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不框限親美親中 只要臺灣更好
中國時報社論
前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在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中語重心長表示,臺灣在討論任何議題時,不要被親中或親美的前提給框限住,而是要把重點放在讓臺灣強大的方法;劉德音還公開表示,臺積電赴美設廠時,「沒有單一窗口很痛苦」,這是他首度針對臺積電到美國投資,表達心中的委屈與痛苦。
做強臺灣 不陷入兩個極端
對所謂限於親中或親美的說法,目前無論是總統府或是行政院,都還沒有公開回應;至於他對臺積電赴美投資的評論,引發外界質疑臺積電赴美是被逼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否認有此情況。他認爲,世界級的公司對新設據點都有充分評估,所以不會有被逼的這種事。
身爲「護國神山」臺積電曾經的掌門人,劉德音有此提醒,想必是對臺灣、特別是執政的民進黨近年來的作爲深有所感。經歷了臺積電投資美國壓力愈來愈大,最終不得不在2020年宣佈在美國亞歷桑那州設先進半導體廠,2021年動工,這整個過程臺積電所承受的壓力,劉德音想必是點滴在心頭,有苦難說。
如果臺積電真的是在完全的自由意志下心甘情願投資美國,深受民進黨政府信任與尊崇的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不會三番兩次公開「吐槽」表示,投資美國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爲在美生產晶片的成本比臺灣要高出1倍,而美國媒體《紐約時報》更表示,臺積電在美國建廠的成本至少是臺灣的4倍,而且還有包括工會抗爭等各式各樣的壓力,挑戰極大。
臺積電亞歷桑那廠原本預計2024年投產,但至今一個晶片都還沒辦法產出,美國政府原先承諾的投資獎勵和補助,不是跳票就是縮水。如果臺積電到美國設廠純粹是在商言商、經過理性評估的結果,那臺積電怎會決定到條件明顯不具吸引力的美國投資,且投資金額還一路暴增,晶片投術愈來愈先進?臺積電的決策者是頭腦壞了嗎?執政者不要再粉飾太平,否則恐怕會有更多「臺灣之光」、「護國羣山」被賣了,賴政府還自鳴得意,開開心心幫助老外數鈔票。
劉德音的另一個提醒就更值得執政者省思。他指出,政府的政策不能一分爲二,這會導致人們的思想被框住,也就是陷入「反中」與「非反中」這兩個極端,而臺灣也已有這樣的危險,因此他建議不要把任何議題框在親中或親美,要充分討論讓臺灣強大的方法。
不選邊站 勿意識形態治國
順着這個思路觀察,很多人都發現到美國現在得了一種「一切都是中國陰謀」的惡疾,所有不順心的事、所有的困難失敗,都是中國害的。這種從中央到地方、從政治人物到市井小民都罹患的毛病,讓人們理智斷線,也弱化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就明白指出,美中關係之所以會這麼緊張,主要是源於美國的焦慮。對中國不適當且不必要的對抗,會進一步弱化美國。
然而,美國畢竟是全球第一霸權,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強大國力,可以與中國抗衡。但臺灣太小,沒有本錢和美國一樣陷入意識形態之爭,逢中必反或逢美必親,都框限臺灣的選擇。臺灣不應把力氣花在如何在美中選邊站,而要思考怎麼做,才能讓臺灣更壯大、更強大,有實力纔有影響力,這纔是最佳自保之道。
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卸任前發表演說時指出,儘管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但新加坡仍和各國保持着良好關係,與大國友善,這就是一個小國可以做的事情;繼任總理黃循財更是明白表示,「新加坡既不親美、也不親中,只親新加坡」,也就是凡事以新加坡的利益爲最高考量。
劉德音向來發言謹慎,他曾針對缺電問題含蓄表示,政府說不缺電,「我們只能相信」,委婉提醒民進黨政府電力夠不夠用,企業的感受與政府的宣傳其實並不一樣;如今他更是直言,意識形態治國非常不智且危險。如此忠言,賴清德總統務必要聽得進去,調整治理重心,想辦法讓臺灣更好,讓臺灣人更幸福;臺灣不要做區域的麻煩製造者,而是如四小龍時期,成爲人人羨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