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丨關注COP29

“中國在減少碳排放方面採取了許多創新舉措,尤其是在節能技術的開發、推廣和應用方面。例如,電動交通的發展非常值得稱道,因爲能源和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此外,中國政府還與大學和私營機構建立合作,共同推動研究。這些措施展示瞭如何通過多方協作實現減排目標,值得我們借鑑。”2024年9月,在結束了爲期兩週的“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氣候投融資”專題學習後,烏干達能源和礦產開發部首席政策分析師Samuel Akiki Babito向記者感嘆此次中國之行的收穫。

和他一同參與這次學習的,還有近30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學員。他們都受益於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長期以來,中國持續通過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爲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

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已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了53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通過合作建設低碳示範區、開展減緩和適應項目、舉辦交流研討班這些方式,幫助提升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在支持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方面,每年圍繞減緩、適應、資金、談判等主題舉辦能力建設研討班,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業人才培養。截至目前,已累計舉辦300多期研討班,爲120餘個發展中國家提供1萬餘人次培訓名額。

中國主動承擔國際義務,一直是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和務實實踐者

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因爲發展中國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於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爲南南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爲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克服自身發展面臨的挑戰,主動承擔與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一直是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和務實實踐者。

2011年,中國啓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設培訓項目,旨在幫助包括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在內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宣佈將爲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接受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的學員,多來自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等,這些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佔比很小,爲什麼要對他們進行相關能力建設的培訓?他們眼下最需要什麼?

“儘管發展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佔比較小,但這些國家面臨氣候變化衝擊的影響較大,並且也最不具備從氣候壓力中恢復的能力,經濟增長高度依賴於氣候敏感的部門。”Samuel Akiki Babito表示,氣候變化威脅着幾十年來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的進展,並將使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面臨風險。因此,在發展中國家開始探索所有可能的融資途徑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後果之際,這次南南合作氣候融資培訓非常重要。它幫助參與者瞭解各種氣候融資選項、可能利用的碳市場,並指導如何獲取現有的氣候融資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現實而緊迫的危機。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發展中國家既承受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不利影響,又面臨發展、減貧等迫切任務,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迫在眉睫。同時,包括非洲國家、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更是全球氣候治理和氣候行動中的重要力量。

“我們會更加重視和中國的交流合作”

在古巴,95%的電力是通過化石燃料產生。古巴聖斯皮裡圖斯大學助理教授Eliecer Sotolongo Hernández告訴記者,他們最爲關注的氣候變化議題就是發電問題。

“這次來中國學習,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在減少煤炭使用和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Eliecer Sotolongo Hernández介紹,古巴正在制定一項嚴格的政策,以確保到2030年,國家24%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埃及對氣候變化的主要關切是水資源短缺,特別是對農業生產力的影響。氣溫上升和降雨模式的變化對尼羅河的影響威脅着埃及灌溉和飲用水生命線。這一關切因人口增長和對食物和水資源需求的增加而加劇。爲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埃及已經啓動了多項行動,包括制定國家氣候變化戰略。戰略側重於可持續水資源管理,通過研究和創新增強農業的韌性,促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埃及還參與了國際合作夥伴關係,以確保爲氣候適應項目提供資金,例如改善灌溉系統和投資於氣候適應性作物。”埃及法尤姆大學農業經濟學副教授Mohamed Abdelhameed Ahmed Mohamed向記者介紹。

“毫無疑問,我們會更加重視和中國的交流合作。”每個受訪的學員都給出了類似的回答。Eliecer Sotolongo Hernández告訴記者,他此行將帶回關於實現生態可持續城市和循環經濟所使用的不同技術的知識。Mohamed Abdelhameed Ahmed Mohamed則對中國在氣候變化融資方面的創新方法感到振奮:“加強與中國的溝通和交流對於促進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相互學習和合作至關重要。我會帶着在中國學到的建立清晰的公私合作伙伴關係框架理念和實踐,促進對可持續實踐的投資。我也看到了在農業和氣候韌性方面解決共同挑戰的合作研究倡議的潛力。通過與中國專家的對話,我們可以開發聯合項目,增強埃及農業經濟學家、農民和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建設,最終針對當地需求量身定製氣候適應和減緩策略。”

南南合作計劃下的這些培訓機會將塑造一批變革推動者,通過有效應用所學知識來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

持續秉持“授人以漁”精神

2023年9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首屆非洲氣候峰會上啓動實施“非洲光帶”旗艦項目。項目將幫助5萬戶左右非洲地區無電貧困家庭解決用電照明問題,助力非洲綠色低碳發展。截至目前,已順利推動與5個非洲國家簽署“非洲光帶”合作文件,預計將幫助解決近3萬戶非洲無電家庭日常用電問題。

在烏干達,超過80%的人口依賴生物質作爲主要能源,對生物質能源的高度依賴導致了嚴重的環境退化,特別是森林被大量砍伐用以獲取木材和木炭。“我們需要找到替代生物質的清潔能源來保護環境。中國在節能方面的經驗對我們很有啓發,我們需要推廣節能的實踐。”Samuel Akiki Babito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實施一系列措施。如培訓30多位當地手工藝人,讓他們掌握建造節能竈具的技能。同時,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制定相關建設手冊,爲私營部門劃撥了超過1萬公頃的土地,用於發展木材和生物能源的商業林地。過去15年裡,烏干達分發了超過120萬臺節能竈具,並計劃將高效燃料竈的使用量從17萬增加到400萬。

長期以來,早期預警一直是中方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重點方向。生態環境部與世界氣象組織、中國氣象局共同簽署了《關於支持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三方合作協議》,並與巴基斯坦開展了首個落實三方協議的合作項目。本次COP29巴庫大會上,將舉辦“加強早期預警,共築氣候適應的未來”高級別活動。

夏應顯介紹,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發揮中國在光伏、新能源汽車、早期預警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物資援助、技術援助、交流研討、聯合研究等方式,開展務實合作項目,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爲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幫助。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記者徐衛星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聯繫電話:010-8355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