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上市銀行信貸投放環比負增長 還有部分出現“縮表”

在當前減量提質、整治資金空轉、摒棄規模情結的宏觀背景下,商業銀行擴表的速度正在放緩,還有部分銀行出現了季度環比縮表。

以A股42家上市銀行爲例,總資產規模仍然保持同比增長態勢,但增速較上一年同期出現明顯放緩。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A股上市銀行總資產爲293.19萬億元,同比增長7.16%,較2023年6月末的11.84%下降了4.68個百分點。

這也與銀行業的整體趨勢表現一致。金融監管總局月度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資產同比增速逐月回落,6月末同比增長7.30%,較2023年6月末的11.23%下降3.93個百分點。

對比一季度來看,A股42家上市銀行整體實現小幅擴表,總資產規模較3月末增長了0.37%;其中,僅寧波銀行一家資產規模環比增速超過5%,22家在1%至5%之間,12家低於1%,還有7家銀行出現了季度環比縮表。

具體來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資產規模環比下降1.02%、0.41%和0.42%;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和華夏銀行資產規模環比下降2.28%、1.46%和1.18%;貴陽銀行資產規模環比下降1.39%。

分析來看,三家國有大行環比縮表主要是壓降同業資產所致;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受發放貸款及墊款減少影響較大;光大銀行是金融投資資產和同業資產雙降引起;貴陽銀行受金融投資資產下降影響較大。

整體來看,截至6月末,A股42家上市銀行發放貸款與墊款166.04萬億元,環比增加1.38%;金融投資資產規模爲84.86億元,環比增加2.22%,表明上市銀行投資債券的力度加大;同業資產規模因披露信息不全難以準確測算,但從A股42家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環比增幅僅0.37%來看,大概率出現回落。

還有觀點認爲,叫停手工補息造成的存款流失是上市銀行擴表放緩甚至出現縮表的原因之一。據測算,截至6月末,A股42家上市銀行存款規模爲199.55萬億元,環比減少2.58萬億元;其中,6家國有大行存款流失3.46萬億元,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存款環比整體保持上升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7家環比縮表的上市銀行中有6家存款較一季度末下滑,其中,農業銀行存款減少了16012.99億元,工商銀行存款減少了9277.64億元、光大銀行減少了2048.55億元、民生銀行減少了1880.26億元、華夏銀行減少了601.33億元、交通銀行減少了297.85億元。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上市銀行資產端擴表放緩主要還是需求恢復較弱導致,再加上存款嚴監管落地,負債端擴張意願和能力都有變弱,壓降同業資產大概率也與銀行主動負債意願下降有關。

8家上市銀行信貸投放環比下降

信貸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資產,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的最主要方式。記者留意到,A股42家上市銀行中有8家上半年發放貸款及墊款較一季度末有所減少,包括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5家股份行,蘭州銀行和西安銀行2家城商行,以及瑞豐銀行1家農商行。

具體來看,股份行中,民生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降幅最大,較一季度減少了742.24億元,然後依次是招商銀行700.61億元、平安銀行688.32億元、華夏銀行457.31億元和光大銀行72.93億元。城商行中,蘭州銀行和西安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環比降幅相近,分別減少了21.58億元和23.30億元。瑞豐銀行是唯一一家發放貸款及墊款環比下降的農商行,二季度末發放貸款及墊款比一季度末減少10.42億元。

針對信貸投放環比出現下降,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回應分析師提問時表示,這既是受到當前有效信貸需求不足、貸款定價下行以及LPR調整因素的影響,也受到有效需求不足導致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招行要保持定力,理性發展,防控風險,遵循“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原則。

王良認爲,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招行要積極地加強債券投資,包括金融債、利率債、信用債等,彌補信貸投放不足帶來的缺口。同時,還會加強一些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資產配置,既保持短期資金的收益,也保持安全性和流動性。總之,招商銀行將通過實施多方面的經營策略,保持比較好的資產質量,比較好的資產收益,進一步穩定淨息差。

在2024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多名銀行高管也分享了下半年“如何向資產端要收益”的相關計劃,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提出要優化資產的結構,並加強風險定價能力。

例如,光大銀行首席財務官劉彥表示,展望全年來看,預計今年下半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LPR報價下調對於信貸的利率影響也會持續,但是在存款這一端,因爲存款黏性存在,存款成本在監管引導下的效果顯現還需要時間,所以說今年下半年淨息差的管控還是有一定的壓力。

劉彥還稱,光大銀行將在下半年做一些積極努力的嘗試,在資產端將做到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優化資產的結構,提高信貸資產的佔比;二是加強定價管理,敏捷進行內外部價格適應性的調整;三是在不過度博弈市場風險的情況下,加強風險定價能力,強化對客戶的經營,深挖客戶的綜合效益,推動貸款利率在降中趨穩。且在劉彥看來,第三個方面可能是最重要的。

再如,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要“通過加大尋找縫隙的能力,找到量價險平衡的資產”,來解決近幾個月來銀行信貸需求相對疲弱的問題。

劉建軍強調,下半年,郵儲銀行將在總量保持平穩適度的基礎上,持續加大信貸資產投放。“通過調研發現,信貸需求的不足很多是因爲金融供給側做得不夠好,有很多跨行業、跨資本、跨區域等這樣一些企業,他們迫切需要得到銀行更綜合、更貼合的服務方案,所以郵儲銀行想通過加大尋找縫隙的能力,找到量價險平衡的資產。”劉建軍說道。劉建軍透露,爲此郵儲銀行推出了“十大縫隙”,指導全行尋找量價險均衡發展的客戶,而且已經初見成效。

談及下半年的信貸安排時,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也提到,要主動尋找發展縫隙,在保持風險控制能力的前提下,細分市場和客戶,力爭在市場縫隙和局部領域構築經營特色,堅持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應重視需求不足導致信貸下降

在淡化“規模情結”和金融數據“擠水分”的監管引導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放緩、信貸投放環比出現下降並不令人意外。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科在《北大金融評論》上撰文指出,當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潮退去之時,銀行與金融機構面臨的金融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金融發展的重資產模式戛然而止,全社會對資金總量的需求急速下降,(部分)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也停止了擴張。

馮科還稱,低利率時代金融機構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它們需要應對淨利差縮小、資產規模擴張受阻、縮表壓力、不良率上升以及財富管理新挑戰等一系列困境。這些挑戰要求金融機構進行戰略調整,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以確保自身的穩健發展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此外,當前實體融資需求確實較弱的現實也不可忽視。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告訴記者,從國內環境看,當前製造業PMI、物價、房地產仍在收縮,亟需貨幣政策發力,實施更大力度的逆週期調節。與此同時,我國銀行體系存、貸款同時出現了增長乏力的情況,加之銀行存貸利差持續收窄(目前全國大部分銀行的存貸利差已低於1.8%),對銀行穩健經營及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造成了明顯壓力。

7月,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速降至6.3%,已連續三個月低於7%;狹義貨幣(M1)餘額同比下降6.6%,新增人民幣存款減少8000億元,出現了多年來罕見的負增長。這其中固然有存款“擠水分”的因素,但更反映出存款正在加速流失。銀行貸款也在迅速下滑,7月人民幣貸款僅新增2600億元,如果剔除5586億票據融資,實際新增貸款爲負。

劉濤分析,從分項數據看,居民和企業的短期、中長期貸款規模均明顯下滑,需求不足導致信貸下降的因素可能要超過季節性因素。貸款下降,反過來又會導致存款進一步下降,這將不可避免地對銀行機構的流動性和信貸資源帶來壓力,亟需貨幣當局降準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爲此,他建議,三季度應儘快針對大中型銀行實施定向降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

劉濤還稱,考慮到實際利率依然偏高,有必要進一步降息。美聯儲降息在即,也爲我國降息打開了時間窗口。但從以往降息的效果和市場反應來看,建議減少高頻但小幅的降息舉措,集中有限的政策資源,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實行一次性50個基點左右的較大幅度降息。

“考慮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中,碳減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將於今年底全部到期,建議明年初對相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可進一步追加新的額度,並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各0.5個百分點,以利於配合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文章。”劉濤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