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現爭奪鋰礦大戰 勘探權拍賣溢價超過1300倍成交

近日中國四川省鋰礦勘探權拍賣飆出1300倍成交價,意味着可能再掀起一波追逐鋰礦資源的風潮。圖爲青海鹽湖集團製造用於動力電池的碳酸鋰。(圖/新華社)

近2年隨着全球對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的需求激增,鋰開發的經濟性發生了變化。一度飆漲的鋰礦資源因過度炒作而回跌,在2023年上半年跌幅高達50%,但近日中國四川省的一處鋰礦勘探權拍賣中再度飆出1300倍成交價,意味着可能再掀起一波追逐鋰礦資源的風潮。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企業近年來一直大力投資國內外鋰資源,盡力確保獲得這種處於能源轉型核心地位的金屬。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的資料顯示,該省馬爾康市加達鋰礦勘查權競拍於日前結束,起拍價僅319萬元人民幣,最終以卻人民幣42.06億元(約合5.8億美元)成交,超過起拍價格的1300倍。陸媒《封面新聞》則報導,另一處位於四川省李家溝北鋰礦探礦權的拍賣更以起拍價1700倍的價格成交。

《華爾街日報》說,這種瘋狂的競拍反映了市場參與者對鋰電池需求只會繼續增長的預期。中國海關資料顯示,2023年前5個月,中國鋰電池出口額同比大增66%,達到267億美元。

報導分析稱,地緣政治方面的擔憂也是上述競拍戰背後的驅動因素。隨着西方國家供應商響應政府號召,優先考慮總部設在友好國家的公司,未來幾年中國企業在境外開採鋰資源方面將面臨壓力。一些立場傾向美國的國家也以國家安全爲由,加強對中國在關鍵礦產投資的審查。

根據礦產定價和研究機構的數據,預計到2028年,全球鋰需求量將達到150萬噸,遠高於今年的90萬噸。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中國國內鋰礦對全球鋰供應量的貢獻率約12%,而全球約55%的鋰是在中國精煉加工的,中國鋰的供應缺口主要由澳大利亞進口鋰礦石填補。

今年7月份,澳大利亞政府阻止一宗鋰礦交易,只因買家公司內有一名中國籍董事;去年加拿大也以國家安全爲由,下令3家中國公司賣掉它們在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的股權。由於地緣政治形勢日益嚴峻,中國政府必須設法確保所需的礦產供應來源。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全球已知鋰礦資源中僅有7%來自中國,其中能以商業可行方式開採的不到1/3,其餘的開採難度太高或是提煉過程污染嚴重。前2年鋰價狂飆,今年上半年又大幅回落,觀察人士認爲,由於融資環境不完善,許多市場參與者缺乏經驗,中國追逐鋰礦熱潮很可能有泡沫破裂的風險。

此外,環境污染也是一大問題。高盛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沒有技術突破,對土壤退化和水污染的擔憂可能會限制中國的產量增長。例如四川甘孜州的中國最大鋰輝石礦曾因一系列環境事故和當地居民抗議而停產多年,江西宜春的鋰礦開採也因有毒金屬鉈超標而遭到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