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勝“新賽道” 鍛造“生力軍”——天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 6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制勝“新賽道” 鍛造“生力軍”——天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報道。
走進天津雲聖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指揮大廳,隔着玻璃向外望去,輕量化全自動機場“寶蓮燈”格外引人注目。操作人員在電腦上下達飛行指令後,“寶蓮燈”緩緩開啓,一架無人機從展開的“花瓣”中起飛,自主完成智能巡檢。
作爲一家以無人機爲核心載體,將人工智能、5G、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產品和服務的企業,雲聖智能成功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3年,企業主營產品收入上億元,連續四年位居無人機智慧巡檢業務細分市場佔有率國內榜首。
未來產業下好“先手棋”,傳統產業走好“轉型路”,新興產業制勝“新賽道”……在津沽大地上,一批以雲聖智能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企業脫穎而出,成爲天津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作爲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如今,天津正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進一步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爲。
佈局未來,從“飛天翔地”到“探秘長空”
不久前,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將5顆衛星發射升空。看到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李峰輝在現場心潮澎湃。
出生於1988年的李峰輝是此次任務搭載發射的河北臨西一號衛星、張江高科號衛星和雲遙一號26星核心載荷的研製者之一,也是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2019年,還在天津大學讀博士的他就開始着手創業,希望通過低軌衛星組網方式獲取高時空分辨率的全球空間氣象數據,打破我國在氣象數據領域受制於人的處境。
功夫不負有心人。截至目前,團隊已發射19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和2顆載荷搭載衛星,每天可生產數萬條大氣廓線數據。“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需要腳踏實地。”李峰輝說,今年全年,企業預計能夠完成41顆衛星的發射工作,未來還將在天津建立氣象中心和衛星標準化生產基地。“用中國人自己的衛星數據,爲更多用戶提供氣象信息服務。”
科教勢能是天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底氣”和動能。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天津充分調動三地創新力量,加快扶持重點新興產業鏈從“共建”到“共生”,從“落圖”到“落地”。
伴隨三地的科創“協奏曲”,天津雲聖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也在渤海之濱“越飛越高”。
爲了使工業無人機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更好結合、輔助專業人員工作,2017年,來自北京大學視頻與視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核心團隊在北京中關村建立起雲聖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一年後,天津雲聖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團隊將工業設計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全球營銷中心等核心部門落戶在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是我們的福地,良好的科創環境讓企業‘如虎添翼’。”公司聯合創始人朱勝利笑道,“虎穴”固定式全自動機場、“虎鯨”工業級無人機等“虎系”產品全部誕生於此。來到天津後,無人機應用場景也得以進一步拓展。如今在中新天津生態城,企業打造的工業無人機已投入到景點流量跟蹤、交通堵點監測、應急安防巡檢等任務中。
創新成果不斷落地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努力和保障。近期,《天津市未來產業培育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正式出臺,以“優勢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爲主線,從技術驅動和應用牽引雙向發力,大力培育未來產業新生態。
“預計到2027年,天津未來產業佈局態勢將基本形成,產業整體規模持續擴大,不斷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支撐引領效能。”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陳良文說。
以“智”賦“質”,從傳統賽道到“轉型新生”
忙碌的生產線上,機械臂對貨物進行自動存取,5G通信“急救車”忙前忙後;整個車間基本不需要人工操作,車間燈光甚至可以全部關閉……在天津聯想創新產業園的“黑燈工廠”,每9秒一臺筆記本電腦便可在黑暗中下線。
2023年11月全面落成的這一產業園是聯想集團功能最齊全、智能製造程度最高的“燈塔工廠”。今年一季度,工廠新增產值達到16億元。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等於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在天津,通過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的注入和原有生產要素的創新改造,一批傳統企業也快速轉型,迎來新機遇。
制定出臺《天津市促進智能製造發展條例》、設立百億元智能製造財政專項資金、國家級綠色製造單位達到203家……作爲北方工業重鎮,天津把發展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作爲傳統產業煥發新生的重要路徑。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形成高質量的生產力,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也是天津的關鍵戰略機遇。不少企業走上“綠色路”、突破“舒適區”,主動進行轉型升級。
天津江天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天數據”)的前身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民營企業——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曾開創性地建立冶金和重機兩個行業融合發展的模式。天津提出破解“鋼鐵圍城”的任務目標後,企業主動響應,結合自建的變電站和較強的電路擴容能力,用數年的時間整體退出深耕數十年的領域,徹底轉型爲一家數字企業。
通過智能化設計以及預製工廠結構,將廠房建設週期縮短50天;全棟樓宇採用間接蒸發冷卻技術,每年可節電5500萬度、節水30萬噸……如今,江天數據更注重智能化與綠色化技術在企業運營中的應用。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鋼廠;而如今,這裡已變成綠色低碳的‘智慧中樞’。”江天數據總經理張健說。
“綠色化升級”也讓位於天津市津南區的天津市環宇橡塑股份有限公司迎來了發展新機遇。“企業產能不斷提升,但能耗卻比同期下降了約10%。”天津市環宇橡塑股份有限公司動力設備科科長卞勃感慨,這都要歸功於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給生產線帶來的改變。
該公司副總經理鄭尚華說,企業成立了“碳減排工作小組”,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通過工藝升級、創新管理、資源綜合利用,讓新質生產力爲企業增添“含綠量”、帶來新動能。得益於生產線的綠色升級與產能提升,今年上半年企業訂單量同比增長了50%左右,一季度銷售額達到8100萬元。
充分發揮算力優勢,“天河天元”“海河諦聽”等大模型產品加快落地應用;試點“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10個以上5G全連接工廠典型標杆;通過“1+N”模式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以人工智能賦能原材料、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尹繼輝說,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天津正加快構建“1+3+4”現代化產業體系,爲建設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提供產業支撐。
立足新興,從“集智串鏈”到“創新爲先”
從前,很多汽車質檢場景主要靠“人工目檢”,效率低、成本高;而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下,智能汽車檢測系統已能實現100%AI在線檢測、質量數據實時分析與優化等多種功能,成爲質檢員的“最佳助手”。
憑藉在汽車質量檢測、工藝數字化分析等方面積累的技術優勢,成立十餘年的菲特(天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已是天津汽車產業鏈上知名的“診斷師”。在人工智能技術與算力支撐下,企業自主研發檢測算法、開展模型訓練,使客戶能夠在通過工業質檢設備拍攝整車圖像後,依託模型更精準、快捷地找出車輛的缺陷、原因與具體位置。
“在智能質檢算法的不斷優化與實時監控下,現在車輛已能實現‘在線隨檢’,只需在檢測流水線上停留不到1秒,系統即可反饋質檢結果。”菲特(天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曹彬介紹,這不僅能幫助客戶提升產品的一次下線合格率,也避免了質檢人員因疲勞或誤判而導致的疏漏。
不同於通用大語言模型,研發工業領域垂類大模型需要大量生產工藝、質量檢測等核心數據。曹彬說,依託數據優勢與核心算法平臺,企業研發的工業垂類大模型就像生產線上的專家“智囊團”與實時“診療師”,針對生產瓶頸與設備故障迅速“對症下藥”、答疑解難,並提出優化生產調度和調整工藝參數的建議,推動產品提質升級、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集成電路、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綠色石化等12條重點產業鏈是天津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如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與優勢新興產業緊密融合,打造智慧創新的“亮眼名片”。
藉助天津豐沛的科研力量及完整的產業體系,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也駛上了發展“快車道”。走進企業商業化生產基地,生產部門負責人彭育忠珍重地捧出了一隻精巧的特製不鏽鋼盒。盒內放置着的白血病治療領域CAR-T藥物樣劑雖小,卻是企業創新之路上的一處重要“里程碑”。
成立於2018年的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免疫細胞治療創新藥物研發的生物科技型企業。一直以來,國內CAR-T藥物數量稀少,難以滿足患者需求;國外產品價格又居高不下,令不少患者難以負擔。因此,團隊決心以臨牀價值爲導向,推出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國產藥品。
落戶天津後,企業研發生產不斷提速。彭育忠說,合源生物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等國家一流院所深度合作,共同進行技術協同創新和臨牀轉化工作。去年,團隊研發的CAR-T藥物產品終於正式獲批上市。
對於生物醫藥等行業的初創企業而言,前期研發投入高、回報週期長是一項普遍難題,但天津的全方位支持使企業備受鼓舞。相關部門常態化開展中小企業投融資路演活動,還結合天津市重點產業鏈特色及企業集中融資需求,挖掘與產業適配的融資產品與融資服務,暢通政銀企溝通對接橋樑。
不僅如此,天津科創高地天開園新增註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企業1700餘家,園區擁有各類基金規模達到63億元,多個企業已經實現產業化發展。
“爲搶抓前沿技術密集突破的戰略機遇,我們實施創新引領、強基助推、產業集聚、場景驅動、金融賦能、人才支撐等系列工程,探索新型舉國體制‘天津路徑’。”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楊冬梅說,相關部門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優化科技計劃體系,不斷推動新基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發展。
今年以來,天津圍繞培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速佈局,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努力推動“潛力股”成長爲“龍頭股”,把創新“優勢”轉化爲產業“勝勢”。截至目前,天津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均突破1.1萬家;今年一季度,天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8.8%。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支持創新成果轉化、協助拓展市場空間、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津聚集發展,加力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新高地。”尹繼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