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首辦兒童科普日 親子同樂玩科學
中研院「兒童科普日」特別製作限量版兒童護照及貼紙。(中研院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中央研究院院區開放(Open House)參觀活動今(14)日正式開跑,打頭陣登場的「兒童科普日」吸引家庭同樂,即使偶有飄雨,逾70場科普活動仍場場爆滿,小朋友化身小小科學家,開箱實驗室、走讀生態、玩遊戲、讀繪本、彩繪地圖,在歡樂中探索中研知識迷宮,小朋友高呼「好好玩」。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中研院深耕基礎研究,也積極善盡社會責任。院區開放活動邁入第26屆,今年結合「員工親子日」,首度加碼舉辦「兒童科普日」,院內研究單位和展覽館想方設法,以更故事性、遊戲化、親手體驗的方式,希望激盪兒童對人文及科學研究的想像,營造知識探索的氣氛,向下紮根科學教育。本次報名活動迴響熱烈,短短數日即全數額滿,登記人數超標7倍;隨到隨玩的活動現場也熱鬧滾滾、人潮不斷。
搭配「兒童科普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推出「驚豔臺灣生物多樣性」科普展,集結近300件動植物標本典藏,以植物、動物、海洋等主題展區,加上臺灣北部水域生態系的「活體」生態缸,讓臺灣富饒的生物多樣性躍然眼前。
兒童科普日活動多元,主要爲學齡兒童設計,院內有許多小小孩和長輩攜家帶眷「陪玩」。分子生物研究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等都推出闖關遊戲,無論是找尋遺傳密碼、從老鼠實驗探知腦神經如何控制肢體,抑或解謎新藥開發流程、描繪夢想中的新生技公司等,搶答、畫畫剪紙、拼圖,一路破解任務歡呼前進。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綠島SDGs大冒險」桌遊,讓小小冒險家解鎖淨灘、植樹造林等任務,認識環保、氣候變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開箱實驗室、動手做實驗,是讓小朋友見證科學原理,培養強大科學腦的絕佳路徑。物理所帶領小朋友製作液氮火箭;在暗室中運用鏡子和遮斷器,揭示光的應用在日常生活其實無處不在。基因體研究中心則開放質譜核心設施實驗室,見識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如何量體重。在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有海膽、玉柱蟲、文昌魚等海洋無脊椎動物,還有卡牌觀察蛻變中的海蟲——沙蠶。
民族所博物館、胡適紀念館、嶺南美術館等五大展館同步開放參觀,歷史文物陳列館透過遊戲卡牌、九宮格拼圖機制、妲己秘笈等,帶民衆認識商王朝、甲骨文及國寶級文物。臺史所特製大尺寸的〈臺灣鳥瞰圖〉,從米、酒、豬的產區,到玉山、北投、日月潭等名勝,邀請親子協力「彩繪臺灣」。政治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吳重禮更化身「吳爺爺」,深入淺出講解什麼是民主。法律所選讀《馬拉拉的魔法鉛筆》、社會所帶來《絕對不要搔老虎的癢》,透過繪本帶小朋友認識人權、同儕相處與自我保護。
中研院表示,院區就像是一個開放的大公園,藉由科普日推廣科學,也希望與社區鄰里分享同樂。除了院本部政風室等單位聯合舉辦廉政「神釣手」、「對對碰」等宣導活動,也邀請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出動地震體驗車、消防灑水車,藉由趣味遊戲推廣廉政與防災的觀念;另外,中研郵局也設計兒童科普日紀念戳章,供小朋友蓋收藏郵戳。
爲了呈現生命、數理、人文研究的不同樣貌,本院首辦「凝識:中央研究院研究影像展」,從史料考古、天文奇景、水下攝影到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分享上百張研究影像,讓民衆認識研究樣貌與科學之美。(同步線上觀展:https://as-photography.sinica.edu.tw/)
「兒童科普日」圓滿落幕,10月21日「院區開放日」將接力登場,逾250場科普活動蓄勢待發,歡迎全國學生、社會大衆再度蒞臨中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