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爬上懸崖 騙過死神

一部讓我看得腳軟、手指疼、心跳加速的紀錄片,《徒手攀巖》(Free Solo)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華裔攝影師國威(Jimmy Chin)和妻子伊麗莎白·柴·瓦沙瑞麗首次獲提名就斬獲大獎。

我有幸在2016年採訪過片子主角亞歷克斯·霍諾爾德(Alex Honnold),也爲他感到非常高興。

亞歷克斯·霍諾爾德的名字,估計大部分中國人都沒聽說過,但當你在百度搜索,出現的第一個自動聯想關鍵詞是“Alex Honnold死了沒”,直到今天才變成了“紀錄片”、“奧斯卡”等。

《徒手攀巖》

不是很多人想他死,是他在做的事情太危險,他的同類裡已經有一半人丟了性命。

亞歷克斯·霍諾爾德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徒手攀巖者,獅子座,1985年出生於美國加州。他20歲出頭時,就曾經在無保護、無輔助裝備的情況下攀登了優勝美地宰恩等美國國家公園的著名大巖壁,破了多項紀錄,登上《美國國家地理》封面,美國CBS新聞節目《60分鐘》、《紐約時報》、CNN……

2017年6月3日,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徒手攀登優勝美地的酋長巖成功,是世界第一人,耗時3小時56分鐘。《徒手攀巖》紀錄的,就是這次“在徒手攀巖歷史上如同人類登月一樣”的壯舉。

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徒手攀登優勝美地的酋長巖

徒手攀巖:掉下去,會死

所謂徒手攀巖(Free Solo Climbing),就是不借助繩索、保護帶或其他保護裝備,徒手攀爬巖壁。攀巖者只有一雙鞋、一個掛在腰間的粉袋(用以塗抹雙手防滑),完全依賴自己的身體甚至是幾根手指,像壁虎一樣掛在光禿禿的巖壁上。

徒手攀巖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極限運動之一。在徒手攀巖的維基百科頁面上,有一串長長的死亡名單,那些著名的攀登者從幾百米高的懸崖墜落——普通人從10米高空掉下就可能死亡。生和死之間,沒有過渡,這是在光禿禿的巖壁上與死神共舞。

你如果看過《碟中諜2》或《碟中諜6》,或許會對阿湯哥的奮身攀巖鏡頭印象深刻,然而阿湯哥是用了繩索攀登的,在後期製作時繩索被PS掉了(即使如此,阿湯哥也是很厲害了)。而《徒手攀巖》是一部完全真實的紀錄片,沒有預演,沒有重拍,繩索更沒有被PS掉,亞歷克斯唯一使用的“裝備”,就是他自己的身體和頭腦。

徒手攀巖界的登月事件

電影用1小時40分鐘的篇幅,來告訴你徒手攀登酋長巖到底是一件多麼瘋狂的事情。這道巖壁是全球最大的花崗岩巨型獨石,從底部到頂端高達838米,比地球上的最高樓還要高,從地面仰望,位於頂部的攀巖者已經無法用肉眼看見。酋長巖被認爲是世界上難度最高的攀巖之一,即使是用繩索成功登頂,也是一條大新聞。

經過千萬年的冰河洗刷,酋長巖成了一塊光溜溜的巖壁,幾乎垂直於地面,除了有少數裂縫、夾縫以外,無從下手、下腳,哪怕一腳踩高了或踩低了都可能是生和死的區別。在這種峭壁上,徒手攀登用的是一種叫做Smearing的腳法,用前腳掌面“抹”在岩石面上,利用岩石面上的微小起伏和粗糙性質來獲得摩擦力,以支撐全身重量

正如攀巖家、亞歷克斯的好朋友Tommy Caldwell所說:“想象一下,假如有一項奧運會級別的運動項目,如果你得不到金牌你就會死。那麼徒手攀登酋長巖就是這項運動。你必須做到毫無差錯。”

很多攀巖者都曾經想象過徒手攀登酋長巖的可能性,但唯二曾經公開宣稱他們考慮攀登的人,Michael Reardon和Dean Potter,已經先後死於攀登事故。

他隨時可能在鏡頭前死去

Freerider(搭便車之路)是攀登酋長巖的經典路線,全長3000英尺(約 914 米),共33 段,亞歷克斯在電影裡這樣描述其中一些高難路段——

多年來,“極限平板”(Freeblast)這段路都會讓我神經緊張。如果你滑倒了,你的手可撐不住你,你時刻都站在微凸的邊沿上,也就是岩石質地發生細微改變的地方。只是這兩個小小的接觸點支撐着你不掉下去。而當你向上爬時,就只剩下一個支撐點了。

置身“怪獸大裂縫”(the Monster Offwidth)路段,你身體總有一部分被夾在山縫裡,這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普拉提課程,上課時還有人拿着鞭子抽你,還會偶爾拿來張砂紙在你皮膚上蹭,還告訴你就算你吐出來,也得保持這個動作,稍微動錯一下,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特富龍角”(The Teflon Corner)就像兩片互相垂直的玻璃,太滑了,讓我心裡發顫,我需要兩手撐着兩邊的巖壁,就像我的手掌和腳都撐在玻璃上一樣。同時嘗試微調我的支撐點來保持平衡。這樣我就可以把力均勻地分在這四個點上,感受2500英尺的風在我身下呼嘯而過。想想就很刺激。

除了技術難度,攝影機的全程記錄更可能給亞歷克斯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他並不是個事先張揚的人,雖然徒手爬上酋長巖是他多年的夢想,但只想自己悄悄去做,每當別人問他是不是要征服酋長巖,他都不會明確回答。而現在,他卻要在攝像機和整個攝製團隊面前攀登。即使攝影師們把器材事先固定在懸崖上,使用遙控拍攝,鏡頭的存在依然無法忽略。即使金國威(Jimmy Chin)已經跟亞歷克斯合作了長達十年,彼此信任,Jimmy依然很擔心,萬一出事,那就意味着,“你的鏡頭活生生記錄了他死去的過程。”

更何況,在預定的挑戰日期之前,從來沒出過事的亞歷克斯竟然受傷了兩次,這讓好朋友Tommy非常擔心。

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和金國威

愛情卸去了他的鎧甲?

亞歷克斯受傷的直接原因,是女朋友Sanni沒有給他做好保護。Tommy說,他很爲亞歷克斯和Sanni的甜蜜戀情感到高興,然而,“這麼高級別的徒手攀巖,你真的要有一副精神上的盔甲。這樣一段浪漫的戀愛是不利於形成精神護甲的。在攀巖時你需要集中精神,但戀愛關係總會使你卸下盔甲。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正如我們看過的很多英雄故事,男人最好是勇往直前,兒女情長反而會拖累他們的歷險。

電影花了一些篇幅來表現亞歷克斯的戀情。在電影開頭,他曾經說,自己雖然交往過一些女生,但在攀巖和戀愛之間,他永遠選擇前者,別的不說,他長年住在房車裡,到處開車攀巖,這就已經讓很多女生受不了。受傷後,亞歷克斯一度感到很懊惱,甚至想過跟Sanni分手。但最終沒有,亞歷克斯感到這是他迄今爲止最健康的一段關係,Sanni讓不善於表達自己感情的亞歷克斯學會說“愛”。

“當你徒手攀巖時,也要時刻掛念着我,時刻掛念着我會不會改變什麼事情,會不會影響你做決定?”Sanni問他。

“如果我有某種義務來最大限度延長我的壽命,就像這樣,那麼顯然我必須放棄徒手攀巖。”

“那我問你,你覺得陪伴着我算是一種義務嗎?”

“嗯,不,不算。謝謝你的關心,我也尊重你對我的關心,但我絕不會認爲那算是一種義務。”愛情,依然排在徒手攀巖之後。

然後,亞歷克斯說了一段很觸動我的話:

在她(Sanni)看來,生命意義在於幸福,在於結交讓自己生命更充實的人,好好享受一切。在我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成就,誰都能活得舒服快活,但如果人人如此,世界就無法進步。你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生命之意義在於奮勇當先,至於箇中原因,倒不見得多麼重要,這就是你的人生道路,你要好好走下去。你直面恐懼,只因這是實現目標的必然要求。這就是他媽的勇士精神。

我是跟Sanni一樣的人,不追求成就,只追求幸福、充實、快樂。然而,這個世界依然需要亞歷克斯這樣的勇士存在,讓我們看到人類挑戰自我的極限。

亞歷克斯在社交媒體上“秀恩愛”

不要控制恐懼,要消除恐懼

幾乎所有聽說亞歷克斯故事的人,都會問,他是瘋了嗎?活膩了嗎?別人可能認爲他就是個喜歡找刺激的人,亞歷克斯甚至跑去做磁共振掃描大腦,看看是不是哪裡缺根筋。醫生髮現,亞歷克斯的杏仁核(大腦裡的“恐懼中心”)完全沒反應,它沒有壞,只是需要更高程度的刺激。

我回想當年採訪亞歷克斯時,他身上似乎沒什麼瘋狂的因子,清澈的大眼睛,陽光的笑容,長着厚繭的大手,純粹而專注。

他會跟你說他如何周密計劃一次攀巖:“每次攀巖之前我都會先想好路線,如果距離有長有短,就要短距離的攀巖安排在前,距離長一點的安排在後;還要綜合考慮各個攀巖目的地的氣候條件……”

“在真正開始徒手攀巖之前,我會至少先做一次繩索攀巖:尋找路線,清掃路線上的灰塵、苔蘚,體會試攀下來的感受等等。只要我對完成這次徒手攀巖挑戰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我就會開始徒手攀巖。爲了能有這份十足的信心,每次挑戰前需要做的準備可能有所不同。反過來說,也只有我有十足的信心後,我纔會開始徒手攀巖的挑戰。”

一旦不談論攀巖了,他甚至有點Nerd:“在攀巖之外,我就是一個很無聊的人而已。我並沒有所謂的日常生活,不是那種平日去參加 party、去泡吧、偶爾出門攀巖的人。相反,我很少在家住,幾乎一直都在攀巖和去攀巖的路上。”

看書,鍛鍊,攀巖,這幾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看看他在臉書和社交媒體上曬出的行裝:大捆繩索、多隻快卸扣、幾本書、T恤、鞋子。幾年前,他開始吃素。

亞歷克斯在社交媒體上的日常分享

從《徒手攀巖》,你還能看到亞歷克斯的冷靜和縝密。

他在房車的門框上方裝了一塊定製的“Hang Board”(懸掛板),板上有兩排洞可以把手指伸進去,他每隔一天就做一次長達一小時的指尖懸掛和引體向上,全身重量都靠指尖牽引。他的攀巖日記,從來不寫看到一棵大樹、天空很藍之類的,全是乾巴巴的技術要點,回顧點評自己關鍵步驟的表現,需要什麼改進,如何解決巖上難點等等。

“你不是在控制你的恐懼,你只是在努力擺脫恐懼。人們都在說要努力克服自身的恐懼,而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我通過不斷地反覆練習動作,來拓展我的舒適區。我會盡力消除恐懼,直到壓根感覺不到恐懼。”

挑戰酋長巖成功後,亞歷克斯甚至沒喝酒沒特別慶祝,只是想起這一天是應該做Hang Board的日子,於是回到自己的房車裡如常訓練。

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採訪時,亞歷克斯說,“很多年前,當我第一次在腦海裡想象,徒手攀登Freerider會是怎樣,至少有一半的路段我感到,媽呀太可怕了……然而從那以後,我一直在擴大自己的舒適區,直到那些曾經看起來很可怕的東西最終都進入到我的舒適區來。”如今,酋長巖上的每一個着力點,都成了他的老朋友。

《徒手攀巖》所講述,與其說是一個探險家玩命的故事,不如說是一個普通人如何戰勝恐懼、如何極度專注於他熱愛的事情、並有計劃地一步步接近目標、登上頂峰的故事。他在巖壁上自由舞蹈,騙過了死神,憑的不全是運氣和勇氣,也不全是天分,而是過去20年攀登所累積的經驗和能力。

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攀巖,但每一個人都會面臨恐懼,都有過夢中驚醒的經歷,每個人都會思考人生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一些夢想,也曾糾結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區。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頒給了一部小衆運動的電影,除了電影本身的故事很扣人心絃、畫面也極其震撼以外,故事背後的主題並不小衆。

亞歷克斯·漢諾爾德語錄

我覺得吧,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也不是說我一直盼望,盼望壞事的發生。

我喜歡區別風險和後果這兩個詞。當我徒手攀巖的時候,我會去想,我摔下峭壁的風險,也就是機率其實很小,即使摔下去的後果十分嚴重,而勇於挑戰艱險的攀途,卻安全達到終點,那正是徒手攀巖的魅力之一。

我也怕掉下山崖摔死,但你挑戰自己並且做到極致時,你會有一種滿足感,這種感覺在你面臨死亡時更加強烈,你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如果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那徒手攀巖是最接近你心願的事。有那麼一瞬間,做到完美確實感覺不錯。

我沒有向任何一樣東西妥協,即使它們曾經對我無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