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簡介(二)

戴景瑞,1934年9月1日出生於遼寧海城,玉米遺傳育種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戴景瑞,1934年9月1日出生於遼寧海城,玉米遺傳育種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5年戴景瑞考入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63年從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科研助理、講師、副教授、教授;1987年至1994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副主任、主任;1995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1998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2001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戴景瑞多年來一直從事玉米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應用研究。堅持玉米種質創新,育成多個玉米自交系,親自育成玉米雜交種十餘個;在世界上首次用細胞工程技術闡明C型不育性與專化感病性的關係,解決了C型不育系對C小種敏感的難題;育成中國第一代轉基因抗蟲玉米新品種;提出玉米雜種優勢與基因沉默有關,並克隆了相關cDNA片段;構建了中國第一張玉米分子標記連鎖圖。

戴景瑞四十年如一日地奮鬥在遺傳學和作物遺傳育種的教學與研究第一線。他先後主持和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高技術項目以及農業部、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北京市下達的多項科研任務。20世紀60年代,他首先實現中國玉米雙交種三系配套用於玉米種子生產。70年代,他育成"農大54號"。此後,他相繼育成"P138"、"綜31"等優良自交系和"農大60"等高產、優質、多抗玉米雜交種19個,在全國20多個省市推廣6000多萬畝,增收玉米30多億千克。

李德發,1953年12月28日出生於河北承德,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發,1953年12月28日出生於河北承德,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奶業協會會長。

1978年李德發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1982年前往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進修;1986年從北京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前往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畜牧系,攻讀博士學位;1989年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工作,先後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1996年擔任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主任;2000年擔任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2005年擔任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2013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2016年當選爲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第七屆理事會會長 。

李德發一直從事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技術集成和人才培養工作。

張福鎖,1960年10月4日出生於陝西鳳翔,植物營養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福鎖,1960年10月4日出生於陝西鳳翔,植物營養學家,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副主任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農業農村部科學施肥技術專家組組長。

張福鎖於1982年從西北農學院畢業後考取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1986年前往聯邦德國霍恩海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89年博士畢業後回國在北京農業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1991年博士後出站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1994年至1997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營養系系主任;1997年至2011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2001年被聘爲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2年擔任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掛職北京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一年;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國家保護性耕作研究院名譽院長;2020年擔任山西農業大學學術院長。

張福鎖一直從事植物營養與養分管理理論與技術研究工作。

康紹忠,1962年11月16日出生於湖南桃源,農業水土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康紹忠,1962年11月16日出生於湖南桃源,農業水土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康紹忠從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畢業後進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讀研究生,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94年入選首批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996年至1999年擔任西北農業大學農業水土工程研究所所長;1997年至1999年擔任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0年至2001年擔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2003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創新研究羣體。康紹忠長期從事幹旱區農業高效用水與水資源研究,研究領域包括: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作物需水量與節水調質高效灌溉理論及新技術;變化環境下乾旱區流域尺度水資源轉化與科學調控;乾旱內陸區農業節水抑鹽機理與灌排協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