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基因易位突變」沒抽菸也會得肺癌 女性是高危險羣
▲女性有較高的ALK肺癌基因易位突變比例。(圖/達志示意圖)
根據102年癌症登記年報,每年近9千人死於肺癌,爲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更有研究發現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突變是一大致癌因素。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蔡俊明指出,ALK肺癌基因易位突變種族無關,但研究發現,完全沒有抽菸、只有輕度抽菸史、年輕族羣(平均年齡52歲)及女性,都有較高的ALK基因易位突變比例。
根據衛福部104年國人死因統計中,每年新診斷肺癌人數約12,000人,十多年來更一直續居癌症死亡榜首。蔡俊明說明,肺癌早期可透過手術切除,再依手術後的病理結果搭配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約半數病人可存活5年,但晚期肺癌則無法手術或已轉移,只能以化療及標靶治療爲主,預後多半不佳。
目前在肺癌的標靶藥物治療方面,除了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之外,2007年新發現的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也有對應的標靶治療,因此建議患者先進行檢測,找出關鍵致病基因,再搭配合適的藥物,可增進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
根據一項日本大型臨牀試驗,新一代ALK標靶可穿過血腦障蔽進入大腦組織,可對付轉移大腦的癌細胞,更可預防或延緩腦轉移。試驗也發現,新一代ALK反應率達94%,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已超過29個月,若做爲第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仍高達52%,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也可達8.2個月。
另外,根據多項國內外臨牀試驗顯示,服後新一代標靶藥物後的副作用(如腹瀉、反胃、便秘、嘔吐、疲累等)症狀顯著低於舊有標靶藥物。
蔡俊明提醒,肺部沒有神經初期無明顯徵兆,通常患者出現長期咳嗽、胸悶、胸痛、吞嚥困難,甚至因癌細胞轉移造成骨頭疼痛等,纔會就醫進行篩檢,但8成確診時已是晚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觸可能的危險因子,高危險族羣(抽菸、長期接觸油煙、家族病史、肺部疾病)最好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