒體,全球使用者的人數高達20億人,不論是各國的政要顯貴,又或是升斗小民,都依靠臉書與全球各地的使用者交往,因此,臉書已經變成新興的公共論壇。即使它本身再不願意,都已具備「公共性」。公共性意指,臉書平臺爲全球使用者直接意見交換的舞臺,甚至可能凝聚全球共識,創造且維護公益,特別是自由、平等與法治。因此,臉書的網路言論審查機制,居然管控進入全球意見交換的大門,不能再等閒視之。
事實上,現在社會的發展,早就越過邊境限制,全球互動頻繁,網路社羣網站或媒體,既然具備「公共性」,僅靠自律是不夠的,也必須要有「他律」,引進類似於判斷政府是否忠於「公共性」的標準或機制。例如:財務透明機制、網路言論審查機制的具體操作程序、各地消費者或使用者的回饋與代表性。特別是使用者檢舉機制,常常會出現政府或有心團體,爲了抑制某種意見或言論,援引上述「令人反感的內容」爲理由,對於特定言論與觀點,發動支持者集體檢舉,不但使該觀點被網軍惡意操控刪除,也常造成言論發表者被浸水桶,出現「另類言論箝制」。臉書既然不斷標榜自己是給予使用者發聲(we’ve focused on giving people voice)的平臺與機會,就不能隨便、恣意地以「令人反感的內容」而刪除使用者的言論與觀點。
資訊、通訊與傳播科技的日新又新,地球上發生任何一件事,都可以透過現代通訊科技,迅速傳播到地球上的各角落;同時,事件的主角除了會收到生活周遭人士的想法外,更可能隨着事件的影響程度、主角的重要性,成爲全球的討論焦點,換言之,每位當事人都有機會搖身一變爲「一日地球先生」或「一日地球小姐」。相對地,參與討論者,無論是「專家」、「公知」、「好事者」與「鄉民」再也不是隻跟自己認識的人交換意見,常常必須與素昧平生的人「討論」或「溝通」,也更有可能接受到一些網路資訊,卻並非是自己有熟知或瞭解的資訊。
只要有人「討論」,就可能出現「對罵」,有人「看資訊」,就必然有人「做資訊」,再加上,心理學家早就實證發現,網路使用者可能會出現日常與網路「雙重人格」的情況。因此,網路世界一直以來都是充斥着各種言語暴力與網路霸凌,也曾造成事件當事人承受不了突如其來的「負面網路聲浪」而走上不歸路。
網路社羣媒體公司的業務量不斷擴大,依靠全球使用者可以透過自家資訊軟體聯絡方便性,當然知道網路上長期有着令人害怕的「網路霸凌」、「垃圾資訊」與「社羣暴力」,所以,也相應設計出一套防範機制,可以把這些非法或不當的言論與資訊排除出去,減少傳播的機會。不過,我們也應該要求這些社羣網站公司要讓陽光照進去,讓大家更能清楚瞭解這些網路審查機制的正當性。
(作者爲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巴黎第一大學比較法學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