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團隊發現最年輕的棕矮星! 距離太陽400光年
▲中央大學天文所姜博識博士後研究員(左起)以及指導教授陳文屏。(圖/中大提供)
中央大學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姜博識和指導教授陳文屏,利用大型紅外線望遠鏡,在距離太陽400光年之處,發現了年齡僅百萬年,而表面溫度不到攝氏600度的「棕矮星」!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天文物理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已知的數百個棕矮星,都位於距離太陽數十光年之內,最年輕者也已經形成一億年。棕矮星能點燃氘(氫的同位素)或是鋰元素,但短暫發光後,就如行星般逐漸冷卻,亮度變暗,只有在太陽附近才能被大型望遠鏡觀測到。由於棕矮星的亮度不高,觀測困難,直到近十幾年內因爲儀器技術進步,得以發現此類天體,但仍然不清楚它是如何形成。理論上,剛誕生的棕矮星比較溫熱而明亮,但是太陽周圍卻沒有觀測到這樣年輕的星體。
▲棕矮星與太陽、行星的大小示意圖,本次發現的棕矮星約1到2個木星質量。(圖/中大天文所姜博識提供,下同)
姜博識表示,棕矮星的溫度低,所以它的大氣當中可以存在水與一氧化碳等分子,而溫度最冷的棕矮星以及行星則有甲烷,我們研究如何能有效挑選出有甲烷而低溫的天體。
研究搜尋的區域鎖定在蛇夫座方向的恆星形成區域(ρ Ophiuchi),距離太陽約400光年處,當中的恆星大約在一、兩百萬年前形成。陳文屏解釋,「我們在恆星形成區裡面找,就能確定找到的棕矮星很年輕,以便比較不同質量的天體剛誕生的情形」,而這次找到的兩顆星體,編號分別爲Oph-T03以及Oph-T17。
中大天文所的團隊與其他國家學者合作,利用位於美國夏威夷、口徑四公尺的「加法夏望遠鏡」取得紅外波段影像,在數萬個天體中去蕪存菁,挑選出具有甲烷特性的候選星。接着使用位於智利、口徑八公尺的「雙子星望遠鏡」取得驗證光譜,成功發現目前最年輕、溫度最低的棕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