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髮行節奏加快 買方機構“挑肥揀瘦”

證券時報記者 餘世鵬

經歷了前期的加速佈局,指數基金產品的擁擠現象日益加劇。

截至6月12日,全市場逾70%的ETF成立於2020年之後,而全市場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ETF,更是有83%成立於2020年之後。即便如此,基金公司依然在繼續大力佈局相關指數產品,並呈現出ETF和ETF聯接基金優先的偏好。

6月12日起,滬上某公募將旗下的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基金轉爲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ETF聯接基金。另外,針對科創50指數,某公募在今年4月發行了一隻指數增強基金,後於6月又發行一隻普通的指數基金。有業內人士發出疑問:發一隻“好”的產品後,又發一隻“一般”的產品,意義在哪裡?

指數基金髮行日益擁擠

指數基金,是以跟蹤複製指數爲投資策略的一類產品,既包括ETF,也包括增強策略或量化策略指數產品。在主動權益基金業績不佳的情況下,基金公司近年來的產品重心紛紛轉向指數基金,使得發行擁擠現象日益凸顯。

以科創50指數爲例,華南某公募在今年4月發行了一隻跟蹤該指數的增強基金,募集了近兩個月成立規模3.65億元。但很快,該公司又計劃在6月初發行一隻跟蹤同一指數的普通指數基金。“從我長期觀察來看,這並不是個例。”某位熟悉基金產品市場的公募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指數的增強策略優於一般策略,對於上述基金公司針對科創50指數發行了增強產品後接着又發行一隻“一般”的指數基金,並不是很理解意義何在。

某公募內部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指數基金已是各家頭部公司增量業務的必爭之地。針對同一個指數,基金公司儘可能把各種形態的產品都佈局上,先考慮發行ETF和ETF聯接基金,其次是發行一般指數產品和增強策略產品。這種‘先佈局再說’策略,的確會帶來重複發行現象。”

還有基金公司通過修改基金合同來強化指數基金的佈局。根據滬上某家公募近期公告,旗下的上證50指數基金擬召開持有人大會審議修改基金合同議案,投票時間爲6月24日至7月12日。議案顯示,如果該公司未來推出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該公司在履行適當程序後,可決定上證50指數基金是否採取ETF聯接基金模式運作。

發行節奏加快

迷你產品大增

在儘可能搶佔先機的策略下,指數基金呈現出顯著的扎堆發行特徵。“這些產品的成立規模普遍不大,基金公司思路是先保成立,然後再慢慢做大。但由於產品高度同質化,基金公司可能對市場需求考慮不夠充分,因此造成了扎堆成立又扎堆變成迷你產品的現象。”某頭部公募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以ETF爲例。國內首隻ETF誕生於2004年,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今年6月12日,全市場已成立的ETF有963只,但有713只是在2020年之後成立,佔比74.04%。其中,僅2021年成立的ETF就有268只,超過了此前十多年成立的數量總和。2022年和2023年成立的ETF數量分別爲137只、157只,2024年以來已成立了74只。這些加速發行的ETF,有滬深300ETF這樣的寬基產品,但更多是市場容量相對較小的細分主題產品,比如機器人指數ETF。

另一方面,截至6月12日,全市場963只ETF中有153只產品規模在5000萬元以下。這些迷你基金中,有127只成立於2020年之後,佔比高達83%。其中,有ETF剛於今年5月成立,但目前規模已不足5000萬元。還有18只ETF在今年成立,目前規模均已不足5000萬元。

資金向頭部產品集中

在大力發展權益基金的趨勢下,目前來看,資金越來越向頭部產品集中,小規模的產品即便佈局了,也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和供給端不同,指數產品的需求端更爲看重的是規模和流動性。某公募投研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對指數基金的配置,持續往少數頭部產品集中,這些產品規模大、流動性好。以ETF爲例,專業機構已提前研究好指數,選ETF會着重考慮日常成交額。比如有些客戶以月成交額爲標準,比如10億元,如果低於這個數額,連他們的產品池都進不去。久而久之,小規模ETF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少,難免淪爲迷你基金。”

“規模不同加上跟蹤誤差不同,最終會體現到ETF的淨值表現上來,這是客戶最關注的,也是產品運作一個階段之後的結果。這既和基金規模有關,也和基金資產中的留存現金有關,包括組合持有成份股的公司分紅等,由此造成淨值差異。”上述公募投研人士稱。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基金公司的營銷宣傳大多着眼於指數和基金經理,但這些不能構成指數基金的核心競爭力。以ETF爲例,前述公募高管指出,ETF採用的是組合複製策略,預期日均跟蹤誤差上限要求多是0.2%,預期年化跟蹤誤差上限爲2%,跟蹤同一指數的ETF基本是完全一樣的。由於被動複製策略,基金經理只需注意跟蹤誤差,其餘大部分時間實際上是花在了產品營銷宣傳和機構路演上,這是他們工作的主要內容。

“但靠營銷和路演獲得銷量也有難度,無論銀行網點還是機構客戶,一般情況下不會專門抽時間來聽路演,大家都知道那些內容。”在前述公募高管看來,指數產品核心競爭力,不應只限產品本身。他說到,新“國九條”在鼓勵指數基金髮展時,也鼓勵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但近期在加速發行指數基金的中大型公募中,並未看到組織創新上有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