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客車“掐表漲停”背後,ESG表現如何?

出品|本站財經ESG

作者|胡世鑫

5月21日中午,一位股民在中通客車(000957.SZ)股吧上留言,稱“我是莊,下午1點20分將拉昇至漲停。”午間開盤後,中通客車股價開始上升,到了13時14分,股價突然直線上升,經過短暫回調後,股價直接觸及漲停,並在13時21分封板。

股市表現與該投資者“預言”出奇一致,引發市場和監管層關注。之後,深交所介入調查,並對涉事股民採取限制交易措施。對此,中通客車迴應稱無違規行爲。後來,股民預測內容被刪除,其發文解釋,“真的只是運氣好,沒想到發出去的帖子這麼火。”

在“掐表漲停”事件之後,中通客車股價經歷了連續兩天大跌。有觀點則認爲,此類事件會讓一家企業的中小投資者保護和公衆信任度動搖,進而影響其社會責任(S)表現;管治透明度和內部控制遭受質疑,也會令公司治理(G)表現蒙塵。

作爲中國客車行業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中通客車去年的業績並不理想,營收創下了2015年以來新低。而“掐表漲停”事件也無疑給公司的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那麼,在ESG方面,中通客車的具體表現如何呢?

重要數據缺失

本站財經ESG注意到,在同花順的ESG評級體系中,中通客車的評級爲“BB”,在申萬三級“商用載客車”板塊裡排名第三。在華證指數的ESG評級體系中,中通客車的評分更是在14家申萬二級“商用車”行業公司裡排第九,在環境治理(E)方面評分墊底。

此前,澎湃新聞與公衆環境研究中心(IPE)聯合發佈中國上市公司環境績效動態榜單和行業分榜單。這次榜單比較週期爲,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底,在“汽車製造業”中,涉及162家上市公司,8744家關聯企業,結果中通客車排名墊底,環境績效爲-110.32。

翻看中通客車今年3月底發佈的《社會責任報告》(下稱“ESG報告”),不難看到該公司ESG報告篇幅過短、僅有24頁,且報告的信息含量較少、大多數據抑或缺失。

以評分墊底的環境治理(E)爲例,在中通客車的ESG報告中,僅第四章“供應商、客戶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提到了一小段話,稱公司編制的《採購協議和合同》涵蓋了社會責任要求、勞工權益要求、環保要求、環境污染要求等各個方面,例如採購環保材料、推廣可再生能源、資源回收利用、減少碳排放等。

要知道,作爲商用車製造企業,其自身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碳排放情況,是市場方面關注的重中之重議題。而在中通客車的ESG報告中,並未披露與“碳排放量”相關的“範圍一”“範圍二”以及“範圍三”等碳排放國際標準指標數據。

此外,中通客車作爲致力於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研發和推廣的企業,具體的節能減排效果和技術創新的實際應用情況,同樣需要詳細的數據支持,但此報告中並未呈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五章“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部分,中通客車稱,“公司持續完善環境管理體系,積極踐行綠色生產方式,採取從源頭替代、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員參與,減少污染物排放。”

不過在此之前,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因環境違法行爲而被罰款。

2021年2月,中通客車就因外排廢水總磷濃度超標而被山東省聊城市生態環境局處以罰款48餘萬元。同年6月,控股子公司聊城中通輕型客車有限公司也因環境違法行爲受到行政處罰。同年11月,中通客車再次也因環境違法行爲被處以罰款72.5萬元。

儘管中通客車在ESG報告中稱,其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並持續有效運行,但實際的排放情況仍出現超標問題,說明環境管理體系在執行上存在缺陷或需要進一步強化。

質量問題引發關注

據中通客車年度財報披露,2023年,公司營收42.44億元,同比下降19.57%;淨利潤6,965.41萬元,同比下降29.16%。作爲最早投入新能源領域的公司之一,中通客車主營業務中,新能源客車收入佔比一度過半,但2023年,其銷量卻大降超50%。。

相比之下,行業龍頭宇通客車最新發布的一季報顯示,該公司實現了量價齊升,進而帶動了營收增長。同時,公司出口銷量更是同比暴漲92.0%。在龍頭強勢的競爭環境裡,中通客車想要實現追趕的難度並不小。

另外,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面臨質量問題,中通客車也受到波及。2023年5月,中通客車被曝新能源車輛存在電池無法充電、故障頻出、售後服務差等問題,導致客戶安義縣順來客運有限公司損失慘重;

據該客戶投訴稱,其在2018年購買的20輛中通客車新能源汽車問題重重,買來沒到1年氣泵就全部更換;此外,雖然該批車輛的訂單上寫的三電質保8年,但後續中通客車卻未提供相應質保服務。儘管中通客車給出瞭解決方案,但雙方並未達成一致。

近年來,中通客車亦因新能源車捲入買賣合同糾紛;2024年3月公佈的一則判決書提到,中通客車與客戶寧德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就其2016年出售給對方的40輛8米級純電動公交車電池的衰減程度是否滿足更換條件出現爭議,並因此遭到對方訴訟。

2020年,中通客車還因車輛失火問題引發關注。據相關報道,2020年5月9日,中通客車新能源公交車被曝在陝西省子長縣職教中心路邊自燃起火,當地消防員經過20多分鐘的緊張撲救後成功將大火撲滅。當年年底,中通客車的新能源公交在該縣再次發生起火事故。

而早在2017年,中通客車還曾捲入“騙補”風波。2016年,新能源汽車騙補首批名單公佈,客車行業成爲重災區;2017年,一份《關於報送2015年度新能源汽車閒置車輛情況的通知》流出,通知要求各地抓緊組織對認定爲閒置情形的車輛運行情況進行覈查確認。

根據報道,上述《通知》涉及的“車輛閒置”的企業達69家,包括宇通客車、金龍汽車等上市車企,而彼時80%銷量靠新能有客車的中通客車卻不在其中。不過2017年6月,《證券日報》便報道稱,山東省部分貧困縣購買的中通客車亦出現部分閒置的情況。

在ESG方面,中通客車需加強產品質量控制,提高透明度和溝通效率,同時積極應對社會責任和環境問題,以重建公衆信任並提升企業形象。

重要股東高位減持

BT財經數據通稱,在中通客車的投資者互動問答裡,部分投資者在提問時明確表示不希望收到“謝謝關注”的回覆,他們似乎對公司迴應方式極其不滿。

例如,有投資者問:“貴公司海外業務的佔比是多少?請查閱相關數據後再作答,不要只是形式上的感謝。”公司對此的回答卻是:“請參考我們的年度報告。”

另一位投資者提出了具體問題:“中通客車與山東省道路運輸協會聯合開發的齊魯出行定製客運網絡平臺……有潛力成爲山東省道路客運數字化轉型的標杆……請問該平臺的網約客車每天能服務多少乘客?”對此,公司僅回覆:“感謝您的關注。”

要知道,確保與股東,尤其是小股東的順暢溝通,是公司治理(G)中信息透明度和投資者關係管理的關鍵,也是社會責任(S)中對利益相關者尊重、信任和聲譽的體現。中通客車的“謝謝關注”式回覆實在敷衍了事。

另外,本站財經ESG注意到,在這次“掐表漲停”事件前,中通客車於2022年已有過多次股價異動和減持的情況。

早在2022年5月,因核酸檢測車走紅的中通客車股價曾在14個交易日內實現13個連板,月內累計漲幅超2.5倍。而7月19日,中通客車變突現“天地板”,在開盤後一度拉昇觸板,但是午後直線放量大跌至停板,並在次日再度跌停。

與之伴隨的,是中通客車的第二大股東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國投”)“精準”減持。7月19日晚間,中通客車發佈公告稱,公司二股東山東國投於當日繼續減持中通客車股份592.9萬股,而在前一日,該股東剛減持完公司1%的股份。

據瞭解,在ESG的評級中,股東的減持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治理(G),尤其是當控股股東或主要股東減持股份時。這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的變化,進而影響公司的決策過程、管理層穩定性以及與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係。

參考資料:

[1] 《“掐表漲停”的中通客車,營收創9年來新低》;國際金融報

[2] 《“操縱股價”上了熱搜,中通客車ESG或能管中窺豹?》;BT財經數據通

[3] 《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譚旭光:未來一定是多能源戰略 “柴油機永遠不會消失”》;證券日報網

[4] 《中通客車“捉妖記”》;經濟觀察報

[5] 《中通客車13次漲停背後:核酸檢測車概念難解客車行業困局》;經濟觀察報

[6] 《中通客車“失寵”背後:新能源彎道超車計劃遭遇重大挑戰》;新浪科技

[7] 《罰款48餘萬元!中通客車因排污超標問題被處罰》;大衆網

[8]《汽車製造業上市公司環境榜:涉162家,中通客車居行業末位》;澎湃新聞

[9]《貧困縣所購中通客車閒置 司機:開這車午飯顛出來》;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