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運動場只認成績”是一種可貴迴歸

10月28日,中國田徑協會宣佈對原有《田徑項目參加世界大賽運動教練員選拔辦法》進行了修訂。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田曉君表示,國家田徑隊在選拔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世錦賽、亞運會、世界盃時,將只以運動成績作爲是否入選的唯一標準,不得附帶其他任何條件

有人可能會據此產生疑問,難道之前選拔運動員不以運動成績爲唯一標準嗎?在一個月前的2020全國游泳冠軍賽東京奧運會達標賽上,傅園慧預賽第一,卻因爲基礎體能測試不過關而無緣決賽。以同樣原因無緣決賽的還有大滿貫得主葉詩文、1500米自由泳預賽中打破亞洲紀錄王簡嘉禾男子50米自由泳預賽刷新全國紀錄的餘賀新,以及在預賽中拿下第一名的於靜瑤和方�礎�

這種選拔標準合理之處在於,在專業運動比賽中,不僅要求選手的專業成績,還要求選手通過其他運動項目體能測試,而且後者還會對選手是否能繼續參與比賽產生影響。在競技比賽中,通常是以且僅以選手的專業比賽成績進行排名,如果輔以其他測試,對選手而言未必是公正的做法。諸多專業成績優異的運動員卻因爲基礎體能測試不達標而無緣決賽,發生這樣的事件就是此前選拔標準不甚合理的結果

談論這個問題,不能忽視一個背景,那就是長期以來,我國體育領域存在“重技術、輕體能,重專項體能、輕基礎體能”現象。特別是,有個別運動員因爲基礎體能不達標,比賽時力有不逮,令人唏噓。今年2月27日,體育總局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就體現了強烈的問題導向

值得思考的是,對運動員體能應該如何重視,是不是要因此在選拔時設一道門檻,而且門檻是否有必要設得那麼高。重視體能,要側重體現在運動員日常訓練中,而且要因運動員原本訓練項目而異。簡單強調體能,要求運動員“無所不能”,反而把優秀的運動員擋在比賽門外,是矯枉過正的做法。如果繼續簡單化落實強化體能測試,只怕還會造成中國體育新的短板。

強調“運動員成績是唯一標準”,容易給人帶來“唯成績論”的聯想。這其實是兩個層面事情,一方面,運動員不能唯成績,即使講體育成績也不能忽視基礎體能,但這更應該體現在場下;另一方面,到了賽場就得講成績,現在的體育已經形成了一套明確的規則運動場上就應將比賽成績作爲唯一標準。如何做到既重視提升運動員基礎體能,又不影響其參與日常訓練和比賽,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將體能測試納入運動員選拔成績中,顯然不是最優解。

早在2018年初,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以運動成績作爲入選國家隊的唯一標準。此次,中國田徑協會修改參加世界大賽運動員教練員選拔辦法就體現了這一導向,是一種對“運動場只認成績”的可貴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