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職教力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並作出全面部署。發展新質生產力,對職業教育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職業教育要以足夠的改革勇氣和智慧、科學的辦學理念與方法,在“不變”“改變”“蝶變”三個關鍵維度精準佈局、創新驅動、有力施策,實現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力支撐,貢獻職教力量。

1

固守“不變”之本,錨定職教類型新座標

新質生產力高技術、高效能和高質量的特徵,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職業教育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需“先固本”而“後向新”,即首先強化職業教育的發展定力,弘揚教育本質,堅守區域屬性,強化職業導向。

職業教育要弘揚教育本質。職業教育在注重技能培養的同時,要進一步強化立德樹人。通過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第二課堂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集體主義精神、傳統文化素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文化素質教育,開設人文社科課程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與職業操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設課程、開展諮詢輔導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

職業教育要堅守區域屬性。職業教育作爲連接教育與產業的橋樑,其核心目標之一就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職業教育要根植區域產業,瞄準新質生產力發展趨勢,緊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教育品牌。要依託市域產教聯合體,加強與政府、行業企業的協作,在破除資源整合、溝通協調、利益分配、人才培養等機制性障礙等方面持續發力,形成多企業多學校參與、多項目合作、多層次融合,共商、共建、共享的生態系統。

職業教育要強化職業導向。面對新質生產力塑造的全新經濟形態,職業教育要進一步強化職業導向,聚焦新質生產力的新要求,以及催生的新職業門類和就業崗位,持續深化產教融合,讓教育內容緊密跟進行業標準與技術前沿,全力培養學生成爲懂得先進生產理論、知曉先進生產工藝、掌握先進生產工具的新型勞動者。

2

應對“改變”之局,促進辦學能力高水平

面對快速變化的內外部環境,職業院校要持續提升辦學能力,兼顧“大與小”“定與動”“新與舊”“進與出”的關係,達成專業佈局與個人發展並進、教育規律與政策導向並蓄,數字技術與傳統技能並重、教育質量與效率共贏的高水平發展目標。

處理好專業佈局之“大”與個人發展之“小”的關係。在產業快速迭代的當下,職業教育要高度聚焦行業發展新趨勢,及時優化專業佈局以適應產業轉型。緊密對接地方政府、工業園區等,加強產業調研,形成區域產業發展圖譜,爲專業動態調整提供依據。根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及時增設新專業,同時對傳統專業進行升級改造,順應產業升級形勢,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動專業向創新、高效、綠色等方向升級。除注重宏觀層面的專業調整優化外,也要在微觀層面高度重視不同羣體、不同來源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深化“三教”改革,完善項目化教學、師帶徒授課等教學手段,實施個性化教學。

處理好教育規律之“定”與政策項目之“動”的關係。職業教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依據政策要求和教育規律合理開展工作,確保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提升。一方面,加強職業教育理論研究,探討教育規律本質內涵以指導學校的改革創新。嚴格遵循、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方法,確保教育教學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另一方面,加強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的溝通,積極適應國家政策導向與項目動態變化,充分利用政策和資源推動發展,將政策優勢轉化爲職業教育改革強大動力。

處理好數字技術之“新”與傳統技能之“舊”的關係。在數字經濟的洶涌浪潮中,職業教育需注重新興數字技術與傳統操作技能的整合。一方面,順應產業數字化升級趨勢,將前沿數字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融入課程體系,確保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另一方面,鞏固並優化傳統技能,形成技術傳承與創新並重的課程佈局。進一步構建模塊化、靈活性強的教學框架,全部學生按需選修,既深挖傳統技藝,亦探索數字新知,培養“T型”綜合人才。此外,強化實踐教學,使學生在真實教學項目中融匯新舊技能,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推進“雙師型”隊伍建設,讓職業教育的教師緊盯行業前沿,既有數字思維,也有操作技能。

處理好社會資源之“進”與學校成果之“出”的關係。職業院校要開門辦學、開放辦學,將創新型企業、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科研機構引入校園,多方攜手進行新型勞動者的培養。校園產出反哺社會亦是職業教育重要使命,借技術研發爲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推動產業升級,通過社會服務爲社會提供專業技術支持與人才培訓,將科研優勢轉化爲新質生產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切實提升職業教育社會貢獻度。

3

培育“蝶變”之態,實現產教融合高質量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離不開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要依託豐富的產教融合載體,在人才培養、職業培訓、科研服務等方面集中發力,培育“迭代更新”的蝶變之態,構建服務產業發展全局的職教新生態。

面向新興產業,深化適配型人才培養,強化新型人才支撐。職業教育須緊貼新興產業,深度剖析新興產業技術動向、崗位構成及技能標準,融匯大數據、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尖端技術優化專業架構與課程內容,實現職業教育輸出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位。此外,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依託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產教融合載體,校企共建課程,共建平臺,培養具有技能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勞動者。針對新興業態對跨領域能力、創新思維及高尚職業道德的迫切需要,強調創新意識與綜合素質的培育,利用創新競技、技能比武等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面對不同羣體,實施多樣化的職業培訓,助力終身技能培訓。職業院校需與企業、行業協會等緊密合作,引入先進的培訓資源和技術,持續不斷地更新培訓內容與方法,精心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依據不同羣體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求進行分類指導,以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讓職業技能培訓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面向小微企業,推進貼身式科技服務,優化創新要素配置。職業院校要聚焦與小微企業的深度合作,構建起以市場需求爲導向、以技術創新爲核心、以人才培養爲基礎的生態系統。職業院校要利用自身的科研平臺和專業人才優勢,引導專業教師深入到企業生產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幫助小微企業識別技術瓶頸,探索適合小微企業特點的轉型升級路徑。構建產學研合作的長效機制,校企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確保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效對接。

(作者系威海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5日 第05版

作者:李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