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海 尋找一座古城的千年記憶
2015年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許多旅遊城市都會以形式多樣的活動來迎接中國旅遊日的到來。由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體記者以及旅遊達人組成的採風團來到浙江臨海,開始了“2015尋找最具文化創意的旅遊度假目的地”的媒體採風活動。
臨海是一座倚山臨海的小城,自古人文歷史厚重。在1994年撤地建市之前,臨海一直是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和行署所在地,是台州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徐霞客遊歷天台,時隔17年後又來到台州府城臨海,並與當地人士結成了深厚的友誼。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有理由堅信,正是由於古時台州優良的自然風貌和民情風俗,才吸引了這位中華遊聖的到訪。400多年風雨煙雲白駒過隙,台州臨海卻一直未改它這一份“質樸”的初心。
重走霞客路,是今天的人們對已往歷史的深情緬懷。臨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盧如平認爲,這次“2015尋找最具文化創意的旅遊度假目的地”全國記者採風行活動在臨海舉辦,也是一次學習、弘揚徐霞客精神的具體實踐,同時又體現了全國各家媒體對臨海的支持和厚愛,必將有力推動臨海旅遊事業的發展。
臨海素有“山水窟”之美譽,被譽爲明長城之“師範”和“藍本”的台州府城牆,入選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紫陽街,保留着原生態生活圖景,被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台州府城牆、桃渚古城、千佛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臨海還有被稱爲“小西湖”的古典園林東湖,有“中國最美田園風光”桃江十三渚,有21世紀曙光首照地括蒼山等等。臨海近年來的遊客接待量均突破了千萬人次大關。
桃江十三渚 胡偉攝
臨海市近年來加大了旅遊景區規劃建設的力度,臨海市風景旅遊管理局局長王波告訴記者:“按照建設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要求,臨海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了若干指導性意見,提出了集全縣之力建設全境景區、全域旅遊的發展要求。臨海去年在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高峰論壇上獲得了最佳古鎮旅遊目的地的稱號;今年我們也打算依託台州府城牆的核心旅遊資源,結合‘2015尋找最具文化創意的旅遊度假目的地’活動,積極推進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台州府城牆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同時在度假設施、度假產品和綜合服務方面進行提升。”
登高望遠 城牆腳下憶江南
這次記者採風活動從臨海的東湖起步。與杭州的西湖相比,東湖更顯得小巧玲瓏,是一座典型江南園林的格局。從東湖憑欄遠眺,遠處的綿延青山之中一道石砌的“天梯”直貫山脊。那裡即是“身價”非凡的江南長城。許多遠方來的客人十分好奇:江南也有長城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在浙江臨海就有這麼一座形態完好的城牆。
在高聳的古城牆腳下,一座石牌坊上鐫刻着“雄震東南”四個大字,背後便是那道有着198級石階的“天梯”,順着這道“天梯”往上攀爬,既考驗遊人的毅力,也會收穫不一般的驚喜。當人們來到“天梯”盡頭的城門樓下駐足回眸,會驀然發現東湖全貌盡收眼簾,而湖的兩側一邊是高樓林立的新城區,一邊是曲巷幽深的老城區,兩者以不同的形態風貌,爲遊客講述着臨海城古往今來的故事。
臨海古城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專家考證自晉代開基立城以來,已度過了1600餘個春秋。迭經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不斷修築增擴,其主體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這裡的人們會帶着自豪的口吻告訴客人:江南長城在明代還發揮過抵禦倭寇的重要作用。那時候的城牆就擁有了包括甕城、糧倉、藏兵樓在內的完備的防衛體系。當年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這裡九戰九捷挫敗倭寇。
臨海古城牆不僅可用以抗擊敵寇,還有防止靈江入海口水位上漲、洪水侵襲城內民居的特殊功能,因此才能歷經朝代更替,得以保全至今。除了當年的台州府城,在位於東海之濱的桃渚鎮城裡村還有一座具有防禦功能的古城。桃渚城是明代專爲抗倭而設置的千戶所所城,周長1366米,城高4.5米。採風記者們在古城漫步,不僅可以憑弔當年的古戰場,還可以在古風猶存的大宅院裡品嚐小城美食,參與打麻餈等傳統民俗活動,體驗有着濃郁風情的小城生活。
臨海江南長城 琰棱攝
文韜武略 千年古城最憶臨海
作爲一座千年古城,臨海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在浙江僅次於紹興。長久以來的府城建制使臨海自古留存民重耕讀、崇德尚禮的文教之風,有“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之美譽。台州歷史上有907個文進士,其中375人是臨海籍,4個文狀元則全是臨海人;“父子同折桂”“兄弟四進士”、“文武五狀元”、“同朝五宰輔”、“一門三巡撫”等佳話廣爲傳頌。
臨海臺州古街 琰棱攝
臨海紫陽古街 胡偉攝
北京巔峰智業旅遊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顧問劉鋒博士認爲,旅遊宣傳最重要兩件事就是:內抓精品,外樹形象。他特別欣賞臨海的八字理念“全境景區、全域旅遊”,這是一個非常新的理念,千年古城•最憶臨海,很有感覺,也很有回味。
要想領略古文化的遺存,臨海還有一條紫陽古街。永靖坊、清河坊、迎遷坊、廣文坊……行走在滿是明清建築的古街上,人們不免會有穿越時空的錯覺。這條繁華的商業街全長1080米,因街道北端有道教南宗始祖紫陽真人張伯端的故居——紫陽道觀,因此獲名爲紫陽街。行走在紫陽古街,潔白的百合在歲月斑駁了的木雕門前成簇盛放,小販盤青磚石板地而坐,隨意擺賣自家樹上剛摘下的枇杷,這裡的生活是閒適的;夜晚若有興趣出來,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飛檐翹角的屋檐下懸掛着燈籠,和各色鑲嵌在門框邊的彩燈一起,在剛被梅雨打溼了的青石路映射出幽暗而絢麗的光芒。
紫陽古街的另一個特色,便是開設有許多老字號的商家店鋪。人們隨意走進一家手工作坊,都可以興趣盎然地駐足良久。位於紫陽街82號的張秀娟剪紙藝術館,則是臨海民間藝術的一個傳承基地。
“臨海剪紙” 原名“張家剪紙”,起源於南宋嘉定時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傳承歷史,如今被列入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剪紙有兩大技藝,一是繡花樣及禮花徒手剪紙絕技,二是雕花樣的刻制技藝,集中體現了“張家剪紙”的工藝水平。張秀娟則是“張家剪紙”的唯一傳人。記者們聆聽了張秀娟對於傳統剪紙藝術的講解,並且當場觀看了剪紙演示。
採風團記者現場體驗剪紙藝術
蝸牛(北京)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徐挺表示,好創意從來不缺人氣。一把剪刀、一張彩紙,讓遊客在旅遊過程中瞭解到民間藝術的精美,體驗了民俗生活。像張秀娟這樣的手工藝人既傳承了非遺文化,又在臨海旅遊的文化創意方面作出了探索。徐挺認爲,雖然目前國內大多數旅遊景區都重視以文化創意來體現主題特色,而臨海的獨特之處在於傳承傳統的生活美學,形成濃郁的生活氣息。
從紫陽古街一路走來,不知不覺便走到了古街盡頭的巾山。巾山上有千佛塔、東大塔和南山殿塔,山下坐落着千年古剎龍興寺。龍興寺始建於唐神龍元年,寺院入口的牌坊上寫着“神龍古剎”便是此意。這是鑑真大師第四次東渡扶桑駐錫之地,日本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最澄大師入堂求法曾在此受菩薩戒。由於臨海一直是台州的府、州治所,因此,臨海龍興寺在弘揚中國佛教天台宗時,曾在中外文化交流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湖公園 朱弘攝
千年台州府城是臨海的歷史文化沉澱的核心區塊,一定程度上說,也是臨海歷史文化的體現和代表。當有記者問到,臨海如何藉助歷史文化來提升旅遊吸引力時,臨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盧如平表示:“臨海臺州府城文化旅遊區是臨海旅遊的核心區塊,也是工作的重點,更是我市今後要重點打造和對外推廣的品牌景區。按照‘高起點、重特色、做精品’的要求和標準,以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爲目標,通過有效整合、合理佈局,形象重建、景觀改造,設施完善、環境整治,進一步修復古城原真性風貌,引入休閒產業要素,打造集接待、觀光、遊憩、休閒、購物、朝聖於一體的主客共享的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