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首辦兒童科普日 本週六登場

中央研究院「院區開放」(Open House)參觀活動邁入第26屆,因應臺灣少子化趨勢,向下紮根科學教育,今年首度於10月14日(週六)加碼舉辦「兒童科普日」,打造專屬學齡兒童的科學遊樂園。

10月21日(週六)「院區開放日」則持續瞄準國高中生、社會大衆。連續兩個週六,合計近300場科普活動,讓全國大小朋友皆能直擊研究現場,與科學家近距離接觸,展開知識大探索。

中研院表示,院區開放盛會每年吸引上萬民衆及全國中學生熱情參與,近年社會期許擴大辦理的呼聲日盛,適逢今年正式進入疫後時期,故再度打破「一日限定」傳統,順應科普「分齡」趨勢,特別加場「兒童科普日」。屆時將結合本院「員工親子日」,推出逾60場互動實驗、闖關遊戲、繪本說故事等活動,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具,適合闔家同樂。

想要化身小小科學家?物理研究所「有趣的液氮火箭」引領小朋友親自制作火箭,應用科學研究中心「樂高膨脹層光顯微鏡」利用遙控器控制車子移動並進行樣品掃描。想要從玩中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手遊解讀基因密碼」以串手飾珠教導遺傳訊息的傳遞機制,還有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森友會:化石化石你是誰?」系列闖關遊戲、歷史文物陳列館「國寶有得拼」九宮格大拼圖等,皆寓教於樂,深入淺出傳遞人文與科學知識。歡迎6至12歲小朋友鎖定10月14日「兒童科普日」,活動當日可先至各接待處索取兒童護照及紀念貼紙。

緊接着10月21日重磅登場的「院區開放日」,亦規劃逾230場科普演講、實驗室開箱、手作體驗、影片放映等活動,讓你待上一整天都意猶未盡,滿載而歸。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浪潮席捲全球,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將攜手三位中研院學者,以「AI交響/想曲:音樂、語言、哲學」爲題,帶來主題演講。

當AI遇上古典樂,會激盪出什麼火花?以「多重音高偵測技術」發展出自動採譜人工智慧的資訊科學研究所蘇黎副研究員,將解析如何運用當代的音樂人工智慧之辨識與生成技術,打造虛擬音樂家。長期鑽研AI「看圖說故事」的資訊所古倫維研究員,將分享AI的演變歷程,解構與AI息息相關的語言模型、深度學習。中國文哲研究所黃冠閔研究員兼所長,要帶領聽衆從哲學角度思考人類如何在AI時代重塑生命及思想風格。「主題演講」將同步線上直播,帶領同學們利用90分鐘認識AI的最新研究趨勢。

其他精彩活動亦不能錯過,如分子生物研究所「多元又有趣的分子生物奧秘」將透過果蠅、線蟲、酵母菌,帶出現代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進展。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親屬人臉合成系統體驗」允許民衆輸入照片,預測自己未來小孩可能的長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元宇宙臺北府城」透過虛擬地理環境重現城市空間,並結合ChatGPT,可與扮演歷史人物的非玩家角色(NPCs)互動,瞭解百年前的城內舊事。數位文化中心「來讀古人書」則以《本草圖譜》、《水族四帖》爲素材,帶領民衆手作一本屬於自己的線裝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