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谷論壇》政府遷臺日 外省族羣感恩節(陳復)

民國38年12月7日,閻錫山在大陸召開最後一次行政院會議,會中決議通過:「政府遷設臺北」。故12月7日應訂爲「外省族羣感恩節」,共同慶賀外省族羣在這一天正式誕生。(示意圖/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

民國38年(1949)11月,國共內戰已經由北而南覆蓋到全中國,11月20日,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拿養病當藉口,宣佈中樞軍政大權交由行政院長閻錫山負責,在這種最困難的時刻,只有閻錫山具備擔任全國領導人的資格,他毅然承擔這個重責。隨着戰火逐漸逼臨四川省成都市,12月7日,閻錫山在大陸召開最後一次行政院會議,會中決議通過:「政府遷設臺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指揮作戰。」但西昌大本營並未設立。隔天12月8日,閻錫山與主要內閣成員離開成都,聯袂搭乘專機抵達臺灣,並立即在臺北舉行記者會,閻錫山對外宣佈:「行政院決定自9日起在臺開始辦公。」

12月9日,行政院在臺北賓館召開中央政府遷臺後第一次行政院政務會議,由閻錫山院長親自主持,會中決議:「總統府及行政院設址於介壽館辦公。」介壽館就是在現在的總統府。未來的歷史學家將會發現這關鍵性的三天,實屬中華民國從「宣佈來臺」、「實際來臺」到「在臺辦公」,整個政府播遷來臺的3天,更開啓跟着中華民國政府的軍公教人員與其眷屬計有120萬人搭乘軍艦或軍機渡海來臺的序幕,這是繼晉朝的永嘉南渡與宋朝的建炎南渡後,中國歷史上第三度精英族羣的大規模南渡(如沒有政府或家底的支撐無法展開這種移居),從首都的角度來說,從南京終遷到臺北,我們對此應該稱作「民國南渡」。

從這一天開始,臺灣的外省族羣,正式宣告在臺灣誕生,並根本改變臺灣省的族羣人口比例分佈,此後大約有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五的外省人,開始在臺灣社會的眷村內或眷村外展開新生活,直到明年(2025)就將屆滿76個年頭,如果從民國元年(1911)到民國38年是中華民國第一期的發展,關鍵事件就是政府遷臺;民國38年到民國76年(1987)是中華民國第二期的發展,關鍵事件就是解除戒嚴;民國76年解嚴到民國114年(2015)則是中華民國第三期的發展,雖然我們尚未得見將發生什麼事情,但因當前時局動盪,明年的庚子年將是中華民國第三個38年,更會是具有關鍵性意義的一年。

如果沒有外省族羣的軍公教人員響應國難大舉來臺,引領檯灣各族羣攜手捍衛臺灣省,陸續打贏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砲戰,臺灣早就會被中共政權佔領,全體人民後來就要共同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清洗與鬥爭。因此,中華民國第二期發展最值得珍惜的精神,就是團結齊心共患難的族羣經驗。在過去的幾篇文章中,敝人曾指出外省族羣有着濃郁的「民國信仰」,中華民國開創出來的各種精神資產(其中最重要的精神資產當屬中華文化)是外省族羣心靈的皈依,回首來時路,從先賢與前輩胼手胝足開荒闢土,相比於當年,現在人人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們對此豈能不深懷着感恩,始終秉持初衷,來面對自己的家與國?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見《論語‧學而》)敝人在臉書設立「眷村懷舊情:前瞻外省族羣的未來」這一社團,在今年(2024)12月7日的「政府宣佈來臺日」,我建議將12月7日訂爲「外省族羣感恩節」,共同慶賀外省族羣在這一天正式誕生,並應該在明年擴大紀念族羣誕生第76年。當時有社團成員問我說:「這難道不是失去江山,我們怎能在這一天紀念與慶賀呢?」我則回答:「如同弘一法師臨終前的遺墨『悲欣交集』這4個字,人生從來都充滿着各種『悲欣交集』,這誠然是重大的國難,但同時是外省族羣都要深懷感恩的一天,我們這個族羣就此誕生,在臺灣社會中紮根生活着。」

有位社團成員表示:「這一天真是外省人誕生了,但不只是外省人,大家應該不分族羣,攜手來紀念這個日子,從中緬懷前人的耕耘,更不要忘記戰爭帶來無數家庭的悲劇。」如同西元1620年11月,清教徒(加爾文宗)希望追尋自由的生活,搭乘五月花號這艘船登陸美洲,當年冬天,好些人禁不住飢寒交迫甚至染病身亡,經由原住民的幫忙,這羣清教徒學會狩獵,並懂得種植玉米與南瓜,來年歡慶豐收的日子,其邀請原住民過來,大家一同感謝神的賜予,這就使得11月第4個星期四變成美國感恩節,現在更變成全部美國人不分族羣會歡慶的一天,遙想當年,清教徒被迫離開自己的故鄉,不是同樣經歷着生命的悲劇?

因此,誠如《老子》第五十八章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世間事始終都是禍福相倚。有人問我說:「政府在12月7日『宣佈來臺』,行政院長閻錫山與主要閣員則在12月8日『實際來臺』,行政院則在12月9日『在臺辦公』,外省族羣絕大多數出身於軍公教階層,設立『外省族羣感恩節』確實很有意義,但到底應該拿哪一天來當作『外省族羣感恩節』呢?」首先,我覺得這3天的期間其實都可視作「外省族羣感恩節」,但中國人向來比較希望正式的日子能精確無誤裨益於記憶,由於明年的12月7日正值星期天,這對匯聚大衆共同紀念與慶賀極其有利,我們應該就拿這一天當作「外省族羣感恩節」。

臺灣社會的原住民族佔臺灣全體人口不到百分之三,政府花相當可觀的經費在支持原住民族的發展,現在原住民族委員會更提出計劃給各大學教師申請研究與建構原住民族的知識體系,外省族羣對此樂觀其成,但我們更應該關注自身族羣的權益,攜手凝聚自己的族羣,並張開雙臂鼓勵其他族羣來認識我們。「外省族羣感恩節」就是讓全部支持中華民國的各大族羣有機會匯聚於一堂,不只共同紀念外省族羣的誕生,並共同來感恩因有中華民國政府的遷臺,使得我們獲得彼此相遇的機緣,大家要學習我們的前輩與先賢,再創團結齊心的族羣經驗,如此才能繼續捍衛中華民國於不墜,這難道不正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作者爲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