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釀酒記憶 馬太鞍的「紅米」傳奇

cilipeday外殼帶有黑色芒毛,裡頭呈現石榴色澤,是吳連妹阿嬤珍藏陸稻品種。(花蓮農改場提供/王昱凱花蓮傳真)

cilipeday是花蓮馬太部落古時釀造祭典用酒的陸稻品種之一。(花蓮農改場提供/王昱凱花蓮傳真)

耆老們將找到的各種植物稻米混合製成酒麴,找回曾經的好味道。(花蓮農改場提供/王昱凱花蓮傳真)

深愛卻淡忘的好味道!花蓮馬太鞍部落今年找回古老「黑芒紅米稻-cilipeday」品種,引出耆老對於釀酒記憶,卻無法想起製作方式,在花蓮農改場與輔導師協助下找回作法,深入田野調查,找回當年長輩釀造時所用植物。82歲的吳連妹阿嬤特別懷念美酒滋味,如今終於重溫舊夢。

一顆顆酒麴搗成粉末,混入白米當中製作成酒釀。(花蓮農改場提供/王昱凱花蓮傳真)

吳連妹阿嬤(左)以往都自己種植cilipeday,受到今年收割稻米喚醒釀酒記憶,將cilipeday分享族人,促使大夥找回釀酒工藝。(花蓮農改場提供/王昱凱花蓮傳真)

農改場表示,陸稻跟水稻同屬禾本科植物,但陸稻卻不需大量水份灌溉,是小米之外,原民同胞釀酒的好幫手之一,以往只能在祭典時暢飲美酒與酒釀,是老一輩族人記憶中的美味代表

Cilipeday是吳連妹從母親手中接獲的寶物稻殼生長着黑色的芒毛,裡頭則呈現漂亮的紅色,以往吳連妹都自己種植,今年稻米收割後卻讓她回憶起往日釀酒情景,將Cilipeday分享出來,期待找回老味道。

在農改場與輔導師陳美齡等人努力下,與族人一同翻閱部落文獻、訪談耆老,甚至驅車前往豐濱港口部落與臺東電光部落請益,尋覓製作酒麴所用植物。族人黃俊龍夫妻表示,當兩人在村內找到大葉田香山素英時,簡直比中樂透開心,原來祖靈所用的瑰寶離他們如此的近。

耆老們將過山香七里香薄荷等植物與cilipeday和農改場提供的10種陸稻個別混合製作酒麴,隨着植物特點變換風味全憑族人喜好調配,並進一步將酒麴混入米飯中製造酒釀,港口部落族人也前往馬太鞍交流,分享彼此制酒工藝。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