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support/給自己二十萬 也給世界更多愛

圖、文/17support 社會企業一起幫

17support編按:人生只有一個30歲,30歲好像是一個計算年齡的模糊地帶,也有人認爲,30歲是人生的第一個卡關期,非得爲自己做些什麼來慶祝或改變,繭裹子就是。一向致力深根公平貿易、環保設計的Vinka和Elizabeth,用二十萬打造出原創性設計的社會價值,賦予產品溫度,甚至連接起人與人、人與土地的關係,創造出另一套新經濟體系,也證明了這個世界超越金錢的價值。……那繭裹子怎麼開始?如何接觸到公平貿易組織?他們的故事讓Vinka和Elizabeth親口告訴你!

以下爲現場摘錄。分享人:繭裹子創辦人之一/楊士翔(Vinka Yang)

我和Elizabeth(繭裹子另一位創辦人,也是Vinka的老婆)原本是念建築的,說也奇怪,我們唸了一輩子的建築,結果建築工作只做了五年就放棄了。09年時因緣際會下,參加了一個在上海的環保設計展覽,參展對我們而言也是一個「好玩」,當時沒什麼事做就展出自己設計的一些手工品;之後,我們便跟公司辭職搬回臺灣,開始了繭裹子。30歲我們棄業,用20萬爲自己的人生打了一個賭

三十歲之前我們都是坐辦公室,拿滑鼠幫別人畫圖,那年剛好三十歲,當時心想,我們到底還能做多久?三十歲應該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於是Elizabeth和我大概各拿出十萬塊開始投資繭裹子第一家店面,很多年輕人都問:「開一家店,是不是要很多錢?」其實不用,第一間店的二十萬,成本大概十萬,買材料自己動手,店面裝修大約花了七萬,加上臺中當時物價蠻低,租金也只有兩萬,裝修的七萬則採分期,所以真的沒想像中借貸到幾百萬。但,當時的二十萬,卻是人生很大的賭注!

一開始,店裡沒有什麼櫃子、桌子,如果這個月賺了一點就去添購一些傢俱,這些都是慢慢累積,在過程中,我們也接觸到了「公平貿易」這個理念。店裡販售的這些產品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後來發現,即使兩個人不眠不休也做不出那麼多東西,所以纔有了找合作伙伴幫忙的念頭。

本來的想法就不以大工廠量產爲主,我們堅持用手工製作,剛好那時聽到公平貿易這個詞還蠻新奇,甚至花了大概半年去研究整個公平貿易的過程,接觸之後,又花了三年時間,纔在臺北開了永康街這間店,慢慢地,溫州街也有了,現在高雄也開了第三間,這個過程講起來很輕鬆,但都是一點一滴慢慢成形。

空氣、土地、水的環保設計

目前販售還是以公平貿易的產品爲主,但繭裹子在成立之初,是以「環保設計」爲概念。環保設計它涵蓋內容很廣,包括大家穿的衣服,如時尚;大家吃的東西,如有機食品;或者像奇姆娃(相關文章可見:在山村與都市之間,我們堅持種人心的良善)的有機棉織品…之類,後來無意間接觸到公平貿易,公平貿易它有個很重要的理念:一定是手工製造;我們喜歡這樣傳統的手工技術,這也符合當初想做的事,因爲公平貿易產品都是符合所謂「道德觀念」。

所謂道德觀念,第一,這些生產者不大量生產,主要以小規模的方式生產;第二,即使產品需要用到動物皮,生產者也希望儘量使用自然死亡的動物皮料製作。基本上,繭裹子團隊有一個想法:「如果開發任何一個產品的同時,無法兼顧土地、空氣、水,那麼,寧可捨棄它。」先以環境爲主要考量,再去講所謂的經濟、貿易,甚至消費者,繭裹子的核心價值與環保始終緊緊相系。繭裹子是社會企業?還是設計公司?

常有人說繭裹子是一個社會企業,我每次聽起來都很疑惑,因爲,我們不是社會企業,應該是一間設計公司吧!但不可否認,公平貿易在某種程度上是介於商業的角度和所謂公益性質中間的一種方式。其實,不論接觸或開發任何產品時,我們一定會去找一個具國際認證的組織,這些組織除了有公平貿易認證外,自己還要做功課、深入瞭解其背景

比如印度加爾各答的「SILENCE」組織,他們收留了非常多聽障朋友,而聽障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下算是階級低者,這些人沒有辦法在外面得到比較好的工作,所以公平貿易組織便僱用了很多這類身體方面有疾病或家庭因素的人。在瞭解背景後,接着我們會去拜訪,結果發現這些聽障者很會製作傳統蠟燭,很難想像作出如此美的蠟燭的人卻聽不到任何聲音。

▲印度聽障者製作的馬來造型蠟燭。(圖/繭裹子提供)當天晚上我和Elizabeth決定要設計些什麼給他們製作,有時候設計工具很多,不一定要用雙手去畫,基本上google也行,結果我們google一隻馬給他們去試,大概兩個月後還真的做出來了!這隻可愛的馬來貊造型蠟燭會從肚子燒凹,神奇的是,它外表還是一隻完整的馬來貊。

加爾各答並不像孟買那麼有錢,城市建設也相對落後,所以窮人比較多,那裡的人大多睡在路邊;有一次,凌晨四點多從Hotel到機場轉機的路上,從計程車窗外望去,我們嚇了一跳,因爲路邊滿滿都睡了人,大人、小孩都有。可是你很難想像,像這樣一個地方的工作者,他們竟然可以做出完成度那麼高的產品!一塊手織布,可以比機器多提供10個工作機會,減少一噸CO2排量

至於衣服,則是繭裹子從去年開始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衣服大家一定都穿,只是大部分人並不會在乎它到底怎麼來的?是誰做的?是什麼材質?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非常在乎一件事,那就是衣服不能只有產地和產量,還要讓大家知道這個衣服是誰做的,如果產地在中國,那交易的每個人需要知道是中國的哪個城市、哪個工廠做了這件衣服,每件衣服的背後其實都藏有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所以,繭裹子的衣服很重視所有生產的婦女跟公平貿易組織,生產者不能隨便到市場買塊來歷不明的布料,我們也要求一定要使用手工織布,手織布的好處除了比較慢之外,同時也提供比較多的工作機會,甚至可以降低含碳量之類。整個從手染線到一塊布料完成,往往需要花得時間比起工廠機器還要更多,這也是爲什麼繭裹子的衣服會比別人慢兩個月生產的主因。此外,我們也和Sasha(一個提供小型工坊行銷販售平臺的非營利組織)合作,以回收或剩餘的碎布料開發服飾配件、手織圍巾、衛生棉、口罩等再生產品。

▲繭裹子創辦人之一Elizabeth與當地婦女溝通產品製作。(圖/繭裹子提供)

那麼,爲什麼繭裹子每年都會安排像公平貿易旅行工作坊等行程?這跟衣服也有很直接的關係。因爲衣服必需打版、做樣品、尺寸、布料等現場溝通很重要,所以這部分一定得自己去,後來發現可以深入村落、看到各式各樣的街坊傳統藝術也蠻有意思,於是,從去年開始,帶着不同朋友一起去當地、不同組織裡旅行,一方面也讓大家更瞭解繭裹子到底在做什麼。不管是衣服或產品,都希望消費者能知道是誰做的,所以我們會把生產者的故事連同衣服的一些成份寫出來,今年繭裹子甚至舉辦了生平第一場自己的公平貿易服裝秀。之後的每一年我們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計劃

孟加拉村落遇到的牙刷妹。(圖/繭裹子提供)

今年,我們提出了「買一享一牙刷計劃」。去年到孟加拉村落時,有個小朋友她一直在刷牙,那時候我們都叫她「牙刷妹」,後來看到照片她嘴裡的牙刷後,突然想,這牙刷不知道用了幾年,可能一輩子也沒換過吧!所以,我們以牙刷爲主,消費者買一個我們送一個的簡單回饋,發送給印度、孟加拉、泥泊爾、和肯亞四個不同小學的小朋友們。既然如此,更不能買路邊攤那種塑膠牙刷了,所以牙刷完全以竹子爲材料製作,刷毛部分則選擇可自然分解的元素,甚至連包裝都不用塑膠,我們要用更實際且愛護環境的方式來回饋。

從加入公平貿易組織後,繭裹子就必須不定期參加相關的國際會議,你甚至會在當中認識在這個行業裡超過三十年以上的朋友,其實這樣的文化交流與工作不只是單純地生產製造,它更多的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所以,不管是回饋計劃或公平貿易我們都會持續走自己的路。

本文由17support 社會企業一起幫授權刊登,原文於此17support延伸閱讀>>>「以工換菜」的米點心身爲女人,妳可以爲自己的未來選擇不一樣的生活「無聲志業」計劃,打造全臺第一家無障礙工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