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臺灣國安不能全盤託付美國

中時社論

蔡總統以「維持現狀」爲國家策略,2021年臺海現狀尚能勉強維持,但在美中「全方位戰略競爭」格局衝擊下,現狀已出現結構性質變:大陸軍機常態性擾臺、美中升高軍力對峙、軍備競賽成爲東亞新常態,臺海被公認是「全球最危險地區」。

統一進程不會停頓

2022年世局依然動盪不安,美國同時面對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的挑戰,但軍事與外交力量有限,將窮於應付,唯民進黨仍迷信美國保護傘,以爲「聯美抗中」可以有效威懾中共,渾然不覺國際情勢的急遽變化。弔詭的是,《天下》最新民調顯示,萬一兩岸發生戰爭,58.8%受訪者認爲美國政府會派兵協防颱灣,54%甚至認爲美軍可以有效保護臺灣,充分顯示,在民進黨政府操作下,臺灣與國際現實已經脫節,將安全託付給採取戰略模糊的美國。

拜登執政元年,美中終於建立「護欄」管控風險,但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零和博弈更見激烈。拜登政府以「臺灣牌」壓制中共的擴張,並將臺海和平拉高到區域、國際性層面。中國大陸在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導下,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展現了更強烈的意志與作風。北京同時警告民進黨「倚美謀獨」、美國等外部勢力「以臺製華」,將「粉碎臺獨」列爲更迫切的工作。軍機擾臺從2020年的380架次升高到去年的961架次,充分顯示兩岸關係及臺海情勢的惡化。

大陸是否會武力犯臺,已不再是假設性議題,美國軍方將領已提出可能的時間點。但一般判斷,2022年美、中都會優先處理國內問題,兩大強權對抗可望稍微緩和,但雙方的敵對意識已難化解,特別在臺海風雲變幻莫測,即使短時期內不會兵戎相見,但將一直處於高度緊繃狀態,沒有任何意外、誤判的空間。

除了涉及大陸的領土與主權核心利益,兩岸關係及臺海緊張情勢的癥結在於臺灣成爲美中代理人戰爭的攻防焦點,同時民進黨操作抗中保臺意識,三個因素交互衝擊加速臺海安全形勢惡化。而拜登的國內政治地位跌到谷底,又面臨艱困國際環境,美國的軍事與外交影響力逐漸式微,已成爲未來美中臺三邊關係的重大變數。

最新路透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爲45%,不認同者爲50%,雖沒惡化,但處於低迷狀態。同一調查顯示,經濟仍是美國民衆最關切的議題,其次是公共衛生、健保、環境、犯罪、移民等,都是國內問題。美國通膨飆到40年最高點,Omicron病毒使美國難以脫離疫情,施政亮點1.75兆美元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受阻,這些危險指標顯示,民主黨今年在期中選舉很可能喪失國會的多數優勢,整個發展與拜登標榜的以「實力地位」對付中共恰好是背道而馳。

關注二十大新形勢

在對外關係上,拜登片面、倉促從阿富汗撤軍的夢魘尚未消除,現在又同時面臨俄羅斯及中國的兩條戰線,再加上伊朗及北韓蠢蠢欲動,充分暴露美國以對抗中國爲核心的外交及安全戰略已捉襟見肘。依此脈絡,美國雖然一再承諾保護臺灣免於大陸攻擊,但是否有實力及意願爲遙遠的臺灣進行一場全面毀滅性戰爭,許多美國學者專家已有所保留。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也面臨重大國內議題,包括北京冬奧順利舉行、有效控制疫情、「二十大」確定習近平再次連任等,使得今年臺海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極低,但中共推動統一進程的工作不會稍事停頓。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表示,臺海形勢基本格局還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二十大有可能提出新的主張與部署,對推動對臺工作、臺海形勢會產生影響;國臺辦發言人則指出,二十大將貫徹落實「(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和決策部署」。

臺灣在民進黨政府麻醉之下瀰漫偏安心態,視野只能聚焦因爲二十大中共不可能採取激進行動,卻忽略二十大以後的新形勢,習近平在穩固政權後,將強勢加速促成國家完全統一,臺海可能更加動盪不安。

民進黨政府專精選舉及操弄意識形態,已成爲無法制衡的政治怪獸,但將臺灣安全交付美國,終將付出慘痛代價。美國政治學大師、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學院資深研究員福山警告,「很多臺灣人打算依靠美國,這是很大、很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