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部分虧損…大陸刻意壓低稀土價格 外媒:助攻電動車開拓國際市場

大陸稀土產業。美聯社

西方國家指控大陸產能過剩問題除了電動車之外,也涉及與電動車供應鏈有關的稀土產業。外媒報導指出,即使全球能源轉型推動稀土需求飆升,但稀土價格持續走低,主因在於控制全球稀土生產的大陸刻意壓低價格,目的是要增加大陸電動車在國際上的價格競爭力,並將國外稀土供應商從新能源產業供應鏈擠壓出局。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年來大陸政府透過採礦配額制度增加稀土產量,過剩產能只好由行業來消化。根據數據供應商Fastmarkets表示,2024年首批配額顯示,大陸國有礦業公司將生產13.5萬噸稀土,比2023年的可比配額增加近13%。

然而,稀土市場的需求並沒有達到預期。6月數據顯示,大陸製造業連續第2個月萎縮,在消費者信心不振的背景下,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也有所放緩。

大陸稀土礦產量約佔全球的60%,大陸同時還控制着91%的稀土精煉業務、87%的氧化物分離和94%的磁體生產業務,這讓大陸對稀土價格的走勢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因此有一種理論認爲,大陸故意壓低價格以支持綠色能源產業。Adamas Intelligence董事總經理Ryan Castilloux表示,大陸寧願在價值鏈的某些環節出現最嚴重的虧損,也要幫助實現下游目標,例如將電動汽車出口到國際市場。這種做法與大陸不顧經濟效益壓低鋰價格是同樣的邏輯。

另一種更具懷疑論色彩的觀點是,大陸過度生產是爲了阻礙開發替代供應源的努力,稀土價格低迷擠壓了西方生產商的利潤空間。在對地緣政治敏感的能源行業,這種策略是有歷史先例。

例如2014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坐視油價從2014年的每桶100多美元暴跌至2年後的每桶不到30美元,很明顯然地是要把美國頁岩油開採商擠出該行業。

大陸政府想保持對稀土的控制,最近公佈新法規以加強對大陸稀土生產的控制,去年也曾禁止出口稀土加工技術。此外還限制鎵、鍺和一些石墨製品的出口。這種情況一直讓西方政客感到擔憂,美歐等西方國家起草了關鍵礦產戰略,透過對內補貼與徵收進口關稅來保護國內稀土產業。

報導認爲,爲了有機會使大陸對稀土的掌控鬆動,西方需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虧本生產、長遠謀劃。否則,大陸政府將斷供稀土當做地緣政治籌碼的風險將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