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泓/《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系列最好的一集2015年08月06日 22:00
▲▼阿湯哥在《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的演出依舊酷帥。(圖/UIP)
文/鄭秉泓《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成爲《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電影最好的一集。我想本片編導克里斯多弗麥奎里居功厥偉。
克里斯多弗麥奎裡在二十多歲時就寫出《媒體風雲》(Public Access)劇本,該片導演布萊恩辛格因此片在日舞影展引起矚目,後來兩人繼續合作的《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成爲許多影迷心中最好的黑色電影之一,凱文史貝西因演出片中謎樣罪犯一角而勇奪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克里斯多弗麥奎裡也拿下一座奧斯卡原着劇本獎。
《刺激驚爆點》的成功讓克里斯多弗麥奎裡理所當然地走向編而優則導之路,他在2000年以自編自導的《綁票驚爆點》(The Way of the Gun)贏得不少好評,不過他並沒有趁勝追擊,接下來有長達八年時間沒有任何作品,只是擔任好萊塢劇本醫生,直到老戰友布萊恩辛格將他召回,兩人才合作了《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和《傑克:巨人戰記》兩部片。儘管這兩片在評價和票房的表現並不出色,《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卻成爲他的人生轉捩點,克里斯多弗麥奎裡就此和阿湯哥結緣,接連爲阿湯哥打造《神隱任務》(身兼編導)、《明日邊界》(編劇)及《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身兼編導)三部類型片,成爲當前最懂得打造阿湯哥這個銀幕品牌、深化阿湯哥英雄形象的超級推手。
從1966年電視影集《虎膽妙算》到1996年以降《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電影,其核心精神始終是強調如何在緊迫期限內執行各式各樣機密任務以解除危機所帶來的高度娛樂性,以及IMF(不可能任務情報局)成員從計劃佈局到進行任務如何羣策羣力緊密無間的夥伴關係。不過,由布萊恩狄帕瑪執導的電影版《不可能的任務》首集,爲了重新打造品牌,一開場就讓主人翁伊森韓特遭到背叛,他的成員悉數陣亡,只好孤身一人查明真相。換句話說,這五部電影版的《不可能的任務》先是讓伊森韓特歷經背叛,再讓他與陸續加入的IMF成員建立新的信任關係。也因此,《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最後安排伊森韓特帶領IMF成員圍繞本集大魔頭索羅門連恩說出:「我們就是IMF」,那句話不只大快人心,還給了我滿滿的感動。克里斯多弗麥奎裡以一種充滿粉絲之愛的口吻告訴我們,伊森韓特此後不再是一個孤獨的英雄,有人相信他,理解他,永遠爲他擔任後援,而他也接受並確認了這樣的信賴感。這簡直是航海王等級的熱血了。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充滿復古情調的片頭讓人眼睛一亮,有點老派的諜對諜遊戲加上全片刻意以膠捲拍攝藉以強化黑色電影獨特的光影構圖,既展現克里斯多弗麥奎裡的影迷本色,也證明他是當前好萊塢最嫺熟黑色電影的創作者。本集以阿湯哥徒手抓住A-400軍用運輸機外面的驚險任務揭開序幕,前中後三段大場面動作戲(維也納歌劇院刺殺逃脫任務、摩洛哥潛進水底圓塔與後來飛車追逐、倫敦夜間街頭追殺)不僅娛樂性高,其中幾個橋段明顯兼向前幾集的導演布萊恩狄帕瑪、吳宇森、JJ亞伯拉罕和布萊德柏德的招牌風格致敬,熱鬧與門道皆有之,還配合正反派角色性格背景而展現動作戲的層次感,不會因「爲動作而動作」而讓觀衆產生觀影疲乏。此外,拜賽門佩吉飾演的班吉之賜,本集幽默搞笑指數超高,就連阿湯哥和新加入的亞歷鮑德溫都罕見地加入搞笑陣容。
至今已和阿湯哥合作了四部電影的克里斯多弗麥奎裡,除了持續鞏固伊森韓特這樣一個帶着賭徒性格的玩命特工角色巨大到幾乎已然成爲神話的銀幕英雄形象(對比拍戲時阿湯哥親力親爲的敬業態度),一方面也透過伊森韓特與IMF成員間的互動,甚至不避諱暴露他脆弱或缺陷的一面,爲這個角色增添人性溫度與現實感。以摩洛哥水底圓塔那場任務來說,原本伊森韓特並沒有把握自己能夠在水底閉氣那麼久時間,可是面對夥伴班吉的「熱切期盼」,還是苦笑着接受了這個任務,這就是讓動作英雄走下神壇的人性化細節展現啊。
英雄/反英雄之間衝突的所在,既是伊森韓特內在神性與人性的自我搏鬥,也是伊森韓特與反派大魔頭身處天平兩極的全面對決。不過本集最大驚喜不是來自旗鼓相當的對手——「辛迪加」首腦索羅門連恩,而是實力相仿但立場飄忽的伊爾莎佛斯特。究竟她是特工還是殺手?她是IMF的盟友還是「辛迪加」的爪牙?伊爾莎佛斯特在電影前段現身的兩場戲(逼供、維也納歌劇院)成功勾起觀衆懸念,她、伊森韓特、神秘組織「辛迪加」在此形成一個完美的三足鼎立,而在三角形外邊,還有美國CIA及英國MI6兩個國家級情報單位伺機而動。
「辛迪加」曾在上一集《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片尾被簡短提及,它其實可被當作IMF的另一面,它的存在恰好被克里斯多弗麥奎裡撿來刺激IMF成員(不只伊森韓特,還包括多半擔任內勤的班吉、老班底路德、上一集才加入的威廉布蘭特)甚至所有情報人員(伊爾莎佛斯特、美國中情局局長)反思自己的特工身份,進而重塑自我定位。
於是,特工與其所屬單位,恐怖份子與其所屬組織之間、特工與恐怖份子之間、秘密情報單位與公部門之間、不同國家的公部門之間、不同公部門與不同恐怖組織之間,或是彼此結盟或是相互陰謀算計,成爲《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最難解的愛恨情結,最複雜的交錯辯證。克里斯多弗麥奎裡利用這些情結與辯證去深化伊森韓特這個虛構角色的內在層次,一方面也有爲阿湯哥量身訂造一場屬於他個人的英雄旅程的意圖。無論《神隱任務》、《明日邊界》還是《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裡頭主人翁既是角色本身,更重要的還象徵着阿湯哥銀幕ICON。這個英雄是誰?他從哪裡來?他要往哪裡去?這是克里斯多弗麥奎裡眼中阿湯哥面對的永恆命題——一個銀幕英雄的終極認同。
克里斯多弗麥奎裡讓IMF每個成員在這一集中展現高低不同的人性溫度,他們都是稱職的綠葉,被用以凸顯阿湯哥這朵紅花。不過還有一朵比衆星拱月的阿湯哥更嬌豔的紅花——伊爾莎佛斯特,這個角色超越了過往女性在《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電影中的工具性存在,史無前例迷人至極。她是一個不存在的特工,某種程度上她就像是另一個伊森韓特。她在電影前半場的兩度現身,克里斯多弗麥奎裡擺明在耍弄觀衆,就是要觀衆喜歡上她、爲她捏一把冷汗,卻又擔心她隨時陣前倒戈甚至不小心領便當。這不就是戀愛的心境?我們就像所有黑色電影中的偵探,在查案過程中遇見這個美人,儘管不確定她是否有着蛇蠍般的致命劇毒,依舊死心塌地追逐她的身影。
克里斯多弗麥奎裡和負責擔任本集配樂的喬克萊默(他也爲《神隱任務》配樂)選用了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來暗示伊爾莎佛斯特的立場,尤其一絕。在維也納歌劇院那場戲中,伊爾莎佛斯特現身時舞臺上正在搬演歌劇《杜蘭朵公主》,醉人的旋律配上悽美的歌詞,意有所指地爲這個謎樣的女人進行了一場微妙的互文,伊爾莎佛斯特的難以捉摸原來恰似情緒善變莫測的杜蘭朵公主……。在電影的中段,伊森韓特在杜拜執行任務遇險幸賴伊爾莎佛斯特即時救援,卻隨即遭她背叛搶走關鍵證物,後來伊森韓特刻意到人潮擁擠的車站堵她,正當兩人交談之際,〈公主徹夜未眠〉的旋律幽幽響起,杜蘭朵公主在此成爲本集非常重要的一個母題,一邊提醒伊森韓特,一邊也提醒所有觀衆,女人皆如此,愛情皆如此,愛情甜蜜美好卻也處處兇險,求取愛情本應如此義無反顧啊!
感謝克里斯多弗麥奎裡給了伊森韓特一段完整而深入的英雄旅程,爲湯姆克魯斯打造出這樣一個充滿人性溫度的銀幕形象,因爲有了這些不尋常又充滿想像空間的情感時刻,讓《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結出系列電影最好的果實。●鄭秉泓
高雄人,大學時念的是法律,研究所卻理直氣壯研究起電影,着有《臺灣電影愛與死》,編有《我深愛的雷奈、費里尼及其他》及《六個尋找電影的影評人》。目前在大學教電影,在高雄電影節擔任短片策展人,但最愛始終是透過網路自由發表影評。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
●手機要看更多請下載《娛樂星光雲》APP
►►►iOS:點我下載。 ►►►Android: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