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普亭訪華與中俄關係

俄羅斯總統普亭(右前一)16日到訪北京,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前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爲普亭舉行歡迎儀式。中新社

5月16、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亭訪華,受到中方高規格接待,此次也是普亭第五次就任總統之後的首次出訪。在過去十年內,習近平與普亭舉行過逾40次會面,比其他任何領導人都頻繁,可見中俄關系緊密的程度。

自普亭總統2001年上任,兩國即簽訂《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雙方四千公里的邊界問題解決,並達成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其中「協作」與「合作」不同,前者是包含軍事合作關係。雙方還建立「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共識,亦即所謂「結伴不結盟」的模式,雙方合作的空間甚大。同時,兩國還同意俄方所提出的「四不」政策,也就是美國的三不政策再加上不向臺灣軍售。之後,中俄雙方關係發展順暢,並連續簽下多項合作項目,而且都具極大的規模。

由於北極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因氣候暖化,北極融冰,其航道在夏天日益有利通行,因而中方在2018年提出「極地絲綢之路」計劃。相對而言,若循麻六甲海峽到歐洲等傳統航線可能需要5周,但經北極航道只需3周,還可避開中東亂象與海盜攻擊海域,此乃中俄合作的重大旗艦項目。

俄羅斯遠東地區,土地面積達696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650萬,該地區不論地面與地下,都蘊藏豐富的資源。目前中俄之間已簽訂了包括能源礦產、基礎設施與資訊產業等79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600億美元。

2023年雙方同意興建「西伯利亞力量2號」(Power of Siberia 2),打算再由俄國供應500億立方米天然氣至中國。不僅可爲中國內地帶來穩定的糧食與能源供應,也有助俄羅斯取得資金,並轉向亞洲以化解被西方圍堵的壓力,攜手俄羅斯開啓歷史新機遇,俄羅斯已將遠東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經規畫與商討25年的中吉烏鐵路項目,終於因俄方同意,將於2024年底開工,乃成爲中歐班列南部通道的重要部分,建成後將成爲從大陸運輸貨物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路線,可讓貨運路程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至8天。這將改變新疆乃至於整個西部的交通格局,並加快西部大開發,同時有利於中亞、裡海石油的開發和利用。

此次的中俄聯合聲明長達萬字,涉及方面極廣,光是「合作」就被提到130次。除前述各項重大合作項目之外,兩國還重申反核戰,雙方還意識到了投資合作是需要加強的,也是未來要突破的重點方向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兩國元首還提到了在金磚和上合組織內的合作。

在有關於臺灣條款:「俄方重申恪守一箇中國原則,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堅定支持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國家統一的舉措。」比2023年《聯合聲明》多了「實現國家統一」六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因爲這和當前的臺海局勢以及大陸推動兩岸統一的目標密不可分,也對於美國所領導的小院高牆、聯合反中的策略產生遏制作用。

普亭剛舉行了他的第五次總統就職典禮,而習近平也剛從歐洲出訪歸來,獲得豐碩的成果,但並未在貿易或烏克蘭問題上做出任何重大讓步。此次普亭的訪華,明確展示了中國和俄羅斯緊密地結合,並藉此來削弱以美國爲首全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