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角力」白熱化! 專家點出美國致命傷:遠遠落後俄羅斯

美國破冰船星號(Polar Star)。(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編譯

北極圈暖化速度是全球範圍的2倍以上,隨着冰層逐漸消失,各國開始關注該地區的航線控制權和珍貴自然資源,競爭日益激烈。海上貿易與北極地緣政治專家韋茨(Rockford Weitz)密切觀察此趨勢,他指出,俄羅斯長期挹注資源於此,但美國顯然還沒準備好,尤其破冰船艦發展更是落後許多,若要追上莫斯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北極圈蘊含豐富天然資源和重要航線開發可能性。一艘油輪2月在破冰船協助下,穿越以往結冰北海航線,從俄國北部到中國航程時間縮短至大約一半。另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估計,全球大約13%未開發石油和30%未開發天然氣可能都深埋於此。

▲俄羅斯西伯利亞號(Sibir)核動力破冰船。(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與此同時,俄羅斯試圖將更多北極圈海牀劃爲領土持續重建冷戰時期的北極軍事基地計劃在當地測試核動力魚雷潛艦,且持續打造破冰船艦隊,如今已擁有超過40艘船隻。另外,格陵蘭近日選舉產生的政府也反對外國資本開採稀土,而此物質正是美國、中國重度依賴的技術發展關鍵

儘管如此,美國海岸防衛隊(USCG)目前僅有2艘破冰船,北極星號(The Polar Star)雖可突破21英尺(大約6.4公尺)冰層,但1976年服役至今,早已超出使用年限,另一艘則是2000年服役的希利號(Healy)。美國國會過去數十年來都因其他更迫切的議題,延遲北極圈政策,雖然如今已授權耗資26億美元打造3艘重型破冰船,但仍要好幾年後纔有成果。據悉,密西西比州一間造船廠預計2024年才能交付第一艘。

韋茨解釋,雖然北極圈冰層融化可能活絡航線與探勘,但碎裂浮冰在海上四處漂流,卻將對船隻和採油平臺造成危險;美國缺乏能在極地行動的破冰船,將大幅削弱應對災難與緊急狀況的能力

▲北極航道開通將衝擊全球交通發展。圖爲一艘俄羅斯破冰船到北極進行運補工作。(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韋茨建議,華府可以參考北約戰略空運能力計劃,與盟友發展破冰船艦隊聯盟組織,聯合採購與行動,同時各自打造船艦。或者,敦促參議院批准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增強美國在爭議水域的國際法律地位,還可根據領土延伸的大陸棚,宣稱超過38.6萬平方英里(大約99.4萬平方公里)海牀的主權

美國目前也依賴「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協商,牽制競爭。該機構目前擁有8個會員國,包括美國、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與瑞典,旨在維繫北極圈脆弱的生態系統、原住民福祉以及預防應對緊急狀況。

儘管如此,與北極鄰近的中國、日本、南韓、英國和歐盟國家近年明顯積極參與相關事務,尤其俄羅斯更是如此。韋茨認爲,隨着北極圈的利益競爭與緊張局勢白熱化,合作參與的時代或許將隨着冰層一起消失,華府必須重新思考北極圈政策,應對新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