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資產達324萬億 40餘年漲逾1620倍

(原標題:中國銀行資產達324萬億 40餘年漲逾1620倍)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易啓江

從1921年到2021年,百年大黨,百年華章。這是中國共產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

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銀行業取得了歷史性的大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大跨越。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業“更上一層樓”,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截至2021年5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324.27萬億元。而1978年,我國金融總資產不足2000億元。

未來一段時間內,包括銀行業在內的金融業將如何發力,近日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召開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透露了一些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銀保監會系統貫徹落實工作

中國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強調,系統各單位要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要堅持以學促做、以知促行,把學習成果及時轉化爲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服務人民羣衆的好作風,在積極謀劃和推進銀行保險監管工作中展現新作爲。要推動增強金融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能力,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強化對新發展格局的金融支撐,持續提升金融支持“六穩”“六保”工作質效。要抓好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要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提升金融體系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要加快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補齊制度短板,強化監管執法,提高金融違法違規成本。

助力經濟發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髮展壯大。圖爲隔街遠眺一家銀行大樓 每經記者 朱萬平

銀行業資產不斷壯大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遠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金融體制、提升金融發展水平、完善金融體系,既是中國經濟邁向發達經濟的必然之路,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追求。

中國銀行業一路發展至今,取得了長足進展。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共計4604家。其中開發性金融機構1家,政策性銀行2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6家,住房儲蓄銀行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5家。

至2021年5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324.27萬億元,同比增長8.3%;總負債296.35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商業銀行總資產達270.07萬億元,同比增長8.7%;總負債達247.69萬億元,同比增長8.7%。對比1978年我國金融總資產不足2000億元,保守估計,40餘年間,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已漲了1620倍。

2021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餘額2.8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868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2021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6143億元,同比上升2.4%。平均資本利潤率爲11.28%,較上季末上升1.8個百分點。平均資產利潤率爲0.91%,較上季末上升0.1個百分點。

2021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爲5.2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2346億元;撥備覆蓋率爲187.14%,較上季末上升2.67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爲3.38%,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2021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0.63%,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1.91%,資本充足率爲14.51%。

銀行業改革不斷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中,銀行業持續深入改革。

自2014年起,在允許民間資本設立中小型銀行政策支持下,民營銀行在各地相繼開業,至今已發展至19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是我國金融業對內開放的重要舉措,進一步激發了民間資本金融創新潛力,和金融市場活力。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民營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25%,撥備覆蓋率爲307.37%。報告期內,資產利潤率爲0.98%,在各類別商業銀行中位列第一。

2015年5月,我國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爲人民幣50萬元。這一限額高於世界多數國家的保障水平,能爲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

存款保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舉措,是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以來,爲貫徹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監管政策加強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特別是強化股權管理,建立健全股東、商業銀行到監管機構三位一體的穿透式監管框架,加強對主要股東行爲的規範,強化商業銀行與股東及相關人員的關聯交易管理,從制度層面防範隱形股東、股權代持、大股東濫用股東權利、隨意干預銀行經營、通過複雜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掏空銀行等股權管理和股東行爲等亂象。

爲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防止脫實向虛,2017年,監管政策引導大型商業銀行全面推進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統計覈算、風險管理、資源配置、考覈評價“五個專門”經營機制

2018年,商業銀行理財新規發佈,規範產品運作,實行淨值化管理;規範資金池運作,防範“影子銀行”風險;去除通道,強化穿透管理,等等。考慮到強化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優化組織管理體系,監管出臺理財子公司管理規定。自此,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先後成立,至今約20家。

2019年8月,《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發佈,提出全面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將金融科技打造成爲金融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20年,行業加強互聯網貸款管理,政策通過《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等規範互聯網貸款業務經營行爲。

2021年,現金管理類產品得到規範,規定不得投資於股票,應當投資於:可轉換債券、可交換債券、信用等級在AA+以下的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金融工具。

總體而言,銀行業在縱深發展的同時,不斷走向規範,基礎愈加堅實,運營更加穩健。

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提高

在持續深入改革中,銀行業競爭力持續加強,服務實體經濟水平進一步提高。

截至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5.94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6.9萬億元,同比增速31.8%,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9.8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戶數2796.01萬戶,同比增加550.66萬戶。與2017年底相比,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貸款戶數都增長了1.2倍左右(貸款餘額增長119.3%,貸款戶數增長120.5%)。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涉農貸款餘額達到40.7萬億,連續多年實現持續增長。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達到8.1萬億,同比增速19.9%,高於各項貸款增速7.4個百分點。而截至4月末,涉農貸款餘額達到40.8萬億元,繼續保持增長。

綠色金融方面,截至2020年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達11.59萬億元,規模居世界首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信貸環境效益逐步顯現,每年可支持節約標準煤超過3.2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過7.3億噸。綠色保險保障功能不斷提升,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已覆蓋重金屬、石化、醫藥廢棄物等20餘個高環境風險行業。同時,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整體良好,近5年不良貸款率均保持在1%以下,遠低於同期各項貸款整體不良水平。

在金融科技方面,近年來,中國金融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更好地滿足了企業和個人的金融需求。日前,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2021年韓國金融科技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表示,目前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銀行賬戶,移動支付已廣泛覆蓋使用,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2700萬家。在抗擊新冠疫情、支持精準脫貧、激發經濟動能、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金融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此前明確表示,金融系統將進一步強化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型的現代金融體系,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