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官方拆彈 紓困房企拉開序幕
眼見這股信心崩盤的烈火,即將從房市延燒到金融體系、甚至危及宏觀經濟,官方無法置身至外,從中央到地方多個部門均出手拆彈。除了設立地產紓困基金,資產管理公司(AMC)也加入到馳援房地產的行列。
8月5日,爛尾樓重災區的河南省鄭州市公佈「房地產紓困基金設立運作方案」,由中心城市基金下設專門的地產紓困基金,規模暫定人民幣(下同)100億元。在AMC方面,大陸四大國有AMC之一的中國華融與陽光集團5日簽署「紓困重組架構協議」;今年7月,另一家國有AMC中國信達也通過收購專案債權、進場操盤代建的方式,讓地產商佳兆業的廣州悅伴灣專案得以繼續動工。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國有AMC長城資產已與12家財務困難的重點房企開展多輪篩選,研判紓困專案內容。目前已有深圳的項目獲得資金挹注,另有八個重點建案也在推進,紓困金額合計約80億元。
除此之外,重慶成立房地產問題項目風險化解處置小組,安排房地產專班組跟進專案建設進度,並對專案帳戶資金封閉管理。
蘇州政府指定預售資金監管帳戶進行監管,確保後續預售房款全部用於專案本身,防止預售資金被挪用。
地方AMC也積極響應官方政策。江蘇資產管理公司11日才和中南建設簽約,兩方將共同設立一筆規模達20億元的基金,用於中南建設現有項目續建、存量債務重組等方面,亦是爲了解決開發商的資金燃眉之急。
根據房地產調研機構克而瑞地產統計,2022年開年以來至今,已有陝西、南通、川渝、浙江、鄭州等地方國資聯合AMC設立紓困基金,來維護區域內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雖然先前傳出官方擬成立規模在2,000億~3,000億元的國家級紓困基金,用來解決地產業困境,至今仍未獲官方正式證實。但從近期地方政府和AMC的進場來看,基本上延續了「救項目不救企業」、以有限資金撬動更大槓桿、篩選符合條件的專案等政策方針,繼續以堅持市場化方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儘管各大AMC先後紓困房企,確實爲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但也有專家憂心,這些AMC的資金體量及可承接項目有限,加上地產商的財務狀況仍是不明的無底洞,最終是否會拖累AMC的健康狀況引起外界關注。
專家分析,AMC是房地產開發商的重要債權人,房地產業佔AMC債務資產總額的25%~42%。
其中,中國華融和長城資產兩家AMC在房地產業的曝險部位最高,也就是說,高度依賴債務資產來產生利潤。
以中國信達來說,7月26日公佈盈利警告,稱該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品質承受較大壓力」,預估上半年淨利潤將驟降30%至35%,降幅驚人。
另有分析師指出,部分地方型的AMC因爲在本輪房地產紓困中必須爲地方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其資產壓力更大。
不過也有分析師提出不同看法,認爲地方AMC雖在資金規模等方面比不上國有AMC,但其強項就在於熟悉地方經濟和當地中小企業,加上與當地政府聯繫緊密,在選擇紓困房企及建案時,更能深入瞭解問題背景,可以集中資源投入在重要且具回收效益的項目上。
此外,過去AMC在化解房企債務時,扮演的多半是推動債務展期、注資的角色,但現在透過與房企成立紓困基金,或是債轉股以及破產重整的等方式介入,可以進一步增強對項目的主導性,在穩定資產價格、緩解流動性風險,甚至進一步理順債權債務關係等方面可以做出更有效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