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名爲「期待」與「鼓勵」的力量

文/楊爲傑醫師神經科學與教育理論研究基礎,處罰是很不利於教育的,特別是針對孩子。但是我並不是說對孩子就是野放,都不管他。只是,在處罰以外,有很多很多更好的方式。如果您的目的是讓他學好規矩,擁有好的習慣,處罰絕對不是個好方式。我們都習於去「處罰」孩子不對的事情,並且「希望」他從中學到什麼,但是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經不支持這樣的做法了。1.人天生就會對獎勵有所反應,但並不天生就能夠過恐懼/處罰學習2.孩子並不擅長透過處罰學習,這已經有影像證明(functional MRI)3.正確的學習應該是要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並且給予鼓勵兩種學習方式就行爲理論來說,人的行爲會因爲外在的刺激改變。正面的獎勵與負面的處罰都會。這兩者腦部的神經迴路並不相同。如下圖所示(給有興趣的人看就好XD)。腦部在處理來自處罰的刺激時,主要是與amygdala(杏仁核有關。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在幼年時期,這條處理恐懼的迴路並不發達。所以你會發現你處罰一個小小孩時,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做錯了什麼,也無法透過處罰去學習。這不是他的錯,是他的大腦根本就還無法處理這樣的外部刺激。也許有的時候孩子被處罰時,好像可以看到行爲的改變,但是這多數是他停止動作,而不是去「學會不要做」。再者,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去禁止他的探索行爲,是在扼殺他的創造力

人們天生是喜歡獎勵的在荷蘭有一羣研究人員想知道學習同樣一件事情,如果用不同的方式(獎勵與處罰),哪種學習效果比較好?他們針對三羣不同的人做研究(8-9歲,11-12歲,18-25歲)。同樣年齡受試者,有的是透過獎勵學習(做對了就跟他說好棒棒),有的是透過處罰學習(做錯時就念他等等),然後比較這兩族羣的學習效果。發現,透過獎勵學習的效果是明顯比較好的。而且年紀越小的人,差異越明顯。而到了成人時期,獎勵與處罰帶來的效果就會是相近的,甚至是處罰的效果還會好些。所以欠罵的其實是大人。這並不是說長大了就應該要多處罰,因爲研究者並無法回答這樣的改變是否來自於過去的經驗

該注意的是,至少在孩子的學習上,應該要多用鼓勵而不是處罰的方式。已經太多的研究證明了這件事情。 給孩子一片沃土心靈會自己生長那也許有人會問說,難道我們都不管,別讓勝文不開心讓他們開心就好嗎?到也不是,研究並不支持完全的"野放"。父母教育者要做的,應當是引導孩子的天賦,讓天賦自由。並且在孩子身後注意他的方向並給予鼓勵。Sir Ken Robison在TED的演講,不斷提到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只要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會自然而然地發揮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而學習成果更是遠超大人的預期。2013 TED prize (一百萬美元!)的得獎者,Sugata Mitra 在印度做的研究非常的驚人。他在印度的偏遠村莊中,設置一臺只有英文介面電腦當地沒人懂英文)。但是孩子在沒人教導狀況下,只花了九個月就達到一個辦公室工作者須要的電腦能力。更扯的是,只用了半年不到,就讓孩子學會關於DNA的知識!而且考試還達到及格的分數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只要問對問題,孩子的學習能量,是極爲驚人的!我們要做的,其實只是不要壓抑他們的潛力而已。

請搭配謝宇程研究員文章閱讀:期許的力量TED史上點閱率最高的演講。千萬人看過。Sir Ken Robinson:學校是如何扼殺創意的

參考資料:1.http://www.cns.nyu.edu/~klouie/papers/PatonLouie12.pdf2.http://en.wikipedia.org/wiki/Fear_processing_in_the_brain3.http://www.tlrp.org/pub/documents/Neuroscience%20Commentary%20FINAL.pdf4.http://www.natureasia.com/en/research/highlight/3785.http://www.natureasia.com/en/research/highlight/93826.http://esciencenews.com/articles/2008/09/25/from.12.years.onward.you.learn.differently本文獲授權同意原文轉載,文章轉自:白袍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